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被打入大牢,他全身肋骨被敲碎,皮也被钢刷刷了下来,依然奇迹般的活着,最后对方用铁钉直接钉进了他头颅里


1625年,杨涟被打入大牢严刑拷打。许显纯先用钢刷将他皮刷下来,又用铜锤敲碎了他全身肋骨,但杨涟依然奇迹般的活着,许显纯吓坏了,下令:“找根最大的铁钉,钉进他头颅里!”当铁钉钉进他头颅的那一刻,杨涟再也没有坚持住,身亡了。

他从来就不怕死,只是不甘心死后还背着贪赃的罪名,所以他顽强地坚持着。就在前一晚,他咬破手指,用几乎残废的手写下了一份血书,藏在了枕头里。但他知道,这封血书的命运,恐怕也会和他一样悄无声息的消失在这昏暗的牢房中。

然而,奇迹却出现了。这封血书最后居然呈现在了皇帝的面前,为他平反了冤案。怎么回事呢?明朝时期,政府官员会因为相同的籍贯或利益需要,结成各种的党派,杨涟就是属于东林党人。所谓的东林党,指的是在东林书院讲学、读书的一帮人,他们这些人因志同道合走到一起。因为都是有文化的人,又是拥护明熹宗朱由校登基的功臣,在朝堂上地位非常高,甚至威胁到了皇权。

皇帝最怕的就是大权旁落,朱由校慢慢地就开始扶持宦官,以此制衡东林党。在这种背景下,善于溜须拍马的魏忠贤一跃成为了朱由校的心腹。朱由校不爱当皇帝,就爱做木工活,他把朝中大事交给了魏忠贤帮忙打理,当然最后做决断的还是皇帝。可魏忠贤每次都趁皇帝玩得最起劲的时候,跟他商量事。皇帝感到十分扫兴,直接摆摆手:“你看着办就行。"

时间一久,魏忠贤的权势就越来越大,朱由校平衡术没玩好,反倒失衡了。掌权后的魏忠贤可谓无恶不作,在民间也是臭名昭著。杨涟当时任左副都御史,他为人刚直,做事一根筋。由于看不惯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便决定上疏弹劾他。1624年6月,杨涟写好了奏疏,弹劾魏忠贤的24大罪:干预朝政、排除异己、残害忠良、逼死妃子、扼杀皇子、图谋不轨、祸害百姓......

最后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意思是说,朝野内外,大家都只知道有魏忠贤,都不知道有皇上了。这份奏疏所弹劾的罪名,每一项都够杀一次头的,何况是24项。除此之外,杨涟还十分了解皇上的心理,你不是在乎皇权吗?如今你已经被一个太监架空了还不知道呢。试想,让皇帝看到这样的一份奏疏,他还坐得住吗?只要皇帝下令查,魏忠贤就必死,因为这些事都是他真实干过的。

但这份奏疏一递上去就先落到魏忠贤的手中,当身边人念给魏忠贤听时,他吓得全身震颤,脸色苍白,直冒冷汗。无论如何,这份奏疏是绝对不能让皇帝看到的。当然,魏忠贤毁掉这份奏疏很容易,但杨涟也早有准备。他留下了一份副本,拿到了国子监,让全校400多名学生拿着抄,然后传扬出去。直到京城的纸都抄得脱销时,皇帝也总算听到了风声。

这天,朱由校把魏忠贤叫过来问:“杨涟的奏疏是怎么回事啊?”魏忠贤吓得扑通跪下,张嘴就嚎啕大哭,说:“有人看我得皇上重用,要害我啊。皇上,你快免了我的职吧。”朱由校不紧不慢地对贴身太监说:“把奏疏念给朕听听。”魏忠贤这才想起来,朱由校大字不识几个。而这个太监也是魏忠贤的死党,他的救场能力堪称绝妙。

他拿起奏疏现场编,杨涟的24项罪名都被他说成些不痛不痒的小事。朱由校听完后,说:“这个杨涟,这点小事搞得沸沸扬扬,没啥事你接着干。”魏忠贤长舒一口气,转过身,脸就拉了下来,他要好好收拾这个杨涟。怎么收拾呢?要想找到杨涟的把柄是不容易的,但残害忠良魏忠贤是专业的。

没有,那就嫁祸。经过一番操作,1625年8月,魏忠贤终于伪造好了假口供,以贪污受贿罪逮捕了杨涟,诬陷他受贿2万两。杨涟是不会认罪的,但魏忠贤这次安排审讯他的人叫许显纯,他最善用酷刑使犯人屈打成招。但杨涟被打个半死,也坚决不肯认罪。

魏忠贤放话:弄死他吧,但不能留下证据。那就是说,不能用刀砍,也不能用剑刺。
许显纯整人是很有一套的,在他的百般折磨下,杨涟终于死了。唯一让他欣慰的是,那封血书没有落到魏忠贤的手中。杨涟死后,魏忠贤立马派人仔细搜查他的遗物,血书很容易就被发现了。当那个看守刚想拿着去领赏时,却被那血迹斑斑的遗言打动了。他将血书藏了起来。回家后,他一边哭一边说:“我一定要把它保管好,以后用它来赎我的罪。”

三年后,崇祯皇帝登基,一举铲除了魏忠贤一党,看守才托人将血书呈给了崇祯帝。血书都写了什么内容呢?其中有这么几句: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意思是说,我杨涟死于狱杖之下,一片痴心报陛下,却因耿直被奸人仇视;想豁出性命报答朝廷,顾不上妻儿哭泣哀痛。

崇祯皇帝得知真相后,为其平反,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杨涟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世道终究是公平的,让好人流芳百世,坏人遗臭万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