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经验告诉我了我们SARS非典期间机舱内靠近过道和中间位置是最容易感染病毒的区域,距离患者一个人的位置都属于高风险区域。虽然飞机上的空气是循环流动的,但是这些区域的受感染概率却明显高于其它区域。
一位来自TED的少年演讲者17岁的哈佛学生Raymond Wang,利用用流体动力学创建了飞机上空气流动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对飞机上的病毒传播方式给出了更为直观的解释。模型显示,机舱内的空气由机舱顶部和侧边进入(蓝色箭头),随后经过高效的过滤器离开机舱(绿色箭头),其中绝大部分病菌(99.97%)会被过滤掉。
假设有人在机舱内打了个喷嚏,该区域的空气则会呈漩涡态反复打转,随后从过滤器排出。
当中间的乘客打喷嚏时,空气中漂浮的唾沫云在气流的带动下,会继续向旁边和后面的乘客传播。
靠近窗子感染概率小
对健康的乘客而言,与病毒潜伏者或者有感冒的人同乘飞机,特别是坐在同排或前后两排都有相当高的感染风险,即便距离一个人也是高危区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乘坐飞机时,前三排后三排为密切接触者。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对于危险区域外的其他乘客,受感染风险则不显著,因为机舱内空气在横断面上循环,唾沫的播散被限制在少数几排座位。
1月30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介绍,民航客机在设计时考虑到了运行过程中的通风要求,机舱内的空气每2到3分钟就会置换一次,每小时则置换20到30次。
民航客机的通风系统主要使空气上下流动,而非前后流动,这种循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病毒在机舱内扩散蔓延的可能。
此外,民航局也要求航班在飞行中使用最大通气量,并增加机舱消毒频率。目前的航班普遍采用所有旅客和机组人员检查体温等预防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病乘客登机,从而保证其余乘客的安全。
乘机时,做到6点避免感染
新冠状病毒疫情当前,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出行时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1、佩戴口罩
机场内整体环境比较宽敞,只要远离人群聚集的位置,合理佩戴医用卫生口罩,就能实现基本防护。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长途旅行最好多准备一些医用卫生口罩,以便及时更换,减少细菌滋生。
2、携带消毒用品
由于民航对乘客携带的物品有严格的规定,很多杀菌用品无法携带。
建议根据安检要求,随身携带含有酒精的小型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或棉片,以便清洁双手和可能触碰到的地方。
(图片来源:中国民航报)
上机后,可以用酒精棉片或者消毒湿巾擦拭小桌板、窗户、座椅扶手等。
3、常洗手
若手上沾染了可见的污渍,必须直接用流动水洗手。使用的清洁产品,酒精含量至少要超过 60% 。
正确洗手步骤:
用干净的流动水冲湿双手;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并将泡沫均匀涂抹在手心、手背、指间和指甲下方;
揉搓双手至少20秒;
用干净的流动水反复冲洗。
4、选择靠窗座位
有研究指出,飞机上靠近过道位置的乘客离开座位频率,远高于坐在靠窗座位的乘客,同时他们的感染疾病的比例也更高。
乘机时,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并且不要在机舱内来回走动。
5、尽量隔开坐
如果条件允许,如机舱内人不多的情况下建议分散人群隔开坐。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散来坐,相互间隔出空位,避免吸入患者咳出的飞沫,或被其直接接触而感染疾病。
6、减少饮食
在机舱内,尽量避免摘下口罩进食。如果一定要吃,务必先清洗双手,不要用双手直接接触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乘机前先确认自身身体状况。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最好不要再乘车、乘机或搭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以免传染他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请为他人安全健康着想。
我们欢迎您将文章转发至您的朋友圈和好友群
关注武汉疫情,您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最新信息
1.新冠状病毒扑朔迷离的身世,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2.SARS病毒实验室泄漏事件十年记事,生物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3.新药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证实对2019-nCoV感染有效 确定扩大临床试验
4.美媒解析:冠状病毒疫苗离我们有多远?
5.没有疫苗和抗生素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对抗疫的
6.大数据中的野味:谁最偏爱蝙蝠们?
7.老板让你上班 该做好怎样的自我防护?粪便检测呈阳性 或需关注新冠病毒对消化系统影响
8.柳叶刀谈新冠病毒:蝙蝠冬眠,谁是中间宿主?
9.新冠病毒现多例“两阴后变阳”病例 专家称临床不应轻易排除
10.对抗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靠老药?疫苗至少要等几个月
历史信息
1.先不提双黄连能否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显然可以抑制智商
2.新冠状病毒疫情预测与发展,大流行风险或高于SARS
3.武汉出院患者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治疗过程?
4.蛇?蝙蝠?水貂?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来源于哪种动物?
5.《柳叶刀》老年有慢性病史的男性可能更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英双语)
6.同济新发现:亚裔可能更易感染新冠状病毒?勿断章取义别被标题了!
7.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冠状病毒疫情更难控制或因致命性更低
8.世卫组织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公众的建议
9.世卫组织认错:将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风险上调至“高”
10.Nature《自然》: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短视频
11.【最新】Science:华南海鲜市场“翻盘”了?恐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
12.在疫区前线,高科技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13.科学家呼吁:第一时间共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
14.发出第一条冠状病毒警告的是人工智能 AI收集航班信息和新闻报道做预测
15.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反应显示了自SARS爆发以来取得的医学进步
16.Interim Guidance for Preventing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from Spreading to Others in Homes and Communities(English)
17.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被发现的?传染给人类的中间宿主被找到了?
18.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文版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中文指南)
19.China has closed 13 of the cities due to the coronavirus......
20.DNA study suggests snakes may be source of coronavirus outbreak
21.Coronavirus explained: What do we know so far?
22.在这场人与病毒较量的武汉保卫战中,这些科技公司与我们同在
23.相似度96%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或和SARS一样来源于蝙蝠
24.武汉封城:谁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除了吃货,果子狸、竹鼠、蛇...这锅谁背?
25.与时间赛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大范围传播风险有多大?
26.武汉疫情海报:敬畏大自然,共生才能共存
27.武汉的冠状病毒从哪儿来?又是怎样传染人类?来龙去脉或许很简单
28.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217例!从病情病理到口罩选择,大众该如何预防?
29.Wuhan seafood market may not be source of novel virus......
30.A leak from a laboratory or inter-species mutation that was...
31.It’s actually a coronavirus? Scientist from France proves.....
以史为鉴,敬畏自然
END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点击“星标”,给予支持!点击“在看”,助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