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DNA里的课文”冲上2.2亿热搜:你站着别动,我去买几个橘子!


文▏略略略懂一二
说到课文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知识面极广的语文老师的风趣讲述,还是枯燥又无聊的文言文听得头大?
但对于语文,想必大家的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几句课文的内容吧?
有些课文真的就是这么神奇,他好像就是刻在了我们的DNA上面一样,时不时地就蹦跶出来这么一两句。
哪怕毕业了多久,工作了多久,对它就是“忘不了”。

略略小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语文课了,因为语文课确实有些枯燥和无聊,总是在一篇课文中穿梭不停,一会儿是生字生词的学习,一会儿是好词佳句的解读,一会儿是全文中心思想的分析,反正一连接着几天就是在这篇课文当中不停地讲来讲去。
那些年的“背诵全文”
更加让人难过的是课后作业经常就会有一个让人崩溃的选项——全文背诵。
我的个乖乖,小小年纪的我就要去领略文学大家的全文思想了,还要一字不差的全文背诵,这简直就是要了小命了。绕过我行不行!
更加残酷的事实就是,在我的那个年代是可以“留学”的,所谓留学就是放学留下来。
背不下来课文,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就留下来背诵吧。
有的时候一留就是一周五天整整的放学时间,略略才勉强背诵下来,那一段经历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了——人间不值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成长,步入社会之后,在忙碌的工作中,估计也没有几个人会有时间去读书了吧?
可每每遇到一定特殊的场景,我们总是能不由自主地说出一两句自己曾经熟悉的课文来。
忘不了的古诗词、文言文
春天的时候,我们总会想起那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同时也会想到,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个过客。
这句话现在很多人看来是非主流的话,但却在那个时代饱含了作者的感情在其中。
还有很多人会在聊天的时候偶尔和自己的朋友打趣,比如自己要回家乡玩几天的时候联系朋友一起出来的时候就会用到这句话: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个过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我们现在多数时候都只取前面一句话来进行吐槽了。忙碌的工作,永无止境的加班,难免会让不少人抱怨起来。
这个时候几位同时聚在一起仰天长叹曰:同是天涯沦落人。
原来我们的DNA里都刻上了同样的课文呢,难!太难了。
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文言文和近代诗歌好像更加容易走进我们的世界,刻进我们的骨子里。
特别是有些文言文就算是经历了很久很久之后,我们都还依然记得。
谁不知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谁又不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些文言文几乎是课文中的经典选项了,也是考试的重点。
不管历经了多少的课文改版,但是它们却依然在我们的必读、必备课文中。
不愧是能刻在我们DNA中的句子,当真是不一般呢。

不过有些课文之所以能走进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能时不时地还能回想起来,还是因为我们躁动的青春期,迸发的荷尔蒙以及我们比较有颜色的思想。
当时老师在说到:“太守自谓也。”
我们不少活跃的同学在下面不由地懵了,老师现在上课尺度都这么大的吗?

不过当我们看到了原文和注释之后,不少女孩子都不由地红了脸,是自己想多了啊,不少男孩子也是嘿嘿嘿尴尬地直笑。
另外不知道大家对于《口技》这篇文章还有没有印象呢?其中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也是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这都是我们无聊又无趣的男孩子们自己想歪了,作者只是单纯地陈述一件事情,就有一些人喜欢把自己染上颜色。

近现代的诗歌文章也有很多是我们印象深刻的,其中鲁迅的文章真的是字字珠玑了。
不管是少年闰土还是阿Q其中都有很多经典的对白。
特别是那一句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知道给了多少人鼓励。

背诵全文很难,背完了也刻进了自己的DNA里,让很多很多的课文都是我们难以忘怀的,岳阳楼记、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等都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课文。
即便现在背不了全文了,经典的语句还是能随口说出。
虽然平时我们用不到,但是每每读起来还真的有点让人怀念自己读书时代的事情。
读书,背书,现在感觉也没那么坏嘛。
略略寄语
课文的阅读和背诵在很多学生看来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内心深处对于背诵课文是有十分强烈的抵抗情绪的。
其实转变一下观念,语文学科一定是你毕业多年后进行了专业的学习还会继续用的。
虽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学好语文真的是走遍全国都有用。语言是随时随地都要用的,用一辈子的。
因此不管还是不是学生,考试要不要考古诗词,咱们对于经典书目的阅读和理解是相当有必要的,经典的书目中不少都是我们的文学常识。
学到老,活到老。活到老,读到老。还有很多名人大家的文章和句子都值得我们反复去揣摩和研读,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浓缩到一句话,这需要何等的文字功底才能做到呢?
对于课文的阅读我们更多的是要存有敬畏心,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阅读他们,理解他们。
背诵全文,倒背如流,熟读于心。
今日话题:
刻在你DNA的语文课文是哪一篇哪一句?
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分享讨论或吐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