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训一天天的进行,霍去病的战斗力不断增强,他对匈奴的仇恨值也不断增大。时间流逝到公元前129年,这一年卫青取得了汉朝开国以来对匈奴作战的第一次胜利,皇帝陛下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龙城大捷经验交流会。
首先发言的当然是皇帝陛下:
"这次四路大军出兵,只有卫将军大胜还朝,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李广:"臣惭愧"。
公孙敖:"臣万死"。
公孙贺:"臣下不为例"。
卫青:"臣全仰赖天恩"。
韩安国:"臣以为卫将军此次大胜,有几个因素必不可少。一是快,所谓兵贵神速,我汉军在匈奴人境内行军数百里偷袭龙城,匈奴人却后知后觉,全是因为行军速度够快。二是地形熟悉,参见此次出征没有找到匈奴人的公孙贺将军。匈奴人居无定所,要在茫茫草原伤找到他们十分困难,找不到匈奴军队,公孙贺将军不是第一人,臣只希望他是最后一人。三是士兵素日训练有素,我军行军数百里虽然是打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方也是以逸待劳,我军能够克服旅途疲劳战胜对方,可见士兵的体力和战斗力都是十分彪悍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卫将军平时练兵有素。相比之下公孙敖将军的惨败其实是我军对匈奴作战的常态,臣建议在全军推广卫氏练兵法"。
刘彻听得频频点头:"不错,韩将军说的很是,到底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韩安国受到鼓励,继续徐徐说道:"至于李广将军,臣以为是受了声名之累。卫将军到底是初次出征,匈奴人不够了解,也没有足够重视,所以卫将军能够轻而易举偷袭龙城。而李将军是老将,在匈奴人那里也是威名赫赫,才会此番被匈奴人的主力围剿,导致李将军全军覆没。"
韩安国说完,刘彻还没说话,旁听的霍去病就反驳道:"韩将军最后一条臣不敢苟同"。
"哦,"刘彻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韩将军说李将军在匈奴人那里威名赫赫,此次才会被匈奴人围剿。但俗话说吃柿子捡软的捏,匈奴人也不是找虐型体质,假如匈奴人眼中李将军真是那么厉害的话,人家躲都躲不及,哪还会跑来围剿你"?
"你是说李将军是软柿子?"刘彻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表情。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李将军之败,不是为盛名所累,而是因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说完这话,李广咬牙心里暗骂:"你才盛名难符你全家都盛名难符"。
两位公孙将军本着帮亲不帮理的原则开始一唱一和:
"霍侍中虽然年轻,但看问题还是很深刻嘛"。
"是啊是啊,很符合辩证法,臣等不如啊。"
卫青则在琢磨,难道我出去打仗这段日子去病和李家三小子又结了新梁子了?
只有韩安国问道:"那霍侍中以为如何才是名副其实呢?"
霍去病意气风发的说道:"若是我有一天能率兵打匈奴,定要让那匈奴人看见霍字大旗就望风而逃,逃不掉的皆无心再战只求投降,哪个不知死的敢围剿我,本公子把他们脑袋通通砍下来"。
李广韩安国不以为然的想,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早晚吃亏。
两位公孙将军暗叹,年少轻狂,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啊。
卫青皱眉,是不是仇匈教育太过火了,去病这种思想算不算反人类反社会呢?
只有刘彻大赞:"去病果然不负朕平日教导,小小年纪便如此雄心大志,你们都要学着点。"
几位臣子各怀鬼胎的点点头,各回各家不提。
首先发言的当然是皇帝陛下:
"这次四路大军出兵,只有卫将军大胜还朝,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李广:"臣惭愧"。
公孙敖:"臣万死"。
公孙贺:"臣下不为例"。
卫青:"臣全仰赖天恩"。
韩安国:"臣以为卫将军此次大胜,有几个因素必不可少。一是快,所谓兵贵神速,我汉军在匈奴人境内行军数百里偷袭龙城,匈奴人却后知后觉,全是因为行军速度够快。二是地形熟悉,参见此次出征没有找到匈奴人的公孙贺将军。匈奴人居无定所,要在茫茫草原伤找到他们十分困难,找不到匈奴军队,公孙贺将军不是第一人,臣只希望他是最后一人。三是士兵素日训练有素,我军行军数百里虽然是打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方也是以逸待劳,我军能够克服旅途疲劳战胜对方,可见士兵的体力和战斗力都是十分彪悍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卫将军平时练兵有素。相比之下公孙敖将军的惨败其实是我军对匈奴作战的常态,臣建议在全军推广卫氏练兵法"。
刘彻听得频频点头:"不错,韩将军说的很是,到底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韩安国受到鼓励,继续徐徐说道:"至于李广将军,臣以为是受了声名之累。卫将军到底是初次出征,匈奴人不够了解,也没有足够重视,所以卫将军能够轻而易举偷袭龙城。而李将军是老将,在匈奴人那里也是威名赫赫,才会此番被匈奴人的主力围剿,导致李将军全军覆没。"
韩安国说完,刘彻还没说话,旁听的霍去病就反驳道:"韩将军最后一条臣不敢苟同"。
"哦,"刘彻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韩将军说李将军在匈奴人那里威名赫赫,此次才会被匈奴人围剿。但俗话说吃柿子捡软的捏,匈奴人也不是找虐型体质,假如匈奴人眼中李将军真是那么厉害的话,人家躲都躲不及,哪还会跑来围剿你"?
"你是说李将军是软柿子?"刘彻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表情。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李将军之败,不是为盛名所累,而是因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说完这话,李广咬牙心里暗骂:"你才盛名难符你全家都盛名难符"。
两位公孙将军本着帮亲不帮理的原则开始一唱一和:
"霍侍中虽然年轻,但看问题还是很深刻嘛"。
"是啊是啊,很符合辩证法,臣等不如啊。"
卫青则在琢磨,难道我出去打仗这段日子去病和李家三小子又结了新梁子了?
只有韩安国问道:"那霍侍中以为如何才是名副其实呢?"
霍去病意气风发的说道:"若是我有一天能率兵打匈奴,定要让那匈奴人看见霍字大旗就望风而逃,逃不掉的皆无心再战只求投降,哪个不知死的敢围剿我,本公子把他们脑袋通通砍下来"。
李广韩安国不以为然的想,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早晚吃亏。
两位公孙将军暗叹,年少轻狂,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啊。
卫青皱眉,是不是仇匈教育太过火了,去病这种思想算不算反人类反社会呢?
只有刘彻大赞:"去病果然不负朕平日教导,小小年纪便如此雄心大志,你们都要学着点。"
几位臣子各怀鬼胎的点点头,各回各家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