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捡到大铜罐,商人出400银元“抢”走罐身,百年后拍卖会上拍出上亿天价!



1922年,湖南桃源漆家河镇,一场大雨过后,一个农民在路边水沟看见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他捞起来一看,是个大铜罐,就抱回家装粮食,谁料,湖北一位商人闻讯而来,当场出价 400银圆!
//01

400银圆在当时是不得了的价钱。农民一听就想出手,结果农民的大儿子回来了,拿着大铜罐的盖子去附近学校找校长,校长一看,说:“不得了,是个古物!”大儿子就说有人出 400银圆买呢。这个姓钟的校长说:“我加一倍!你把盖留下,回去把罐身拿过来。”

大儿子高兴坏了,一路跑回家,大声喊:“别卖别卖,有人出800银圆了!”这时,那个商人还在那等着盖子呢,一见不好,说:“盖子我先不要了。”撂下 400 银圆,抱起罐身就跑了。从此,这大铜罐的盖子和器身就分了家。
后来,盖子经过钟校长到了政府官员手里,又辗转到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盖子被移交给了湖南省博物馆。相比盖子,器身经历的波折就大多了!
//02

那个石姓商人后来把器身卖给了上海的大古董商李文卿与马长生。这两人又卖给了中德混血儿、靠煤炭公司发家的巴尔禄。巴尔禄又转手卖给了纽约的一个古董商,没多久,又被卖给了卢芹斋。这个卢芹斋是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到国外,包括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晚年的卢芹斋总结自己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承认自己使不少国宝流失海外,又为这些国宝避免了战乱得到保护而感到庆幸。

卢芹斋
时间到了2001年,大铜罐的器身出现在纽约佳士得的春拍上。虽然上海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筹集资金参与,但仍被一位法国人以近925万美金的天价拍得。2014年,大铜罐的器身再次出现在纽约佳士得春拍。因为大家都知道永远也拿不到盖,湖南省博物馆也不可能转让盖。所以拍卖时采用了“私洽”的方式,佳士得通过跟买、卖双方的接洽、谈判,最终以2000 万美金成交。2014年6月12日,美国纽约佳士得正式将器身移交给中国。6月28 日,漂泊了近一个世纪的器身与器盖在完美合体。

//03

那么,这个大铜罐,到底是个什么呢?为何我们宁愿花天价也要让它回国?它叫做皿方罍,又叫皿天全方罍、皿天全方彝等,号称商周铜罍之王!它高 84.8 厘米,器身高 63.6 厘米,重 51.5千克。以云雷纹为地,饰有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有突起的长条装饰,盖上写着“皿天全父己作尊彝”,意思是说皿天全为他父亲做了一个盛酒器,以示纪念。

罍,音“雷”,是青铜酒器的一种,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与春秋。青铜酒器大致可以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两类。饮酒器是用来饮酒的,有爵、角等。盛酒器,是用来存放酒的,有尊、方彝、壶、觥、罍等。什么样的青铜器更有价值?马未都曾总结:方的比圆的稀罕;单个的比成对的稀罕;有铭文的比没铭文的珍贵。皿方罍,就是方的、单个儿的、有铭文的,所以格外珍贵,皿方罍是迄今为止出土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被称为“方罍之王”。

它曾见证了商代的繁盛与衰落,出土后又亲历了动荡与漂泊。如今,它安静地在湖南博物馆,看着繁华的中国,看着它越来越走向辉煌!国宝能回到祖国不容易,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国力的强盛,和对国宝的珍惜保护。
图片来自网络,若不妥,联系删除
点击头像“关注”→右上角“…”→设为星标
每天看故事不迷路
往期推荐 
→殷商古墓出土“人头甗”,专家研究后揭开商王朝的血腥一面,还牵出了一位贵族少女的人生悲剧
→安思远花30万美金买了四卷字帖,多国争相购买,他却以这个价转给上海博物馆
→浮雕门神被盗后海外拍卖,中国跨国追讨,牵出一千年前“养子弑父”的故事
→父子俩把“铁疙瘩”交公,大队和文化馆都“嫌弃”,后来遭打脸:这是"华夏第一玉龙"!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