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完成了手机游戏史上的一次创举-在游戏发布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登上热搜。
1月20日早间,网易旗下手游《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因春节活动招致大量玩家声讨,“万人请辞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策划”的话题也一度登顶微博热搜。
对于一款游戏而言,登上热搜的概率本身就不高。但这已经是《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第二次因为负面登上微博热搜了。目前,相关话题阅读数量达3.4亿次,参与讨论4.2万人。
01
新春活动引玩家众怒
据微博热搜话题词介绍,《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手游因春节活动遭到玩家一致声讨,“又氪又肝”“阴间”“摆烂”成为玩家口中的关键字。
游戏的节日活动本应是推动游戏用户粘性、增加用户使用时长的根本,那《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项目组究竟策划了怎样的新春活动,引起玩家广泛的怒火?
据了解,在《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官方上线了新春转盘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玩家的在线活跃度,游戏项目组采取了“双转盘”的机制。尽管游戏项目组向玩家赠送了22根发条来作为开启转盘的道具,但有玩家计算,想要将两个转盘的所有道具收入囊中,至少需要转动转盘180次。除了双转盘机制外,本次的活动策划甚至对休闲舞会玩家也做出了限制,新出的歌曲需要玩家通过转盘内的材料解锁。
此外,《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的测试服中,也上线了考试周的活动。玩家需要全部拿到优秀,才能得到奖励。如果没有通过考试,玩家则需要消耗材料重新考试。
除了催动玩家爆肝游戏之外,游戏这次开放的道具购买活动,也让玩家感到游戏机制的不公平。有玩家在知乎吐槽:“爆竹贺岁礼包,等于是直接给指定魔咒,这让之前概率抽卡的玩家情何以堪?私人图书馆更是被指直接打破游戏平衡,普通玩家升卡有多难网易应该不会不知道吧?”
被逼急了的玩家们,在1月20日上午,将《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项目组挂在了微博热搜第一位。
有网友称:“PVP平衡不好好做,网络还经常波动;PVE搞阴间Buff转盘;衣服也没有以前精细;所谓的送发条还得自己肝;玩游戏还有考试周;您们可真是个大天才”。还有网友表示,已经卸载了,以后只要是网易的游戏都不会再玩了。
20日中午,网易@哈利波特魔法觉醒 官博发文道歉,并给出了初步的调整方案:
取消原定的1月26日新春轮盘,轮盘内的所有道具调整为参与新春活动即可全部获得;目前在新春活动中玩家通过参与活动即可获得春节新魔咒 (随机邓布利多/默默然中的任意一张),另外对于新春图书馆抽卡活动也将进行调整,具体方案后续公布;玩家对于春节时装的反馈,已经在优化中。
02
口碑滑铁卢
从最初上线的全网爆红,到现在接二连三因为负面消息登上热搜,《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经历了什么?
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到《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刚刚上线的时候。作为一款预发行游戏,《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正式上线之前有多火爆?通过一组数据大概就可以看出:阅读量3天破25亿、热搜上榜共10个、全网预约量超1000万、上线首日超500万下载量、在多个应用商店登顶第一、连续9天霸榜App Store免费游戏榜。
据游戏官网相关资料显示,这款游戏由网易与电影版权方华纳共同开发,世界观承袭原著《哈利·波特》。这也解释了游戏在预发行阶段备受关注的原因:《哈利波特》系列的完结已经过去了14年的时间,但在过去的14年里,哈利波特这个亘古长存的IP,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数据显示,《哈利波特》的爆红直接带动了英国文创产业的发展,文创产业占英国GDP约11.7%。而在国内,当商品与哈利波特IP联名,也意味着商品销量的保障。
总体来看,玩家对于游戏本身抱有了更高的期待。
直到,游戏运营进入日常化,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暴露在玩家面前。
令原著党感到失望的在于,游戏除了名称、最初始的场景外,与《哈利波特》系列原著的关联程度并不大。游戏内原著党粉丝本希望是一款类似《原神》的拥有部分开放世界的游戏,玩家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在世界内打卡探索,但设置成卡牌游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造成了原著党玩家的流失。“设置成卡牌游戏无可厚非,但游戏也没有尊重原著,竞技场内禁咒横飞,仿佛置身阿兹卡班,毫无游戏体验。”
令新手玩家感到失望的地方在于,游戏的新手保护机制几乎不存在。在新手玩家进入游戏后,首先要观看与《哈利波特》原著没有关联度的一段游戏剧情,随后便要跟随着老玩家一同开始集卡的过程。
2021年11月,“哈利波特女性角色”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原因在于游戏策划团队在游戏设定里用涉及“色情含义”的表情羞辱女性玩家,却将锅甩给了角色模型设计BUG,既没有道歉也没有正面回应。这一争议时间也导致了大批玩家纷纷做出退游、卸载、投诉、退款等行为。在舆论持续发酵后,游戏工作室的道歉和解释才姗姗来迟。
就在同月,“网易游戏崩了”冲上热搜,包括《哈利 · 波特:魔法觉醒》在内的众多游戏集体奔溃。经过两个小时抢修之后全面恢复,但“机房空调坏了导致温度过高、部分服务器过热宕机”这一解释却无法令玩家信服。
03
高开低走,游戏公司需要更懂玩家
从游戏的预热以及宣传过程来看,网易和《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是成功的。在游戏上线前,“霍格沃兹来电”、“入学通知书”让玩家对于游戏的期待感拉满。这一点从游戏开服当天万人排队登录服务器也不难看出。
在最初的新鲜感以及原著党的粉丝滤镜下,《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呈现出一片形势大好的局面。但随后接二连三的负面新闻事件,也让《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呈现出高开低走的局面。
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共有8款游戏在全球吸金超过10亿美元,在国产游戏阵营中包括腾讯《PUBG Mobile》、《王者荣耀》以及米哈游的《原神》均位列其中,而在最初备受期待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则未能跻身其中。
从《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口碑“翻车”的背后,真正应该引起游戏企业思考的应该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游戏公司应该意识到,传统的游戏运行模式、运营机制已经不再广泛地适用于所有的游戏。需要承认的是,《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是一款顶尖制作水平的手游,不论是IP结合点、画面还是画质均处于领先梯队。但游戏的长线不足,生命周期在差不多1个月左右即到达瓶颈,后期玩法与后期养成体验不足,用户登录后只能按照常规流程进行体验。
换言之,只有切身了解了玩家的痛点和槽点,才能进一步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和用户粘性。
此外,“又肝又氪”的游戏运营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玩家的游戏体验。如果不能打开足够数量的盒子,就无法推进主线。而打开盒子就要不断地做任务、对战、升级,抛开游戏IP的情怀不谈,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相比消耗一整天的时间在游戏中爆肝氪金之外,他们显然有更多、更丰富的选择。
NPCgank的第42篇文章排版:撸猫人
往期精选
微信公众号 ▌ NPCgank
关于游戏的一切,记录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