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说字——人篇(卧)



   趴下    
   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卧”,会意字。金文的“卧”字,左边是一个“臣”,甲骨文原本写作“8”,即竖立向上的一只眼睛,在此表示趴下时眼睛向上;“卧”字的左边,则是一个俯卧的“人”形。两形会意,表示趴下来的意思。小篆的“卧”字承接金文,楷书在隶变及简化后,将俯卧的“人”形讹变为“卜”,写作“卧”。
“卧”的构形源自人趴下后,眼睛向前方察看,其本义为趴下,引申为睡倒、躺下。如成语中的“卧薪尝胆、仰卧起坐”等。又泛指事物的倒下、趴下。如《隋书·礼仪志》:“将帅先教士目,使习见旌旗指麾之踪,发起之意,旗卧则跪。”“旗卧”即让旌旗倒下之意。再如《孟子·公孙丑下》:“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此处的“卧”当指趴在几案上的意思。“卧”由躺倒又引申指睡觉之处,如“卧室、卧铺”等。
汉字中的“卧、寝、寐、眠、睡”意义相近,但在具体使用中略有差别:“卧”指身体趴下眼朝上而睡,但不一定睡着,词义重点在姿式;“寝”指睡觉,词义重点是帝王在羽扇伺候下安睡;“寐”指一般的睡,词义重点在睡着了;“眠”的本义为闭目合眼,后引申为睡;“睡”是坐着垂首打瞌睡。
古文释义
《说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偻也。《长笺》因休义借寐也。《广韵》寝也。《释名》化也,精气变化,不与觉时同也。《礼·乐记》魏文侯问於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
又《韵会》寝室曰卧。《後汉·宦者传论》乃以张卿为大谒者,出入卧内。
又息也。《管子·白心篇》卧名利者写生危。《注》息其名利之心,则无危生之累也。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