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粉丝]八一八卫青霍去病那一大家子

  关于河朔地区防守方案的高层决策会议现场记录
  会议主持:刘彻
  会议参加人员:卫青,李广,桑弘羊,主父偃,来自二次元围观群众若干
  会议旁听:霍去病

  卫青:去病,你咋来了,你级别够吗?
  刘彻:是朕让霍侍中来旁听的,还有卫将军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盯着你外甥?
  李广独白:最讨厌拖家带口来开会的。
  主父偃独白:看来陛下对卫将军的独占欲不是一般的强,看眼自家外甥都要吃飞醋,咱家以后需要跟卫将军保持更远的距离。
  桑弘羊独白:为毛会议气氛这么诡异?

  刘彻:大家先谈谈对如何守住河朔地区有什么想法?
  李广:臣以为还是要在关隘地方筑墙修城,一则匈奴打来时可作依侍,二则将来陛下若还要发兵匈奴也可作为前方供给基地。
  刘彻点头。
  卫青:反正陛下心中早有定算,何必问臣?
  刘彻狐疑,仲卿今日肿么这么傲娇,朕又做错什么了?只好继续问主父偃:主父大人以为如何?
  主父偃:"李大人说的极有道理,臣以为河朔地区水草丰美,将来不仅可以养羊,更可以养马,咱大汉有了这么大一片养马地,就算跟匈奴人打持久战消耗战也压力不大"。
  刘彻猛点头,转向桑弘羊:"桑大人以为呢?"
  桑弘羊:"既然几位大人都这么说了,臣回去想法子筹钱就是"。
  刘彻:"恩,朕就是喜欢你这点,回头人力调度你也费费心,一起写个方案预算上来"。
  桑弘羊:"诺"。

  散会后,刘彻说:"卫将军留步"。
  卫青埋着头蹲在原地不动也不说话,刘彻只好先说话了:"仲卿啊,今天又是怎么了?为了啥跟朕怄气呢?"
  卫青:"臣岂敢跟陛下怄气?只是如今河朔草原之战尚未开打,陛下就把算盘打得这么满,将来万一臣兵败拿不下河朔,陛下今日这些心岂不白操了?"
  刘彻皮笑肉不笑地说:仲卿是怨朕如今话说的太满,怕将来在满朝文武前面下不了台吧。也难怪,卫将军如今也是有身份的人,自然也怕丢面子跌份儿"。
  卫青脸涨的通红,忍了又忍,终于忍不住说道:"卫青骑奴出身,从不知面子为何物。刀光剑影生死场上也滚过几回,何至于看不透这些虚名浮利?陛下今日既然这么说,卫青誓死拿下河朔就是。倘若臣此番有幸为国捐躯,陛下也不必遣人帮臣收尸,何处青山不埋忠骨,何必学马革裹尸而还那般矫情"!
  一番话差点没把刘彻噎死,咬着牙暗想:跟朕玩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吧。这要换个人,刘彻肯定是上吊给绳吃药给瓶跳河给指路,让他想咋死咋死去。可这是卫青啊,要真让他跟自己赌气把自个儿给作死了,回头心疼的还不是朕。想来想去,只得祭出刘家的传家之宝二皮脸,打了个哈哈对卫青说:呵呵呵,仲卿言重了,呵呵呵,朕也没说一定要马上拿下河朔嘛,呵呵呵,这次不行还有下次,这个,咱们可以从长计议嘛。最重要是仲卿你一定要给朕平安回来。
  卫青:战场伤刀剑无眼,这个臣可不敢保证。
  刘彻一看,这回气性还不小,看来朕只好出动杀手锏了。
  "这样啊,那朕也不能保证你姐姐在宫里的安全了,你知道宫斗很残酷的嘛,将来据儿的安全朕也不好说,毕竟夺嫡斗争更残酷,还有去病。。。"
  "陛下甭说了,臣保证安全回来就是"。

  送卫青出征那天,皇上起了个大早,在宫门口拉着卫青的手殷殷交代:仲卿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不许跟朕搞共存亡以死明志那一套"。
  卫青看皇上这么早就来送自己也十分感动,诚恳地说:皇上放心吧,臣一定用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为陛下打下这块草原"。说罢一个鹞子返身上马走了,刘彻看着卫青英姿飒爽的背影花痴了半天,然后打着呵欠回宫了。
  出了云中,卫青就找来苏建和张次公,要他两带着队伍往西走,张次公是个脑子不想事的,听了吩咐没说什么就整队去了,可苏建是个好奇宝宝,虽不敏而好学,听了卫青的命令忍不住问道:卫将军啊,匈奴军队不是在北边么?为毛我们要往西走啊?
  大家知道长途行军骑在马上十分无聊,所以卫青也很想找个人聊天解闷,见苏建这么爱学习,当下就诲人不倦起来,说道:匈奴人虽然在北边,但我们如果直接从南往北打,他们必定会逃到高阙,高阙那地儿你也知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离匈奴王庭主力军队又近,要让他们占领了高阙固守待援,我军再攻打他们就十分被动了。
  "所以咧?"苏建继续不耻下问。
  "所以我们要先去占领高阙啊!"说完这句,卫青怕苏建还不明白,继续补充到:只要我军先占领了高阙,我在率军从南边包抄,到时候匈奴主力不来援咱就关门打狗,如果主力来援,咱就围点打援,来一个灭一个!"
  "哇哦,将军威武!属下对将军的敬佩之情真如。。。"
  "打住,赶紧整队去!"

  且不说卫青军团一路疾行准备在午饭前赶到高阙,这里补充个小常识,因为卫青将军本身是个吃货,所以他的军团掐点对时间也从来不用午时申时这种计时方法,而是统一采用诸如早饭前午饭前晚饭前夜宵前这种方法计时。这边匈奴人接到来自长安的情报知道汉朝这次要打河套地区,便命令楼烦王和白羊王两部严阵以待,务必在河套草原上把汉军砍成渣渣。
  楼烦王和白羊王根据匈奴线报,守住了每一条通往南边的道路,等着汉军的到来,结果等了好几天连个汉军的影子都木有,也有些不耐烦了,这天两人一边吃烧烤一边发牢骚。
  "白羊王啊,你说汉军咋还没到,不会又迷路了吧?"
  "不会吧,难道这次又是李广将军带队?"白羊王也不大确定的问。
  "据说不是李将军,是那位卫将军"。
  "哦,卫将军那就更不用怕了,据说是皇上的小舅子,靠他姐姐的裙带才当上将军,比李将军还弱"。
  "可那姓卫的前两次都打赢了我大匈奴又是肿么回事"?
  "根据长安城的卫黑分析,他这都属于天幸"。
  "原来是这样哦,哎,你说李将军为毛老迷路,咱匈奴地形有那么复杂么?"
  "这个,根据我的分析,李将军应该是眼神不大好,听说上次出去打猎愣把石头看成老虎,那帮汉人还吹呢。"
  两人正天南海北的八卦着,前头的哨兵来汇报了,汉军终于来了,卫字大旗。
  楼烦王跟白羊王听了也不敢大意,丢下啃了一半的羊腿,带领军队就冲卫字旗去了。走了没多远,楼烦王到底要稍微聪明点,想起一件事来,对白羊王说:"老白啊,咱们就这么冲上去跟汉军硬碰硬,十分不智啊"。
  白羊王便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楼烦王说:"我觉得咱应该退到高阙那儿,那地儿易守难攻,我们就守在那儿等大单于来救咱"。
  白羊王听完忍不住赞道:"老楼看不出来你还有这心眼儿啊,我觉得这是昆仑神给你的启示吧"?
  "哪里哪里。"楼烦王得意的谦虚道。

  于是两人且战且退一路退到高阙,当然后面的故事就很容易想象了,总之单于木有派援兵,让他两自生自灭,聪明的二王选择了自生,羊也不要了,一人挑了一匹跑得快的马,速度的跑回了匈奴大本营。卫青军团未损一兵一卒,拿下河套草原。



  卫青和匈奴二王在河套草原上你追我赶打的如胶似漆的时候,长安这边儿也正热火朝天掐的如火如荼。刘彻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决定这次不亲自跳出来当靶子,找到主父偃做代理,让他在朝堂上提出修筑朔方城的主张。皇帝的case主父偃不敢怠慢,自己在家想了几条说辞,又找到朱买臣让他帮自个儿敲个边鼓,两个人商量妥当了,就上朝来了。

  上朝后,主父偃先把自己想好的那几条一二三四说了出来,指出修筑朔方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刚说完公孙弘就发言了,表示自己坚决反对修筑朔方城。其实公孙大人在上朝的路上还在纠结到底自己是应该支持拿下河朔还是应该支持放弃河朔,等主父偃一说完,本着凡是主父偃支持的就是我公孙弘坚决反对的这一基本原则,立刻确定了自己的立场。主父偃一看又是公孙弘这个老冤家心里简直烦死了,冲朱买臣使个眼色,示意他出来阻击公孙弘。朱买臣倒也算有信用,关键时刻没掉链子,立刻发言表示坚决支持主父偃。公孙弘一看是朱买臣,冷笑一声说道:"绿帽男有毛资格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这一句算是戳到朱买臣心窝子上了,朱买臣当时就要冲上去跟姓公孙的火拼。主父偃赶紧拉住他,而这时候汉武帝时期中老年愤青的著名代表汲黯也说话了,认为公孙弘在商讨重要国事的场合对朝廷大臣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十分不可取,指出公孙弘才是那个没资格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的人。

  汲黯跟公孙弘的梁子又是怎么结下的呢?原来公孙弘这个人有个特点,在跟皇上谈话的时候很谨慎,总爱使用投石问路这招探皇上的口风,来决定自己的说辞。当然,这本身没什么大错,错就错在,他每次用来探路的那块石头,是汲黯。汲黯趟了几次雷后,发现公孙弘这个人太不地道了,所以找到机会就要攻击他一下。

  此外,汉朝那时候的民风还是很开放的,汉朝的彪悍妹子也不少,因此朝堂上的绿帽男严格来说还不止朱买臣一个。所谓物伤其类,有些和朱买臣有类似经历的臣子也站在了朱买臣一边。总之朝堂上的臣子们根据素日的远近亲疏爱恨情仇很快分成了两拨,开始了关于要不要修建朔方城的大辩论。辩论的主要方式是人身攻击加互揭老底。刘彻在上面听了不少猛料,转身看史官,正运笔如飞。

  辩论了几天,刘彻觉得八卦也听的差不多了,便宣布:根据大家伙儿的意见,朕决定一拿下河朔草原就修建朔方城。





  河朔大捷,从当时来说意义是及其重大的,它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而从长远来说,影响更是深远,它为汉朝赢得了河朔草原这么一大块肥沃的养马练兵之地,汉朝从此建立了一个对匈战争的前线军事基地。大家不要小看养马地,马在冷兵器战争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汉朝的最高军事统帅就叫大司马,司者,掌管也,直译也就是管马的。后来宋朝的名将岳飞在十多年的对金作战中一直想夺取河套地区,可惜他的老板宋高宗不如刘小武这么穷兵黩武,是个爱好和平的男纸,以莫须有的罪名自毁长城,并和金人缔结了和平条约。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汉人以四等公民的身份在蒙古人的铁蹄下苟延残喘了上百年。

  所以对于用现如今的民族融和观念来看待来探讨历史上的民族争端的圣母,真希望她们能穿越到元朝当个汉人,切身体会下神马叫阶级仇民族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