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抽象篇(宜)



    适宜、恰当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且”,是“祖”、“宜”的本字,表示祭祖杀牲,平分肉食。“宜”,甲骨文=(且,祭祖杀牲,平分肉食)+(两个古“月”,肉块),造字本义:祭祖杀牲,平分肉食。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且”的中间一横写成“等号”,强调“平分”。“且”从“平分肉食”的本义中引申出“适宜、恰当”的含义,当“且”的“适宜、恰当”含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两个“月”(肉)另造“宜”代替。自秦朝后祭祖场所逐渐以宗庙为主,因此孽乳出“宜”字。
很多大师说“俎”为带足切肉的菜板,那样的话,“且”为菜板,谁会把菜板当做祖先来供奉?!生殖崇拜的解释也解释不通。(“父”、“且”、“爸”、“巴”……此处省略几千字吧)六叔觉得目前汉字中有一个字比较可疑,那就是“个”字。这个独体字信息很少,没有甲骨文、金文。《字源》:“个”乃“介”的变体分化,如果这样说是正确的,那“介”的本义为铠甲,那保护的另一个“丨”是否就是…,而“丄”就是…,显然,这种说法尚不可考,您觉得可能吗?“个”一定有它自己的初义。
古文释义
《唐韵》《集韵》鱼羁切。《韵会》疑羁切,竝音仪。
《说文》:所安也。
《增韵》:适理也。
《易·泰卦》: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礼·王制》:齐其政,不易其宜。
又《左传·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注:职方氏所谓靑州宜稻粱,雍州宜黍稷之类是也。
又《诗·周南》:宜其室家。传:宜者,和顺之意。
又《尔雅·释诂》:宜,事也。
《诗·大雅》:公尸来燕来宜。
《毛传》:宜其事也。
又《玉篇》:当也,合当然也。
《礼·乐记》: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又祭名。《书·泰誓》:类于上帝,宜于冢土。注:祭社曰宜。冢土,社也。
《礼·王制》:宜乎社。注引《尔雅》: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令诛罚得宜。
又州名。古百越地。庸置粤州,改宜州。
又姓。《正字通》:元宜桂可,博通经史。
又通作仪。《前汉·地理志》:伯益能仪百物。仪读与宜同。
又叶五何切,音俄。《诗·鄘风》: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叶上佗下何。◎按《音学五书》:宜古音鱼何反。宜字《诗》凡九见,《易》一见,《仪礼》一见,《楚辞》一见,竝同。后人误入五支韵,据此则又非但叶音矣。
《集韵》:宐,隶作宜。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 

回看往期
[相关字请点击下方标题]
汉字历史——(祖)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