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郑州爱心共享厨房因经营困难将要关门歇业的消息走红网络,立刻引起了一群爱心人士的注意,大家纷纷捐款捐物,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据说,还有一个热心市民直接扔下20W现金,不留信息掉头就走。由此可见,老百姓不是没有爱心,如果真的遇到了值得信赖的慈善机构和方式,大家还是愿意出钱出力的。
坚守了9年的郑州抗癌共享厨房,位于郑州东明路上,距离河南省人民医院、省胸科医院、省肿瘤医院都很近。很多在这几家医院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家属们,就选择在“共享厨房”里做饭。
家属们既可以给患病的亲属提供符合口味的饭菜,而且还能节约一笔生活费用,所以在运营之初还是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关注。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介绍,这间共享厨房成立的初衷,是因为当年经常有患者想借助“共享厨房”合伙人之一的王战胜厨房,而当时的王先生在菜市场经营一间粮油食品店。家属们在菜市场买了菜之后,就想就近找个炉子把菜做一下。
免费白用别人的炉灶,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毕竟给别人带来了不便,于是有人象征性的给了5元钱作为厨房使用费,这样用的人也安心,收钱的人也不会心生怨气。
但是时间一长,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而来,王老板的私人厨房就不够用了,于是联合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开创了这么一个爱心共享厨房,为那些长期住院的患者家属提供便利。
从2014年开始,这个爱心共享厨房一做就是9年,直到今年4月10日,共享厨房张贴了一张经营困难即将关停的消息,再次将共享厨房的事情曝光网络。
也就在发出公告的当天,就陆续收到爱心人士的捐赠,于是在次日,即4月11日晚上,又将这份关停通告撤下,并替换上了一份感谢信,声称共享厨房将会继续经营下去。
俗话说,福兮祸所依。
通过巨大的网络流量带来的关注,让共享厨房收获捐助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近日,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发现,共享厨房的创始人之一,名下不但有两套房,而且还有车。最受争议的地方在于,社会爱心人士赠予的部分善款,总金额约58万元左右似乎并没有用于共享厨房的经营上,新闻报道用了“均为支出”的字样做了通报。
共享厨房的创始团队是不是在假借公益慈善的名义,私自贪墨社会捐赠款,需要官方进一步去核实。
如今的慈善机构在民众的心里,口碑就不是那么坚硬,很多款项用途不明之外,也有许多慈善机构内部人或者假借慈善机构名义的网红在网络上炫富,大量财产收入来源与实际身份不符,导致民众对如今的慈善事业信任感缺失。
不是说让开慈善机构的人白劳动没有收入,而是应该在一种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也可以比寻常人多一点,但是不能多的过份,造成社会严重失衡的表象。
无论怎么看,客观意义上说,慈善机构本身是没有生产任何社会价值的一个特殊团体,它靠的是好心人士的募捐,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丐帮,靠他人的施舍为生。
但是它又不同于丐帮,慈善机构会将别人的施舍转移到一些有实际困难的人手上,赢得手赠玫瑰留有余香的好名声。
看到有网友说:不要让卖惨亵渎了社会的善良。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的好。
但是,话说回来,搞慈善,不能光凭一腔热血,除了有运营协调的能力,更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打基础。
不能只是要求英雄们纯奉献,却不顾自己的老婆孩子,这样对于英雄们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英雄们,拿着我们的爱心,去填补自己的家庭开销,那也会令人寒心。
如果事实与调查组调查结论不一致,强调要求调查组所有成员卸职离岗并公开致歉。但是如果调查的结果证明,共享厨房的确存在一些不可告人的猫腻,那么三个创始人也必将被钉在社会道德的耻辱柱上,并接受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