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雷殿生】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时的诡异经历!

  【库鲁克塔格山】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在维语、蒙古语中都是“干旱之山”的意思。库鲁克塔格山脉东西走向,几乎横亘整个罗布泊地区北岸,如同一道漫漫山障,抵御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
  库鲁克塔格山是岩土裸露的秃山群,一毛不长,大多是怪石嶙峋的地貌,极度荒凉。古老的孔雀河沿着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边缘流入罗布泊,河流涸竭后,河床依存。沿孔雀道,就可走进罗布泊。一般走罗布泊的人常以库鲁克塔格山为参照物。在缺少人烟,四季干旱,满目戈壁、荒漠的库鲁克塔格山区,有出露厚达五千多米的古生代深海复理岩建造,是人们认识五六亿年前浩浩荡荡“古特提斯”的窗口。
  其腹部也是诞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场,东部是消逝的楼兰古国和古丝绸之路。
  若羌是面镜子。这个全国行政面积第一大县,仅拥有3万人口。30%的戈壁、28%的沙漠、30%的山地,耕地只有0.02%,湖泊只有0.54%。然则,它承载着罗布泊,承载着野骆驼保护区,承载着石棉、钾盐、黄金、铜、铁等丰富的宝藏,我面对地上的荒漠化,看到了一个完整而脆弱的生物链;面对地下矿藏,思考着科学开发的命题。
  若羌的东北角
  若羌的名气非常大,是中国沙尘暴测源地之一,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气是102.5天。若羌县城和楼兰故城是一对姊妹城,经历了几次兴废交替,楼兰死了,若羌却活了下来,一直是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南道重镇。清朝末年,若羌衰落到了极点。一个外国探险队到了那里,若羌的老村长坐在芦苇上接待了他们。如今的若羌幅员太大了,我不敢指望县长能过来接待我,从县城到这里还不通公共汽车,除了飞机,其他任何交通工具最快也得五六天。
  清晨,天空晴朗,没有一丝云彩,气温略低。我收拾起帐篷,吃过早饭,沿着库鲁克塔格山脉西行。一路高高低低,坑坎沟壑,遍地的碎石岩块。这条路是从玉门关过来的。古籍文字记载,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起,这里的“玉石之路”、“丝绸之路”上,便驼铃声叮咚了几千年。在佛教史上,我国著名僧侣法显、宋云、惠生、玄奘等,都途径这里。可如今,路被荒废了,看不见车辆行人,偶尔会看到一些被人丢弃的衣服或日用品,最多见的是鞋子,有的整整齐齐摆放在一起,朝着东方;有的随意丢掉。还有破旧的印有某旅行社字样的旧背包、吃剩的干馒头。这些生活垃圾被空气和大地吸干了水分,成了“木乃伊”。这里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最干旱的地方,任何失去生命或呵护的东西,都难以保持自己原来的水分。
  这次徒步跨越罗布荒原,绝大部分在若羌县境内。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隶属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甘肃、青海、西藏接壤。历史悠久,创造了楼兰古国的辉煌。
  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途经这里,印象深刻,专门写一章,记录了补充给养,以解决人和牲畜饥渴的“罗不大城”。当时,仅罗布泊岸边的两个村庄就拥有居民1000户,人烟密集,超过今天。马可?波罗没有确指罗部大城的地理位置,其遗址有待于考古学家的发现。到了明朝的正德年间,罗布泊沿岸的罗布人,仍然过着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即便到了近代,罗布泊湖水最深处还达3米,依旧是个芦苇深深,鱼虾满舱的水乡泽国。
  是什么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恶化到如此地步?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应是主要原因。始作俑者是汉代的伊循屯田。
  【伊循屯田】公元前77年,汉朝派遣使节设计刺杀了亲匈奴的楼兰王,封亲汉的尉屠耆为楼兰王,楼兰迁都,并改国名为鄯善。尉屠耆王向汉昭帝上书说:“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遣一将军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汉昭帝应允,派出司马、吏士屯田伊循,后置都尉府。
  伊循屯田,结束了楼兰粮食依赖邻国的历史,形成了七里十万家,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繁荣景象。从而,使汉朝更加有效地控制了鄯善,促使了西域都护的建立和巩固,推动了鄯善国和西域南道经济的发展,绿洲诸国出现了人口爆炸,居民数量平均增长了五倍。但是,由于过度开发,使林草茂密的塞外水乡楼兰生态日益脆弱,最终导致荒漠化。特别使西晋年间“横断注宾河(即孔雀河)”,使下游水源断绝,楼兰城就此废弃。
  
  穿越罗布泊线路图
  
  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显得如此的渺小。
  
  天地竟有如此的反差。
  @燕鸣枫 171楼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