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个“双减”政策大讨论、线上英语退费博弈的暑假,终于要迎来开学日。仔细一想,其实都是家长在焦虑、在忙活,熊孩子就跟局外人差不多。这次一开学,他们唱主角的时候才来了。
01
柔柔学校通知明天(8月30日)上午8:30返校,打扫打扫、领新书、了解新学期安排,10:30就又放学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家长送去又接回。
到现在,我们还没接到通知新学期是几点到校、几点放学、课表和兴趣班如何安排,总之,两眼一抹黑。
但作为一个四年级娃的家长,我相当淡定,因为——校内时间延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学科培训只能在工作日18:00~21:00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周末的时间就体育、音乐、美术等素质课可以上一上了。虽说学校没有发通知,但娃的时间已被划定区域了,剩下的就是小范围选择和调整,所以说,还有啥不淡定的?又改变不了什么,不如既来之则安之。
02
群里的一年级家长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在校那么长时间,要不要给娃带枕头午睡;娃会不会饿,学校允不允许带点心零食;听说课间除了上厕所和给水杯续水,都不允许出教室......
想想三年前柔柔要上一年级时,好像我担心的和大家差不多,等真正进入了学,发现事实是这样的:那时候每天下午是14:30-15:30之间放学,每天吃完中饭没多久就要去接娃;班上有的孩子中午11:45会被家长接回家吃饭,往返+吃饭,时间大约1小时,大都是家里有老人做饭且家离学校特别近的。我每次都觉得还没怎么工作呢,就要去学校接娃了,想想也没有那个条件接娃回家吃饭。
柔柔学校,一年级的娃是学校统一订餐,用保温桶送到学校,每餐必定是几样菜,柔同学吃得很开心,说比家里的饭丰富。毕竟家里平时只有三人,柔爸经常不在家吃,我们娘俩吃饭,一两个菜都吃不了,肯定和学校没法比。而且,在学校吃午餐,有个等待、分餐、收拾、休息、户外玩的过程,在家吃就没有这种体验。
学校绝对不允许带任何食品、零食进校,老师的解释是,怕有安全问题,我猜测还存在攀比、渣渣到处掉等问题,所以一律禁止。现在在校时间又延长了,不知道低年级孩子会不会允许带点吃的。
午间的休息,别奢望娃会睡觉,即使带着再舒适的枕头,估计也不行。孩子们在一起,一个不睡,全班都不睡,压根睡不着。。。哪怕画画、看课外书,也不睡。那时候,我们住得离学校还有些远,上学或放学,坐车还要半小时,娃经常坐在回家的公交上就睡着了。有时候即使在公交上睡着了,回去玩一会儿、学习一会儿,晚上吃完晚饭还是撑不住,横在沙发上也会睡着,大概睡半小时,叫起来,继续干该干的事,也不是我额外加作业,就是学校的复习、预习、计算等,再加上阅读、练琴之类,基本就到该睡觉的时间了。
至于说允不允许出教室。一年级的教室,基本都在一楼,抬腿就可以到户外。学校老师会在早操、大课间(二三节课之间、午餐后、)、中午课间、体育课等时间,带一年级的小豆包去户外,但不太会让孩子自己去,因为孩子们刚到新环境,安全隐患比较大,也有可能被高年级孩子“误伤”,他们被允许在教室和楼道走走,去上厕所,或打水,但不能随意去户外。后来孩子们大一些了,好像是二年级时,可以在大课间自己去户外玩。
柔柔学校的户外活动区域还算比较大,是这么做的,我们家长对此安排基本还算能接受。我那时候就听说有一些学校(尤其是寸土寸金地段的学校)面积比较有限,基本没有像样的操场和活动区域,孩子们想户外都没有足够的空间,那确实比较惨。。。
不同地方的学校,各种规定和做法肯定有所不同,我们一年级的经历,供大家参考。
03
秋季学期,注定是在“双减”政策下展开教学和学习。前面说了,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政策如此,不如多思考思考怎么在现行教育政策下对孩子的学习做个长远的规划。
我本人还是比较赞成“双减”政策的。中、高考的目的,其实都是选拔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把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给他们,那么孩子自然地努力地学习,然后被选拔出来,和全员被迫超前学习再被选拔出来,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还是有区别的,就是对后者来说,孩子没有童年且家长巨累无比。不是有句话么,一个人努力会提高分数,一群人努力只会提高分数线,真就是这么回事。
我的关注点主要是:1、校外培训规模缩小,学校成为教育尤其是学科教育的主要供给方,家庭成为教育的补充方,怎么让孩子更好地消化、吸收学校的所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2、家庭在卸去校外培训助力之后,怎么引导他们把时间用来阅读、探索,或者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3、家长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协调好全家人的时间来保障孩子学习、大人工作,把家庭环境营造好;4、要不要加入个人牵头的那种线上或线下的攒课班。
估计在这一两个月,这些问题,大家也都陆续会有答案和想法,后续咱们慢慢交流。
最后,送上柔柔这两天刚画的一幅画,我俩都非常喜欢,有点绘本插图的赶脚,就是没有题目,柔柔说,就叫无题吧,哈哈,好的,就叫无题吧。
今天就聊到这里了~ 如果觉得还不错,那就点个赞或“在看”吧,谢谢啦
柔妈│芬兰→德国→北京
育儿│把家庭教育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