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雷殿生】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时的诡异经历!

我来解释一下照片的事情。
10月9日,我正式从阳关出发,一路向北偏东行进。陪同我的是朋友刘少义和罗红斌。除了送行的人群之外,还有黑龙江电视台的直播报道组。临走的时候,我燃起三炷香,喝酒敬天敬地,像古人一样,为出征祈福。
当天晚上,我们夜宿在戈壁滩上。这里的气温白天在35度左右,而到凌晨,则会骤降到1度。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就爬出帐篷,登上附近的沙丘,看着远处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感受着大漠的雄浑与苍凉。
等两位朋友都起来的时候,我们一起收拾好帐篷,继续前行。
途经了玉门关和汉代古长城遗址,一路向西, 10月11日,我们走到了敦煌的雅丹地貌群最西部,从这里开始才算真正进入了罗布荒原。
所以,有的照片是我们三人同行的时候拍的,有的照片是我用三脚架自拍的。
10月9日,我正式从阳关出发,一路向北偏东行进。陪同我的是朋友刘少义和罗红斌。除了送行的人群之外,还有黑龙江电视台的直播报道组。临走的时候,我燃起三炷香,喝酒敬天敬地,像古人一样,为出征祈福。
当天晚上,我们夜宿在戈壁滩上。这里的气温白天在35度左右,而到凌晨,则会骤降到1度。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就爬出帐篷,登上附近的沙丘,看着远处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感受着大漠的雄浑与苍凉。
等两位朋友都起来的时候,我们一起收拾好帐篷,继续前行。
途经了玉门关和汉代古长城遗址,一路向西, 10月11日,我们走到了敦煌的雅丹地貌群最西部,从这里开始才算真正进入了罗布荒原。
所以,有的照片是我们三人同行的时候拍的,有的照片是我用三脚架自拍的。
@黑黑的黑豹 2012-7-24 10:56:00
@庄生暁梦 2012-7-24 10:51:00
我来解释一下照片的事情。
10月9日,我正式从阳关出发,一路向北偏东行进。陪同我的是朋友刘少义和罗红斌。除了送行的人群之外,还有黑龙江电视台的直播报道组。临走的时候,我燃起三炷香,喝酒敬天敬地,像古人一样,为出征祈福。
当天晚上,我们夜宿在戈壁滩上。这里的气温白天在35度左右,而到凌晨,则会骤降到1度。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就爬出帐篷,登上附近的沙.....
-----------------------------
穿越罗布泊是我一个人。通俗的讲,我的两位朋友陪同我走到了罗布泊的入口。
@庄生暁梦 2012-7-24 10:51:00
我来解释一下照片的事情。
10月9日,我正式从阳关出发,一路向北偏东行进。陪同我的是朋友刘少义和罗红斌。除了送行的人群之外,还有黑龙江电视台的直播报道组。临走的时候,我燃起三炷香,喝酒敬天敬地,像古人一样,为出征祈福。
当天晚上,我们夜宿在戈壁滩上。这里的气温白天在35度左右,而到凌晨,则会骤降到1度。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就爬出帐篷,登上附近的沙.....
-----------------------------
穿越罗布泊是我一个人。通俗的讲,我的两位朋友陪同我走到了罗布泊的入口。
抱歉大家更新的很忙,最近确实很忙。今天来写点文字!多发点图片。
大自然的恩泽
行走了一个上午,看不到一点儿绿色。中午,终于看见远处有一片沙地上,星散的沙丘长着稀疏的植物,但都是黄色的,似乎已经枯死。彻底干涸的河床、沼泽,泛起一片片白色的盐碱,阵风吹过,空气都变成了咸的。走近看去,各有各的形态,有的像蜂巢,隆起不规则的土塄;有的龟裂成多边形的土片儿,中间还有个粗糙的圆儿。还有的像被犁杖翻过,凸凹不平,坚硬得如同石头。这种地貌被当地人叫“盐壳地”,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令我莫明其妙。
行走了一个上午,看不到一点儿绿色。中午,终于看见远处有一片沙地上,星散的沙丘长着稀疏的植物,但都是黄色的,似乎已经枯死。彻底干涸的河床、沼泽,泛起一片片白色的盐碱,阵风吹过,空气都变成了咸的。走近看去,各有各的形态,有的像蜂巢,隆起不规则的土塄;有的龟裂成多边形的土片儿,中间还有个粗糙的圆儿。还有的像被犁杖翻过,凸凹不平,坚硬得如同石头。这种地貌被当地人叫“盐壳地”,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令我莫明其妙。

说句心里话,若羌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好:穷山恶水。不过,据当地的一家网站介绍,若羌县是个资源大县,目前拥有80余万亩的荒漠乔木、灌木和胡杨林,1700万亩的各类草场,近200万亩的宜用荒地。还有石棉、玉石、石膏、水晶、黄金、云母、铁、铜、铅、锌、铬、铍、锂、煤、钾盐、芒硝、天然碱、蛇纹岩等40余种矿藏。野牦牛、野骆驼、野驴、藏羚、马鹿、岩羊、盘羊等49种野兽和黑颈鹤、黑鹤、金雕、藏雪鸡、秃鹫、环颈雉、金眶鸽、红鹬等92种鸟类,250余种野生植物,以及许多河流湖泊。

如果真的是这样,该是大自然留给若羌的最后恩泽。如何科学开发,如何永续利用?对于若羌人来讲,应是一个必须回答好的新课题。回答得好,造福人类。回答得不好,当下的3万人也得背井离乡。
荒漠淘金人
下午3点,库鲁克塔格山脉一个山坡上出现一个硕大的“金”字,是用白色石头摆的,红十井采金矿到了。十年的行走,我接触过许多小金矿,直观的感觉,淘金人的生活条件恶劣,更接近历史。
下午3点,库鲁克塔格山脉一个山坡上出现一个硕大的“金”字,是用白色石头摆的,红十井采金矿到了。十年的行走,我接触过许多小金矿,直观的感觉,淘金人的生活条件恶劣,更接近历史。
这里到处都是矿坑,几米、几十米不等,废弃矿坑比比皆是。淘金人有新疆的,还有甘肃的。据他们说,在红十井有100多个淘金人分散在各个山头上,挖掘矿坑。似乎没有什么规划,到处乱挖,个别山丘竟多达四五百个小矿坑。这对于本来寸草不生的库鲁克塔格山脉,不啻雪上加霜。
我接触了几个淘金人,都纯朴善良,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子。可他们似乎并不觉得劳苦,言谈中不乏幽默。
在一个简易的土屋门口,我和两个采金工人攀谈。一个中年的采金师傅、一个小伙子。采金师傅是个大胖子,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蓄着漂亮的小胡子。起初,他有些拘谨,目光呆滞,说话也含糊不清,加上长时间不能洗澡,身上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过了一会儿,才自如起来,话也多了。他对我说,这些零零星星的淘金人,每年三月进来,十一月左右撤出。因为长时期在干旱高温和风沙中作业,常有人患病不治而死。

@allthebest2012 2012-7-24 14:31:00
这贴您得多长时间写完
-----------------------------
我尽量写!
这贴您得多长时间写完
-----------------------------
我尽量写!
这里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不通公共汽车,与外界隔绝,缺医少药,距离最近的村镇要走一天的路程。
他疑惑地问我:“你到这里干什么?”
我告诉他,是在徒步走遍中国,这是最后一段——穿越罗布荒原。
他听了,特别震惊,觉得不可思议。眼神中的诧异就像我诧异他们的生存环境一样。
这两个工人对我的热情和关怀是发自心底的,没有丝毫的功利。金矿师傅对我说:“知道么,我来到这里,很久都不能出去一次,见到的唯一的人,就是几个月才来一回给我们送补给的人。我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呆几天。”
他疑惑地问我:“你到这里干什么?”
我告诉他,是在徒步走遍中国,这是最后一段——穿越罗布荒原。
他听了,特别震惊,觉得不可思议。眼神中的诧异就像我诧异他们的生存环境一样。
这两个工人对我的热情和关怀是发自心底的,没有丝毫的功利。金矿师傅对我说:“知道么,我来到这里,很久都不能出去一次,见到的唯一的人,就是几个月才来一回给我们送补给的人。我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呆几天。”
@枯死的胡杨 2012-7-24 19:08:00
穿越罗不泊大概要几天?
-----------------------------
31天。
穿越罗不泊大概要几天?
-----------------------------
31天。
我若不是亲眼看见,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采金工人是怎样长时间生活在这种地方的。我看了他们的住房,和东北早年的“地窨子”、“干打垒”差不多,在土丘挖出四框,在上面横几道梁,再覆盖些草或是其他东西,用来遮风挡雨。没有玻璃窗,室内全靠煤油灯照明。
采金师傅解释说,也曾盖过一些铁皮房子,但戈壁上经常刮沙尘暴,那种房子经不住,铁皮盖说掀翻就掀翻了。他们只好住在这里面,虽黑洞洞的,却安全可靠。
我问他:“为什么要来这里吃苦?”
他说:开始的时候,我们想好好赚一点钱,养活家人。没想到在这里一呆就这么久。与世隔绝了这么长的时间,出去了反而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他说,我们这里有八九年都没回过家的工人。大家在一起开玩笑时,那个工人自我解嘲说,媳妇都不知道是谁的媳妇了!矿上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唯一的娱乐是看录像片。
他说:开始的时候,我们想好好赚一点钱,养活家人。没想到在这里一呆就这么久。与世隔绝了这么长的时间,出去了反而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他说,我们这里有八九年都没回过家的工人。大家在一起开玩笑时,那个工人自我解嘲说,媳妇都不知道是谁的媳妇了!矿上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唯一的娱乐是看录像片。
@无心快语1115 290楼
不一样的人生。雷老师写得真好!顶
-----------------------------
谢谢
不一样的人生。雷老师写得真好!顶
-----------------------------
谢谢
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罗布泊的故事,包括有不少走进罗布泊的遇难者,有的被他们救活了,有的在湖滩上迷路死了变成干尸,看着可怜,就地掩埋了。有的手里始终还攥着空了的水瓶,从他们狰狞的面目中就能得知在最后的时刻,他们是多么的痛苦!他劝我:“回去吧。设备再先进,一个人孤身进去终究还是很危险的。”我谢过他的好心,说自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他不再说什么了。

我怎么会不知道危险呢!但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不能放弃。既然已经选择了前行,后面就没有了退路。多年的行走经验,让我觉得在面对困难、艰险、猛兽的时候,绝对不能逃避,因为你越逃它就会越追你,你根本逃不出去。既然逃不掉,不如与它来一场搏斗,亮剑才有胜利。
我继续赶路,又遇到一个神色忧郁的淘金师傅。他住在半地下的土屋里,本来是个铁匠,从小跟着父亲围着火炉打铁,靠打镰刀、坎土曼和铁器活儿维持生活。他不愿意打铁,不愿意的原因不是嫌大锤太重,而是拼死拼活地干,到头来还是住破烂房子。于是,他上了金矿,想赚钱盖一间新房子,给未婚妻做一件漂亮的金首饰。我问他,愿望实现了吗?他苦笑说,没有。钱都让老板挣去了,未婚妻也去了内地,听说嫁给了别人。
他对罗布泊一带非常熟悉,得知我单独徒步穿越罗布泊,很是感动,送了我一些食物,并详细地向我说明了去湖心的路线。分别时,他端给我一碗带有咸味的水又给了我一个馕。他常年就吃这个。
红十井金矿是1973年才发现的,虽说立了村子,也有名无实。
红十井金矿是1973年才发现的,虽说立了村子,也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