〖天涯头条〗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

  这是新写的完善前面帖子的内容(也会是新书出版内容增加部分),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思考:老百姓的日子为什么越来越难?
  分配严重失衡
  以2010年为例
  2010年GDP39.8万亿
  首先是全国财政收入(含税收与非税收入):8.3万亿,去掉21%
  土地出让金收入:2.7万亿,去掉6.8%
  全国社保基金收入:1.7万亿,去掉4%
  再是垄断央企的销售:2010年国资委下属央企营业额16.69万亿,扣除上交税收1.48万亿,大致是15.21万亿,去掉38%(2桶油、电信、移动、电力、金融等等)
  还有个无法监督的印钞机:年平均CPI算8%(从2001年到2010年我们国家广义货币投放量年增加17%,而同期实际GDP年增加不到10%,2者相减,我们每年实际CPI至少是8%。)
  以上简单的相加已经达到78%!好吧,上面有一些重复计算(比如,国家社保收入也有央企的贡献等)。
  
  以上合计,政府与央企总共要拿走全国财富的78%。而贡献呢?
  财政贡献:不到13. 5%(即央企税收,如果扣除国家给它们的各种补贴,这个数字还要大幅度下降)
  养活多少人呢?
  央企职工:不到2000万人
  财政供养人员(包括行政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000多万人。
  养老金发放人数:不到2个亿。
  以上合计:2.6亿。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分配体系,政府与央企拿走全社会78%的财富,只贡献13.5%的财政收入,养活20%的人口。而我们其他的企业(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则要在只拿到22%的财富情况下,贡献86.5%的财政收入,养活80%的人口。
  如果社保金收入与扣除养老金的发放(目前养老金发放主要靠社保金,国家每年大致提供几百亿补贴),则变成政府与央企拿走全社会74%的财富,只贡献13.5%的财政收入,养活5%的人口。而我们其他的企业(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则要在只拿到26%的财富情况下,贡献86.5%的财政收入,养活95%的人口!
  真是触目惊心的对比数据!这个数据就能很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为什么我们老百姓工资永远跑不过CPI,为什么我们老百姓日子越过越难?为什么政府3公消费居高不下,为什么一些政府官员、垄断企业领导人骄淫奢侈、腐败成风;为什么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什么社会仇富仇官几成潮流?
  根子就在这个分配上!
  
  中国经济基本特征:增量依赖症
  在存量不动,分配体制不变,只做增量来解决低端人群基本生活需要的模式下,中国经济具有鲜明的增量依赖症特征。这种增量依赖症基本特点就是存量占有的财富越大,对增量的要求就越高。能否完成必要的增量(比如保8)已经成了维持社会基本稳定的底线。
  为了完成必要的增量,经济发展必然依靠以下3个途径:
  沉重的税负。
  我们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只能拿到GDP20%左右的财富情况下,要贡献80%左右的税收,养活80%的人口,其承担的税负是惊人的。
  我们的税收体系具有名目繁多、税率高、重复收税十分严重。往往一个商品流转环节越高,其最终零售价中含税比例就越高。
  央视二套曾经报道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运输企业从广州运输1000多吨货物到北京,运输费用大概是1万多元,企业的利润只有300多元,而这个过程承担的税费达到1200元。税费是企业利润的4倍!
  2011年8月,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历年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万亿)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63 1.89 2.17 2.64 3.16 3.87 5.13 6.13 6.85 8.3
  2001年到2010年,我们GDP增长了3.6倍,而同期财政收入却增长了5倍。年平均增速在17%以上,远超过GDP增速。即使在2008年遭遇次贷危机,我们出口大幅度下降,大批制造业倒闭的情况下,当年财政收入也保持了20%的增长。
  中国财政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对应的企业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超发的人民币
  存量不动,只做增量的结果,必然导致货币大量超发。
  中国人民币超发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近10年货币投放量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货币供应 15.28万亿
   18.32万亿
   21.92万亿
   25.01万亿
   29.6万亿
   34.55万亿
   40.34万亿
   47.51万亿
   60.62万亿
   72.58万亿
  
  GDP 10.9万亿 12万亿 13.6万亿 16万亿 18.7万亿 22.2万亿 26.5万亿 31.49万亿 34.5万亿 39.8万亿
  
  10年时间,我们创造的GDP大致增长了3.6倍,钞票呢却增加了将近5倍!在2001年,我们大致是创造1元的财富发行1.5元的钞票,到现在已经发展成创造1元的财富发行了将近2元的钞票!
  人民币超发有深刻的原因,所有原因的根源就在这个增量依赖症上。
  第一,当经济增速不够,政府必然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保证增量。政府投资的钱从何而来,大部分就靠印钞机帮忙。
  第二,当内需与政府投资还不足以保证足够的增量,解决办法就只有靠扩大出口了。怎么扩大出口?我们的办法是拉高汇率、低估人民币、提高出口退税等手段强行扩大出口,结果就是进出口严重不平衡,央行不得不印刷更多的人民币来收购出口换回的外汇。
  上述2点原因我们将在第二章详细分析。
  第三,由于大多数老百姓在整个分配体系中拿得太少,而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薄弱,所以,中国老百姓有一个节衣缩食的传统,有点闲钱就存进银行,以倍急用。所以,我们的储蓄率又是世界第一,达到65%的高度。
  高储蓄率不但抑制了消费,而且也迫使央行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流通需要,不得不得增发更多货币来对冲存进银行的钱。
  2010年,央行在GDP只有40万亿的情况下发行了72万亿的人民币,按照M2/GDP的比例,应该是1元的商品需要1.8元的货币才能购买,通货膨胀率是80%。为什么我们没有出现这样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就是当年我们居民储蓄总额是32万亿。72万亿扣除32万亿,正好是我们当年GDP的数字。所以,我们1元人民币还能购买1元价值的商品。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居民32万亿的存款——这个笼中虎没有出来咬人。有经济学家做出测算,只要5万亿的存款突然流入民生领域,后果都将是灾难性。
  货币超发,虽然我们可以有总总手段控制,避免短期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但是,只要货币投放量大于社会财富创造速度这个基本事实存在,那么,长期的通货膨胀就是一个必然。普通老百姓就不得不承担财富悄悄流失的后果。
  透支资源
  经济发展是要有资源支撑的。增量目标越高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当保8增量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时,透支资源甚至浪费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政策选择的必然。
  比如,我们为了启动内需,过去的模式是通过消费升级来扩大消费总额。从80年代的小家电到90年代的家用电器,到2000年后的房地产与汽车。发展电器还不需要占用大量的资源,可发展房地产与汽车产业可就需要巨大的资源来支撑。
  房地产开发需要土地,所以,最近10年,城市暴力拆迁、农村侵占耕地,甚至填湖造地、填海造地等等手段无所不用极。归结原因,无非就是要最大程度透支土地资源来支撑城市发展,支撑GDP增量。
  发展汽车产业需要能源。所以,短短20年时间,我们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而且进口石油很快就超过国内石油总需求50%这个警戒线,成为进口石油依赖国。
  我们的土地肥力被严重透支,仅靠农药与化肥才勉强保住粮食产量;我们的水利资源被透支,缺水已经成为困扰很多地区发展的重要障碍;我们的单位GDP能耗走在世界前列,环境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转引一则水资源透支的资料:
   2006年9月,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中国水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昌明表示:由于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水资源承受力的考量,华北地区水资源超采量已超过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水量。
  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也在同样的场合提出,由于地下水超采,我国现在大概有60个城市、地区已经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地下水漏斗。“拿苏州为例,50多年来累计的沉降已经大于60米,沉降区几乎覆盖苏州全市。无锡和常州也差不多基本上连成一片了,这一问题如果不加以处理,后果非常严重。”
   尽管是如此超采,但“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而且有一些是严重缺水。”周干峙说,一些城市水体普遍污染,约四分之一城市水质不安全,多数城市存在水安全隐患。
  我们透支资源的后果,也许要子孙几代人来偿还。
  
  启动内需:首先要管好流通环节
  如果说解决民穷有相当的难度,那么,我们政府至少应该管好流通环节。商品流通成本降低必然带来商品价格下降,价廉物美的商品总是最能激发消费热情的。可是,我们连这么简单的工作都没做好。
  2011年1月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节目〈牛肉干旅行记〉。在这里节目里,我们发现,在牛肉干最终零售价组成中,生产成本只占百分之十几,而达到50%的是流通环节的费用。这个流通环节的费用很大部分是被零售超市以进场费、条码费、各种店庆费以及超市营业利润等各种名目拿走了。
  在节目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西安一些批发商因为不堪大型超市的盘剥,放弃做超市,自己在繁华路段开休闲食品卖场,在他们自己的卖场里,即使将牛肉干等商品在批发价基础上加价40%,还是比大超市同样商品便宜15%—20%!
  遗憾的是,这个节目,只是发现了问题,却浅尝即止,并没有去挖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型超市可以在商品零售价中拿走最大一块蛋糕?
  我们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有一个习惯,总是很喜欢引进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巨头。为了引进这些大型零售商,往往不惜代价——很低的房租,甚至还有免租期;各种税收、政策优惠等等,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当这些大型超市凭借自己的规模优惠、成本优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消灭周边零售小店时(比如,在这些超市里长期都在醒目位置公然做这样的广告:凡在本超市周围3公里范围内,发现同一商品价格低于本超市价格,我们将给价差5倍赔偿,)——我们地方政府部门基本都是默认甚至纵容。
  当大型超市如愿消灭周边零售小店,获得区域零售业的垄断地位后,它们自然就有足够的筹码一边盘剥进伙商,一边加价掠夺消费者,从而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而我们政府主管部门对此长期是视而不见,甚至可以说不作为。
  2011年7月〈法制日报〉报导:在这个通胀凶猛的时期,商场、超市的进场费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个中国商业的怪胎显然正裂变为经济毒瘤——不仅吞噬着无数生产厂家的利润和消费者的腰包,而且一步步推高物价和社会交易成本,致使整个市场逐渐丧失敏感、公平与竞争活力。
      对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六种干果价格的调查显示,每100克杏仁4.8元、腰果7元、开口松子7.2元、生核桃仁6.6元、葡萄干1.2元、开心果6.6元。而在北京的一物美大卖场,同类商品的价格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100克杏仁变成了15.9元、腰果变成14.2元、开口松子变成25.8元、生核桃仁变成19元、葡萄干变成3.29元、开心果变成17元。平均下来,六种商品的超市价格是批发市场价格的2.85倍。
    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调节平台副主任姚文华说,通过行业测评,一些超市的费用达到了40%到45%。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也表示:“一件服装的成本加价率从2.3倍可以到12倍。零售商收费越高,商品的最终加价就越高。”
  我们一方面连年高喊启动内需,另一方面又放任一批零售巨头以高额的垄断价格吞噬老百姓的购买力。我们一方面压倒一切保8,想尽办法新增就业岗位解决低端人群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又纵容大型超市以总总不正当手段消灭恰恰能解决大量低端人群就业的零售小店;我们制定政策很少有过通盘系统性考虑,所以我们的经济政策往往效果极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