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0 年 2 月 27 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如是说道。虽然疫情来源尚不明确,但不得不说,此前有关此次新冠病毒宿主的一系列研究的确说明“国外起源论”并非空穴来风。
矛头指向马来亚穿山甲,而非中华穿山甲
实际上,人们为满足自身的食用和药用需求,大量捕捉穿山甲并进行非法交易。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中华穿山甲的保护级别处于极危(CR)。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也曾宣布,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功能性灭绝”。
因此,生活在东南亚国家的马来亚穿山甲惨遭毒手。
2020 年 1 月,virological 论坛有文章指出,根据公开的病毒宏基因组学数据集,新冠病毒和马来亚穿山甲所携带的病毒的 S1 受体结合结构域在 350-530 氨基酸残基处的相似度为 97%,从而判定马来亚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宿主。
此后,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矛头多次指向马来亚穿山甲。
2020 年 2 月 7 日,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在会上表示,穿山甲可能为新冠肺炎的潜在中间宿主。
2020 年 2 月 18 日,香港大学管轶团队与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团队的论文在预印本网站 bioRxiv 上发表。管轶等人对三批马来亚穿山甲样本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与马来亚穿山甲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域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高达 97.4%。同时,马来亚穿山甲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在病毒受体区域的 5 个关键残基(如下图红框部分)上共享氨基酸。
2020 年 2 月 20 日,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团队及广州动物园科研部在预印本 bioRxiv 再次发表论文表示,马来亚穿山甲为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对 2019 年 3 - 12 月获得的 29 只走私穿山甲(4 只中华穿山甲和 25 只马来亚穿山甲)的组织标本进行了检测,发现马来亚穿山甲中冠状病毒阳性率为 68%(17 / 25)。
同时,从马来穿山甲中分离的冠状病毒基因与新冠病毒刺突表面糖蛋白(S)、小包膜蛋白(E)、基质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的一致性依次为 90.4%,100%,98.2%,96.7%。S 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几乎与新冠病毒相同,仅有一个氨基酸序列差异。
可以说,马来亚穿山甲大多携带病毒,中华穿山甲却没有——这也或多或少解释了“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的观点。
病毒变异与病毒重组
对于“国外起源论”,还有其他说法。
2020 年 2 月 20 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官网发布研究成果信息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的 ,推论该市场不是病毒发源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研究成果还提到,扩散的病例至少来自于 3 个途径。
为细分来源,研究人员将 58 种单倍型(若干个决定同一性状的紧密连锁的基因构成的基因型)分成五组,采用标准是 3 个中心(古老超级传播者)单倍型(H1,H3 和 H13)和 2 个新的超级传播者单倍型(H56 和 mv2)。H56 同时是澳大利亚、法国和美国,以及我国台湾患者的传染源。其他国家患者因为样品比较少,大多数的来源比较单一,他们除了是武汉旅游输入或在武汉感染外,有一些人可能是在广东、新加坡等地被感染。
实际上,相关背景人士也表示,可能会出现病毒源于别处,在武汉变异的可能性。
此外,2017 年,石正丽团队曾有研究表明: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2020 年 1 月 23 日,石正丽团队在 bioRxiv 发表的论文中提到,新冠病毒与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在整个基因组中有 96.2% 的一致性。
基于此,当前还存在一种“病毒重组”的说法——主要包括两个推论,一是中间宿主中发生了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和马来亚穿山甲携带的冠状病毒的重组,二是蝙蝠冠状病毒直接感染人。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推论虽依据了此前一系列的专家研究成果,但并不能完全说明新冠病毒源于国外。
最后提醒大家
上班上学一定要戴好口罩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关注武汉疫情,您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推荐】面对潜在大流行风险,全球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打好防疫战
报告称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新冠病毒病例未被发现
【推荐】扑朔迷离的病毒起源,重症高死亡率和无症状感染传播,为疫情拐点到来增添了一丝疑云。
【推荐】遏制病毒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新冠病毒不消失,会怎样?
超7.2万新冠病毒病例分析:粗病死率2.3% 最高为14.8%
中国科大新冠肺炎“炎症风暴”研究重大进展:发现有效阻断药物
六问武汉病毒研究专家
人造泄露传闻再起!网传武汉病毒所一研究生系"零号病人",官方回应!
疫情趋于平缓,病毒命名尚存分歧,传播线路日渐清晰,RO仍需再论
日本的新冠病毒公众防疫指南,简单明了!
细菌和病毒上了天怎么办?
潜伏期再延长,致死率需再议?帝国理工再发重磅报告
囚禁致命病毒的武汉P4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王炸齐聚武汉,离拐点还有多远?
历史信息
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或为穿山甲 完整数据待公布
囚禁致命病毒的武汉P4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春暖花开,席卷中国的疫情在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新型冠状病毒首张彩照公布,致命恶魔原来长这样!
在飞机上感染病毒概率多大?示意图带你看清
计算机仿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出门!
新冠状病毒扑朔迷离的身世,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SARS病毒实验室泄漏事件十年记事,生物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先不提双黄连能否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显然可以抑制智商
新冠状病毒疫情预测与发展,大流行风险或高于SARS
武汉出院患者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治疗过程?
蛇?蝙蝠?水貂?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来源于哪种动物?
《柳叶刀》老年有慢性病史的男性可能更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英双语)
同济新发现:亚裔可能更易感染新冠状病毒?勿断章取义别被标题了!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冠状病毒疫情更难控制或因致命性更低
【最新】Science:华南海鲜市场“翻盘”了?恐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
武汉封城:谁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除了吃货,果子狸、竹鼠、蛇...这锅谁背?
与时间赛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大范围传播风险有多大?
武汉疫情海报:敬畏大自然,共生才能共存
武汉的冠状病毒从哪儿来?又是怎样传染人类?来龙去脉或许很简单
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217例!从病情病理到口罩选择,大众该如何预防?
防治新冠肺炎怎么吃才营养?戳我!
以史为鉴,敬畏自然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分享“朋友圈”,给予支持!点亮“在看”,助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