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谷歌CEO施密特到访华为,称任正非是“伟大魔术师”!10年后施密特反转:华为是安全威胁



2011年10月的一个下午,谷歌北京办公室,谷歌董事长施密特与华为总裁任正非会面。
施密特开门见山地对任正非说:“华为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你们正在改变世界,您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
任正非比较谦虚,表示国内还处于工业革命的“质量+成本”时代,华为不过是占了国内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表示后续这种优势将不复存在。
作为全球软件和搜索巨头,施密特底气十足,继续道:“我一生的梦想就是将整个世界联结起来。谷歌和好几家公司有紧密合作,相信华为一定是未来的领导者……”

任正非表示,今后信息流量的洪水不会消退,只会越来越猛。“谷歌提供洪水,我们提供管道。我们一直相信,这个世界充满了巨大的机会。”
施密特表示完全认同。
可以说,这一场巨头之间的会晤,还是很和谐的。

经历过2003年和美国另一大科技巨头思科的漫长诉讼战之后,华为在和国际巨头打交道的时候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在和谷歌总裁施密特的会晤前,华为这时候也已经正式进入了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并在随后的十年里,华为成为谷歌安卓系统的强大支持者,带领国内手机厂商,持续贡献技术支持,共同推动了谷歌安卓的生态发展。

然而,随着华为的强大,施密特对华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施密特从谷歌总裁的位置卸任后,成了美国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主席,在川普的打压中国科技的思想指引下(或者说正是施密特这样的人引导了对华为的科技打压战略),施密特反转了。
这位曾经和任正非亲密交谈、友好合作的谷歌前总裁施密特,话风一变,坚称华为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施密特甚至将华为比作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机构类似的“信息情报部门”。
作为“你可以发展,但你不能赶上或超过我”的美国价值观的代表,施密特也认为,华为代表了对美国领导地位的一种挑战:“华为生产出了比其对手更好的产品。”

虽然华为十多年里支持安卓,但任正非深知,华为只要继续自己的技术路线,就总有和美国科技霸权在“喜马拉雅山顶相遇”的一天。
如果有一天,系统不让你用了、芯片不让你用了,怎么办?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极端局面,华为也早有自己的战略备胎,在芯片和系统上,都有。
果然,任正非和华为的战略预判,在2019年变成了现实,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和麒麟芯片也被迫走上前台,备胎转正。
虽然后面的局面已世人皆知,华为的自研芯片由于国内芯片制造能力的短板,无法生产了,但华为在操作系统上的能力,确实做到了不受美国技术的控制。
任正非和施密特会面后的十年,华为已经由那个“前18年没有一项原创性发明”的应用创新型科技巨头,转型成基础创新并重的巨头。
如今,华为全球已拥有超10万项专利,其中90%都是发明专利,华为在5G通信技术上的领先,更是让美国的苹果、思科等科技巨头不得不向华为缴纳专利费。
不得不说,华为能成为今天中国高科的一面旗帜,与创始人任正非的超前眼界和战略是分不开的。
回望任正非带领华为30多年的发展,就是一部值得所有管理者和创业者、老板学习的奋斗史、创业史。
过去的华为,从未一帆风顺,未来的华为,也将困难重重。
那么,究竟是什么驱使着10多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开疆拓土?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
为了探究并期待解开“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的谜题,从1996年起即担任华为高级管理顾问,《华为基本法》起草执笔人,多年持续跟踪研究华为的田涛和吴春波教授,历时3年,访谈了136位华为中高层管理者,倾力合作完成了这一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书中通过大量首次披露的任正非和华为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基于人性的独具特色的任正非管理哲学,对华为进行了深刻、系统、权威的解读,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丰满的任正非!
这部被众多知名学者人士誉为“颠覆外界对于华为的所有认知,研究华为与任正非的教案级著述”,极具可读性和思想冲击力,值得每一个学习和成长中的个人和企业去读一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