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碰就炸的妈妈》为什么刷屏?聊聊小学生好作文的标准


平时和群里家长聊天,经常会收到一些网上流传的小学生好作文,最近最火的就是那篇《一碰就炸的妈妈》——



这篇颇具生活气息的作文,通过两餐饭中的细节,一下子形象地还原了封控期间上海普通人家的物资状况、居家人的性情以及对病毒清零的渴望,堪称小学生作文的优秀习作。
对于上面这个结论,大家应该不会反对,但具体说来,什么样的作文算是好作文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小学生好作文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在这之前,先来段小插曲。
下面这篇柔柔是3年级时的作文,当时我征得娃同意,发在了公号上,群里有家长看过后说:写得不错!不过,老师会认为这是好作文吗?
纳尼?沟通之后,我才理解家长的意思,原来,在她的印象里:好作文是作文书里那种比较模式化的范文,运用了一些标志性的词句,比如鹅毛大雪、铜铃般的大眼睛、银铃一样的笑声,等等。而这篇,在她看来,好像过于欢脱和纯真,似乎算是有点创新的“小清新”,而不能算是传统的会被老师肯定的能拿高分的好作文。


家长对于什么是好作文,没有清晰的标准——恐怕这是影响孩子写好作文的一大障碍。只有家长自己把标准弄清楚了,才便于引导孩子,也才不会盲目焦虑。

想要明确对孩子们作文的评价,其实有两个比较好的参考纬度:一是看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二是看对老师对作文的评价。前者是示范,后者是操作标准(一定程度上)。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仔细读一读课文,通常都是活泼生动、名作云集,兼具文学美感。再看看习作要求,通常都是学完一个单元,写一篇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作文,所以,跟着课文的示范去练习作文,方向绝对没错。
再说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不同老师的审美也许有所差异,但小学阶段的作文毕竟还未体现太多思想性,语文老师按照教学大纲所关注的语句通顺、突出特点、注重细节等方面,其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而很少出现评判结果有大差异的情形。
以上,再加上多年来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总结出小学生好作文的5条标准(不一定在同一篇作文中呈现):
01有细节。
小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记“流水账”!孩子哗啦啦写了一通,看似什么都写了,但读起来像什么也没写,没有能抓住人眼球的东西。
为什么没有能抓眼球的东西?因为没有细节,没有具体化的描述,因而无法生动活泼,读起来干巴巴的。比如,写养宠物,有的孩子写买了金鱼养在鱼缸里,每天放学后都要去看一看,就完了。
咱们看看林海音在《城南旧事》里是怎么写的: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顶牛儿啦!我就这么看着,两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
不用多说,高下立现。所以,细节、细节、细节!
02有文采。
对小学生来说,有文采意味着使用了比喻、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使用了各种形态的词语、成语,而不是重复使用一两个词语来描写,这些在小学的课堂都是老师重点教授、练习的写作技巧。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的开头: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4段第一句: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类似的文章,看着舒服,写起来不容易。怎样在行文中,自觉地使用修辞、“高级”的书面语,是孩子们需要长期观察、思考、积累的。
03有条理。
条理性可以说是语言表达(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
人与人之间聊天、交流信息、保存信息等,都和有条理的表达息息相关。生活工作中,咱们大人是不是也怕遇到那种说话、做事没有条理的人?ta说了一堆话,或写了一篇文字,你还得替ta捋一捋,或者再问一问,反复确认,才知道ta到底想表达什么。
有条理,其实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这里,请注意,并不是只有数学才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语文也可以哦。表达的有条理性,正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
对小学生来说,能有条理地写作文,基本就奠定了实用性表达的坚实基础,终生受益。
比如,四年级语文课本下册70页收录了一篇习作例文《颐和园》(作者袁鹰)。颐和园那么大,景点那么多,怎么才能给读者介绍得清清爽爽呢?首先,在写之前要进行脑力的激荡,想一想选取哪些点、按什么顺序介绍,有哪些细节可以提取。如果自己脑子里都理不清楚,不知道从何讲起,那么写出来一定也是缺乏条理的。
我们来看看《颐和园》第3段: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我们再来看21课《芦花鞋》第3段:收罢秋庄稼,青铜家就已决定:今年冬闲时,全家人一起动手,编织一百双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
这两段都很简短,但是隐含了很多的信息,你试试用这么简短、清晰的语言,把类似的事情讲清楚,很不容易的!
04有规范。
这里的有规范,是指字、词、句、标点使用正确,没有出现基础性错误。比如,欣赏,没有写成“欣裳”,成语使用的语境合适,没有出现标点符号用法的反例等等。这些基础性错误,若出现频率高,会影响得分,哪怕作文写得不错,书面观感也非常不好,有些老师是按照每个小错误扣0.5分的标准来判,有的孩子能被扣好几分......
05有立意。
立意是个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存在。写一篇作文,作者到底想传递什么样的讯息:是愉快、赞同、理解、欣赏等正面的讯息,还是悲伤、反对、恶心等负面的讯息,或者是矛盾、复杂、纠缠的中性讯息,通常,我们能从整篇文章中读出来。
如果孩子们写作文,能先有立意,那接下来就好办了。围绕这个立意,展开描述,加上细节,使用修辞,就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例如写春游,如果立意是快乐,那么就可以写天气如何晴朗,同学们路上如何叽叽喳喳,到了目的地后又有什么有趣好玩的事儿,最后再加上一个结尾即可。
例如写妈妈,立意可以是讨厌妈妈,写妈妈对自己做得很过分的事情,诉说自己的委屈和苦闷,希望换个妈妈......立意也可以是理解妈妈、爱妈妈,可以写妈妈平时对自己是如何严格,自己心生怨恨,但坚持一段时间后,自己看到了效果,增强了信心,转而理解妈妈,爱妈妈;立意还可以是对妈妈又爱又恨,描述妈妈做的那些让人爱恨交加的事,最后过渡到自己长大后不知道要做个怎样的家长......各种立意都可以,端看写作时如何展开!
四年级语文课本第14课是老舍先生的《母鸡》一文,这篇的立意就很奇巧:文章前1/3、三个自然段的篇幅,写“我一向讨厌母鸡”——老是嘎嘎乱叫,永远不反抗公鸡,但却会欺负另外的母鸡;下蛋以后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吵得人受不了。(此乃我的总结,非原文)
接着,文章第四段写道: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接下来,第4至9自然段,写母鸡如何保护小鸡,教小鸡吃食、用土洗澡,夜间为小鸡站岗等等。(此乃我的总结,非原文)
最后,第10段,写道: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的立意本是肯定母鸡对小鸡的付出与爱,但他没有一上来就赞扬母鸡,而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有着鲜明的对比,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这就是把立意和行文巧妙结合起来的神奇效果。
你看,当有了立意之后,作文就变成了一种“论证”,就是用所掌握的素材,来围绕你的“论点”来写,充分证实这个“论点”。
当然,训练孩子们的立意意识是很不容易的。越小的孩子越是直线思维,写春游就是写春游一天的“流水账”,哪有什么立意?写乡村生活就是写发生了什么事,哪管什么立意?写动物就是描写自己看到了什么,或者科普书讲了什么,又哪里顾得上立意?
所以,就需要大人的提问和引导。大人该怎么做呢?本篇已足够长,后面再开直播,或再写吧。看看大家倾向哪种方式,留言告诉我哦。
另外,对于小低、小中、小高的不同年段来说,针对以上五个标准的的训练侧重点是不同的:低年级侧重条理和规范性,高年级注重文采和立意,而细节是贯穿始终的。

关于语文和作文的那些事儿
还可以听听这个系列哦
柔妈给家长的语文导学课1-8:生活即语文
付费内容
必是干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