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个人手持一根象征权力的权杖
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尹yǐn”,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尹”字,像手持权杖之形,表示拥有一定指挥权力的职官。也可视作手执刻刀,表示拥有文书、占卜权力的贞人(贞人即卜官。在殷人的占卜活动中,是由贞人向鬼神贞问殷王需要决疑的事项。)。金文的“尹”字与甲骨文相似,到了小篆时,手中的权杖之形已向下延伸;楷书则演变为长竖,将手腕缩短于手形之中,写作“尹”。
“尹”,源出上古时代城邦国家中拥有一定指挥权力的氏族首长。引申后又表示文职官员。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已有“尹”和“多尹”之类语词。《说文解字》释为:“尹,治也。”可见,“尹”字的常用义为治理。“尹”在使用中常表示两种意义:一是职官的名称,二是表示治理之义;前者为名词,后者则用作动词。如《左传·定公四年》:“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这里的‘尹’即表示治理、管理的意思。《尚书》中的“庶尹”和甲骨卜辞肀的“多尹”,意思则为“百官”。汉代以后的“京兆尹,府尹、州尹、县尹”等,都指地方行政长官。
“尹”字也是一个偏旁字,如加“口”的“君”,加人旁的“伊”,加“竹”字头的“笋”等,均以“尹”为组字构件。
古文释义
《说文》:治也。从又丿(piě),握事者也。《广韵》:进也,又正也。《书·君陈》:尹兹东郊。
又《多方》:简畀殷命,尹尔多方。注:言天畀付文武以殷命,正尔多方也。
又官名。《书·益稷》:庶尹允谐。传:尹,正也。众正官之长也。应劭曰:天子之相称师尹。薛瓒曰:诸侯之卿,惟楚称令尹,馀国称相。他如《周礼》门尹除门,《月令》奄尹申宫令,《周语》关尹以告,皆是也。
又诚也,信也。《礼·聘义》:孚尹旁达,信也。注:玉之为物,孚尹於中,旁达於外,所以为信也。应氏曰:尹当作允。允亦信也。
又《礼·曲礼》:脯曰尹祭。疏:脯必裁割方正,而後祭也。
又姓。周有尹吉甫。◎按李氏详校《篇海》:尹,古音允。今音引,非。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