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动物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羊”,象形字。“羊”的造字方法与“牛”字相同,都是以局部替代整体。商代甲骨文(图1-8)的“羊”所描绘的是一只羊头的正视图,上端是两只弯曲的羊角,中间一竖是羊脸的线条化,下部向上斜的两短画像羊的胡须。商代甲骨文或重叠羊角,或在羊角上加诸如图A、B、C的饰物。后来这些装饰笔画统一作一短横。商代金文偶尔也有全身入画的,如商代“羊己觚”上的“羊”(新附1,见《殷周金文集成》)。西周金文(图9)方正规整,已接近小篆:羊角弯度小了,羊下巴和胡子变成“十”字。战国时主流写法与西周一致(图10、11),所出各种异体或加饰件、饰笔、饰点繁化,或省、变作图D、E、F、G等追求诡异、个性的效果,此时古隶有的字已与后代楷书几无区别。《说文解字》将结构整理作“从𦫳,象头脚足尾之形”,属于理据重构,内中不免失误之处。汉代隶书(图18-22)把羊角变成“前”字头(“䒑”cǎo),下巴变成一长横了。于是,楷书(图F)也相沿讹变,最终把羊胡子和鼻梁变为“羊”中的一竖,成为记号字。
“羊”为何发音为yáng?从语源学的角度讲大概与一群白色山羊从山上急奔而下有关。因而,“羊”与“扬、阳、仰”等字为同源义近的一组字。
“羊”在华夏文化中,乃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未”相配。羊,也是姓氏之一,《广韵》认为:羊姓出自泰山,乃是春秋时代羊舌大夫之后。
“羊”字也是一个构字符号。例如,汉字中的“祥、养、恙、庠、烊、氧、佯、徉、洋、样、详、痒、翔”等,都以“羊”为其主体字符,表示其独特的声和义。
古文释义
《广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并音阳。
《说文》:羊,祥也。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
《玉篇》:豕属也。
《易·说卦》:兑为羊。注:其质好刚卤。
《诗·召南》:羔羊之皮。传:小曰羔,大曰羊。
《礼·曲礼》:羊曰柔毛。
《月令》:食麦与羊。注: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又麢羊。
《尔雅·释兽》:麢,大羊。注: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闲。
又鸟名。《家语》: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公朝。齐侯使使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水祥也。
又姓。《左传·闵二年》:羊舌大夫。注:羊舌,氏也。
《公羊传》疏:子夏传与公羊高。
《史记·梁孝王世家》:齐人羊胜。
又官名。《周礼·夏官·羊人注》:羊属南方火,司马火官,故在此。
又白羊,匈奴国名。《史记·匈奴传》:并楼烦,白羊,河南。
又《前汉·礼乐志》:双飞常羊。注:犹逍遥也。
屈原《离骚》:聊逍遥以相羊。注:逍遥,相羊,皆游也。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