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太监寇连材冒死对慈禧道:“大清快亡了,还望老佛爷以国事为重。”慈禧听完却哈哈大笑。寇连材是一个太监,但他死后,京城士大夫对他顶礼膜拜,梁启超更称其为“烈宦”。寇连材出生在北京昌平,尽管家里条件不太好,但还是上了几天学,多多少少也算识字,原本他一辈子都会过着清贫的生活。
结婚后,他一共养育了3个孩子,挣的钱也只够孩子们填饱肚子,日子也算的上平静,但一切都被一个地主给破坏了。这个地主看上了寇连材父亲手里的一块土地,想要抢占,但他父亲并不想拱手让人,还想将这块地留给寇连材呢,地主在尝试几次无果后也就没有再派人过来。本想着这件事情就算是结束了,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从此寇连材的命运就被改变了。地主并没有放弃那块土地,而是开始到处使绊子,让官府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把寇连材的父亲给抓起来了,之后硬生生把土地给拿到手了。之后他的父亲才被放出来,可这个时候已经无处说理了,父亲因此变得心情低落,穆奇也一病不起,两个身体健康的人因为这件事一病不起。寇连材家里还有妻子和三个孩子,再加上照顾父母,身上的担子特别重,也是他开始想挣钱的办法。别人就开玩笑说,不去净了身子去做太监好了,反正你也有孩子了,要是干得好能挣不少钱呢!
就这样一句玩笑话,寇连材在思考之后真的去做了,一开始他就从最脏最累的活儿干起,慢慢的发现了他还会识字的本领,就让他做了一些松快的事情。一步一步的,寇连材成了慈禧身边的梳头太监,凭借着灵活的头脑,深受慈禧的赏识,于是就交给他一个责任重大的事情。那便是到光绪帝身边照顾,打探他的各种消息,之后再回禀给慈禧太后,这件事情寇连材完成的也很出色,每次不动声色的都把信息传了回去。
光绪帝为何会对寇连材没有戒备心呢?其实,寇连材刚来的时候光绪也知道这是慈禧派来的人,重要的事情都不会让他在场,但渐渐的光绪发现这个太监有点不一般。对事物的看法跟自己那是如出一辙,有时还会聊上两句,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于是对寇连材也就没有那么重的防备了。而寇连材心里的那杆秤也开始慢慢倾斜了,有时跟慈禧汇报的时候会故意漏掉一些重要的内容,当然了这慈禧自然不会只有这一个渠道。在知道了寇连材瞒报消息之后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并没有打算深究,可接下来的这件事情彻底惹怒了她。1896年,一个折子被递了上去,里面是他对选官用人、政策颁布等方面的一些看法,更重要的是在这面似乎每一条都在赞同光绪的做法,甚至还对慈禧说要以国事为重。听后慈禧哈哈大笑,寇连材直接被赐死!这不仅是为了处罚寇连材,也是为了给其他人一些警示作用,但寇连材在上断头台之前,朝着自己的家乡拜了拜,因为那里还有他的妻儿。自己已经活不下去了,留她们在这世上自己很难过但是为了国家没有办法。难道说真话就不会有好下场吗?每天在慈禧身边说一些令她高兴地话,寇连材觉得自己过意不去,这样只会使广大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之前他在慈禧身边是红人的时候光是额外的钱一年也能有不少,现如今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真是令人唏嘘!
你就是区区一个太监,哪怕深受主子的宠爱,也应该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这些朝堂之事不应该干预。这样的人放在今天我们可以称他为“愤青”,为了说真话宁愿牺牲自己,其他的士大夫得知后都十分敬佩他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