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寻无字天书,挖开诸葛亮的坟墓,看到一行字后急忙离去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2556期
  ——野史纲目——
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蔡元培评价刘伯温
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取得丰功伟绩的杰出人物,都会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封建时期,迷信的思想也会让人们相信这些人是某个星宿下凡,似乎只有这样才合乎情理。
正因如此,许多神乎其神的故事才会被人们编造出来,而诸葛亮和刘伯温也在人们编造的故事当中,成为了跨越时空的主角,进行了一次智力的较量。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二人比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段野史故事。
刘伯温的自信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作为一位草根皇帝洪武大帝的能力有目共睹。
在众多事件上,朱元璋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正是凭借出色的领导能力,才成功地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让中原王朝的统治权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虽然朱元璋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但明朝的建立绝非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其麾下还有着众多的军事将领和文臣谋士,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明军才能一步步地走向胜利。
诸多功臣中,刘伯温和朱升是最让人所熟知的2人,朱升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
正是凭借着这一策略,朱元璋成功地避开了元朝军队的锋芒,为夺取天下积累了足够的实力。
反观那些刚刚取得一些地盘便急于称王的起义军领袖,很快便成为了元朝官军首要的打击对象,在元军与这些起义军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明军则在不断地壮大自己的队伍。
元军和其他的起义军斗得两败俱伤,朱元璋已经形成了一股足以抗击官军的强大势力,凭借雄厚的实力问鼎中原,朱升正是造就这一成果的总策划师。

刘伯温则在朱元璋中后期提出了“先打陈友谅后打张士诚”的战略规划,洪都一战奠定了夺取天下的基础,大明建国后洪武大帝对这2位军师也给予了相应的嘉奖。
曾经为了彰显自己的才能,刘伯温曾经写下了一副对联: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在刘伯温的眼里,诸葛亮虽然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师,但他最终也只不过帮助刘备取得了三足鼎立的成就,蜀汉也在诸葛亮死后很快便衰落了,最终没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
身为军师的刘伯温自然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因为他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从数学的角度上来看,诸葛亮所取得的成就,只不过是刘伯温的三分之一。
因此,刘伯温才会认为诸葛亮虽然被人们传说得神乎其神,但是其才华也未必能够超过自己。
尽管如此,诸葛亮仍然有一件刘伯温梦寐以求的东西,这样东西便是传说中的“无字天书”。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将无字天书与自己一同下葬,可只要得到这本书便可以参透各种奥秘,成为全天下最有智慧的人,奈何要取得这本书却并不容易。

因为诸葛亮的葬身之地早已无从知晓,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则是因为诸葛亮做出的一个安排,这个安排让后世无法知道诸葛亮究竟葬在了何处。
诸葛亮的计谋
历史回到公元234年,诸葛亮进行第五次率军北伐。作为蜀汉的丞相,他一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不辜负刘备的期望耗尽了所有的心血,苦苦地支撑着蜀汉政权。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一次北伐是他能够为蜀汉集团做出的最后一点贡献。此次北伐的过程当中,诸葛亮预感到自己即将离开人世。想到曾经向刘备做出的承诺还没有兑现,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于是,他便施法向上天借寿,希望能够延长12年的寿命。然而,在慌乱当中魏延突然闯入诸葛亮的营帐之中,使得七星灯熄灭,诸葛亮借寿的愿望最终还是破灭了。
感叹天意如此的同时,诸葛亮也不得不为自己的身后事开始做出周密的安排,除了确保蜀汉将士可以安全撤离战场之外,诸葛亮深知在自己死后也很难得到安息。
他手中的无字天书更是许多人抢夺的目标,但是一旦这本书落入心术不正之人的手中,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诸葛亮决定将这本书带到棺材里,同时也让自己的葬身之地成为一个谜,便可以在确保自己在死后不被人打扰的同时,让这本书也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从此断绝后患。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

在诸葛亮临终之前,他特意挑选了四个人来搬运自己的棺材,而他所找的这四个人都是善于偷奸耍滑的滑头。
看到这样的四个人来负责搬运棺椁,姜维立刻提出反对,表示绝对不能将如此重要的事交给如此不靠谱的人去办。
诸葛亮却微微一笑,告诉姜维不必担心,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后,诸葛亮便将四个人叫到跟前,将几条崭新的麻绳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自己死后就用这些麻绳来捆绑自己的棺椁,将自己的尸体运往南方。
看到丞相对自己如此信任,四个人当即表示保证完成任务,只是不知道究竟应该将棺椁运往何处安葬。
听到他们的疑问,诸葛亮答道:
“具体地点你们无需知晓,只要搬运途中麻绳断裂,你们就地掩埋即可,那便是我的葬身之处。”
几天之后,诸葛亮果然去世了。负责搬运棺椁的四个人也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可在搬运了两天之后,这四个人便已经疲惫不堪,他们的肩膀上全都磨出了血泡。
让他们感到更加绝望的是,麻绳丝毫没有要断裂的迹象,四个人面面相觑互相抱怨着这趟艰苦的差事。如果继续抬着棺椁往南走,还不知道要走多远的路程,才能等到绳子断裂。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人提议道:
“反正也没有具体的位置,我们何不将麻绳割断,就说按照丞相的吩咐,麻绳就是在这里断裂的,我们就将棺椁埋葬在这,不就可以回去交差了吗?”

听到这个提议,其他三人立刻表示赞成,于是他们便将绳子割断,之后便将棺椁埋了起来。
回到成都之后,四人向刘禅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就在刘禅准备给他们赏赐的时候,在一旁的姜维再一次发现了问题。
姜维向刘禅说道:
“陛下,丞相交给他们的绳子,都是全新的麻绳。这样坚固的绳子,如何在两天之后便会断裂?陛下可以让他们交出绳子,看看是否真如他们所说,绳子是自己断裂的。”
看到绳子上整齐的切口之后,刘禅勃然大怒,怒斥他们胆敢私自割断绳子,还谎称是按照丞相的吩咐照章办事,以欺君之罪将他们全部处死。
这四个人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处死了这四个人之后,诸葛亮的葬身之地也随之成为了永久的秘密,而这也正是孔明希望达到的效果。
两大军师之间的较量
时间再回到明朝,刘伯温对于占卜的精通,其所写的预言书《烧饼歌》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所做出的种种预言也在后来一一应验了,可见刘伯温在测算方面确实有着过人之处。
正因如此,刘伯温才对取得无字天书有着十足的信心,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诸葛亮的坟墓或许是一个永久的秘密,但刘伯温相信自己只要经过占算,一定能够得知诸葛亮坟墓的确切位置。
在一番测算之后,刘伯温得出了诸葛亮的坟墓在定军山附近的结论,这一结论也与传说中的情节十分吻合,于是刘伯温立刻动身前往定军山寻找诸葛亮的葬身之处。

一番寻找之刘伯温在定军山的山脚下找到了一座不起眼的坟墓,看到自己的测算得到了印证刘伯温大喜过望,而后便立刻进入墓室之中寻找传说的无字天书。
不过,他进入墓室之后很快便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本应伸手不见五指的墓室里面,此时却散发出了微弱的光亮,刘伯温朝着光亮走去,这才发现原来里面点着两盏长明灯。
这两盏灯的上方有两口巨大的水缸,里面装满了灯油,缸的底部有两个小孔,灯油不断地从小孔滴入油灯当中,因此这两盏油灯才能一直燃烧到现在。
尽管感到十分诧异,但刘伯温依旧在墓室里寻找着无字天书,一番搜索之后他却没有在这里找到诸葛亮的棺椁,只找到了一些衣服和日常用品。
此时刘伯温才意识到,自己千辛万苦找到的,仅仅是诸葛亮的一处衣冠冢。就在这时,刘伯温发现墓室的角落里似乎还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隐约可有一些字迹。
他拿起一盏长明灯走近一看,原来上面刻着八个大字:
“小刘小刘,快添灯油。”
看清这几个字之后,刘伯温大惊失色,他赶忙去查看缸里还有多少灯油,结果发现里面的灯油已经所剩无几。
也就是说,诸葛亮已经不仅预测到了刘伯温会前来墓中寻找天书,连时间也把握得恰到好处。

刘伯温这才意识到,诸葛亮的智慧远在自己之上,而后朝着石碑磕了几个头,之后便匆忙离开了这里。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从中也不难发现人们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从来都不是按照其取得的成就来衡量的。
虽然刘伯温帮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诸葛亮作为蜀汉集团的军事家,在刘备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帮助他实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为了蜀汉政权的未来可谓鞠躬尽瘁,对于他的付出人们自然很推崇。
总的来说,在后世人的心中孔明的地位还是要高于刘伯温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