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奇:接种新冠疫苗后 免疫力可能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为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不代表有免疫力?
研究:无症状新冠感染者病毒传播时间可长于一周
《柳叶刀》对一项羟氯喹观察性研究中的数据提出担忧
世卫新研究再次表明戴口罩可极大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
福奇:接种新冠疫苗后 免疫力可能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美国知名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博士一直对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的研发持谨慎乐观态度。他在不久前曾表示,第一批疫苗可能会在2021年年初就能完成,然后解释说,其中一些候选疫苗的部分数据已经表明它们确实颇具希望,但不能保证这些疫苗中的任何一种疫苗最终都能对SARS-CoV-2有效。福奇现在提醒说,即使是这样,免疫力可能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几天前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对四种引起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中的任何一种的后天免疫力都会持续6到12个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经历这种类型的疾病。
福奇在接受JAMA编辑Howard Bauchner的采访时表示:“当你看一下冠状病毒的历史,常见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文献中的报告是,保护性免疫的持久性从3到6个月到几乎总是不到一年,"他说。“这不是很多的耐久性和保护性。”
福奇认为接种疫苗不会给人以持久的保护,人们仍然可能会被再次感染。福奇对目前的几种候选疫苗的疗效仍持谨慎乐观态度,他指出,这类药物“永远不会有保证”。“可能需要月复一月才能得到答案,”他补充说。
事实上,研究人员已经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英国和中国等疫苗候选已经推进到2期和3期试验阶段的地区,可能没有足够的COVID-19病例。如果周围没有足够多的病人,在试验期间接种疫苗的志愿者可能不会接触到病原体。
福奇还表示,Moderna将在7月进入3期试验阶段,届时将有3万人参加最后阶段的试验。几天前,这位专家批评了该公司公布1期试验早期结果的方式,同时指出,候选疫苗可以教免疫系统产生研究人员想要的中和抗体。这些是可以用来阻断病毒附着在细胞上的化学物质。
除了Moderna之外,福奇表示,他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至少还有四项潜在疫苗的试验。他说,到2021年初,数亿剂疫苗可能会在2021年年初准备就绪。
为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不代表有免疫力?
关于新冠病毒的一个常见误解是,人们认为对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的人现在对该病毒有免疫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所有的抗体都能阻止之前没有症状的人以后出现更严重的症状。《Knowridge Science Report》最近就这个问题对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副教授Jonathan Fogle进行了一次采访。
抗体可以将自身与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病毒)结合在一起,防止病原体进入细胞,繁殖,并最终造成破坏。更重要的是,抗体可以帮助触发更广泛的免疫反应,让身体有效地消灭病原体,否则会对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这是很自然的假设,即对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的人对该病毒有免疫力。然而,Fogle提醒说,事实并非如此。
Fogle解释说,人们产生的抗体的质量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产生较弱的抗体的人可能会容易被再感染。有些人产生的抗体也可能比其他人少。
在任何人群中,我们对病原体的抗体反应在数量、类型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有的人体内产生许多高质量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很好地识别相关抗原并与之结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病毒还没来得及引起感染,就会被抗体迅速地结合,并被消灭。
而另一些人虽然产生了抗体,但对病原体的结合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抗体只能起到部分保护作用:抗体能减缓病毒的速度,但病毒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感染。这类人通常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并在较长的时间内脱落病毒。
也有一些人产生的抗体很少或质量很差。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虽然会产生抗体,但免疫力并不是很强,所以他们会出现长时间的感染,症状比较严重。他们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时间点再次被感染。这也是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一大未知数。有多大比例的人属于这类人群?
与此类似的是,美国麻省总医院全球传染病科主任Edward Ryan博士最近解释说,“不是所有的抗体都是一样的。”
“有抗体的病人是否会因为SARS-CoV-2而再次患病,”哈佛病理学教授John Iafrate博士几周前说,“这是一个长期的监测问题。而且我们在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知道。”
不幸的现实是,除非开发出疫苗,否则新冠病毒可能仍然是一个持续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医生和研究人员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有第二波冠状病毒来袭。虽然疫苗可能会被开发出来,但即使是最乐观的卫生专业人员也表示,有效的疫苗可能最早要到2021年才会出现。
研究:无症状新冠感染者病毒传播时间可长于一周
考虑到新冠病毒有着很长的潜伏期以及一些感染者不会表现出相关症状,这就是该种病毒如此危险的原因。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速度要比人们在几个月前想象得还要快。现在,一项来自中国的新研究表明,无症状新冠携带者的病毒传播时间从3天到12天不等,平均持续传播时间为8天左右。
这让人们认识到即便经济重新开放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据悉,这项研究对来自中国武汉的新冠肺炎有症状患者和无症状患者进行了比较,相关报告已于几日前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
研究人员观察了26例来自湖南海鲜市场暴露或跟其他新冠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群集病例中的78名患者。所有病例均经RT-PCR检测证实,其中33例为无症状,占总数的42.3%。这个比例非常高。同样,一项分析了一艘3月中旬离开阿根廷、船上没有确诊感染病例的游轮乘客的研究显示,船上60%的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81%为无症状患者。
武汉的研究则对研究中观察到的无症状患者提供了一些结论。跟有症状的患者相比,他们更年轻,而且更多是女性。此外,他们的肝脏损伤比例更低、CD4 T淋巴细胞消耗也更少。他们在CT扫描中也显示出更快的肺恢复和病毒从鼻咽拭子脱落的更短时间。
该研究还告诉人们,无症状患者可能感觉不到任何东西,但他们的身体却在对抗病毒。新冠病毒会影响感染者的肺部,另外他们的淋巴细胞计数也会出现下降。来自英国的医生认为,T细胞数量是一种可以预测严重新冠肺炎病例的标志物,而增加T细胞数量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这项研究表明,无症状的人仍是具有传染性的--“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消耗较少的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状感染者对免疫系统的损害比有症状感染者要轻。虽然无症状的病人对自己的伤害较小,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疾病,因此没有隔离自己或寻求治疗或他们可能被卫生保健工作者忽视,从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该研究还表示需尽快识别和隔离无症状病例:“由于无症状新冠肺炎患者相对隐匿,通过鼻咽拭子检测到病毒传染的事实不容忽视。因此,尽早发现和隔离无症状新冠肺炎患者对于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至关重要。密切监测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避免二次传播。”
跟其他新冠肺炎研究一样,这项也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66237
《柳叶刀》对一项羟氯喹观察性研究中的数据提出担忧
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等人吹捧为改变游戏规则的COVID-19治疗方法的抗疟疾药物---羟氯喹的故事又有了意外的转机。周二,世界著名医学期刊之一的《柳叶刀》发表了一份“编辑部关切”,称最近的一项观察性研究据称将该药与COVID-19患者的心脏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了 “严重的科学问题”。
这项研究最初发表在5月22日的《柳叶刀》杂志上,研究观察了超过9.6万名患者,其中近1.5万名患者接受过氯喹或羟氯喹治疗。该研究促使世卫组织"暂停"对羟氯喹临床治疗试验,以便审查其收集到的安全数据。
但该试验暂停后不久,5月28日,超过180名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杂志编辑Richard Horton的公开信上签字,提出了对这项研究的担忧。该合作者对数据的有效性和研究的伦理标准提出了一些担忧。澳大利亚《卫报》的一份报告显示,数据统计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该报告后来进行了修改,但关注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篇论文中的数据是由总部位于芝加哥的一家名为Surgisphere的公司提供的,该公司声称使用了全球1200家医院的电子健康记录作为分析依据。Surgispher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之一Sapan Desai是这份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之一。科学家们呼吁将为该研究提供信息的数据集公开。但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数据使用协议”阻止了患者层面的数据共享。
另一篇使用169家医院的Surgisphere数据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也受到了类似的批评。该论文讨论了ACE抑制剂和AR阻断剂这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的有害影响。周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自己的担忧,要求文章的作者 “提供证据证明这些数据是可靠的”。
Surgisphere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虽然争议使这项羟氯喹研究的有效性受到质疑,但这些担忧绝非表明羟氯喹作为COVID-19的治疗方案是安全或有效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该药对COVID-19患者有好处,少数研究表明该药物有负面的副作用。羟氯喹已经获得了FDA的紧急使用授权,但在4月份,FDA强调了对其在医院外使用的严重担忧。
研究人员仍在寻找了解羟氯喹可能如何使COVID-19患者受益,包括与抗生素阿奇霉素和锌联合使用。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临床试验网站称,目前有150多项羟氯喹试验正在进行中,大多数试验都在评估该药在对抗COVID-19感染方面的效果。
世卫新研究再次表明戴口罩可极大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再次证明,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以及与他人保持至少 3 英尺的社交距离,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风险。换言之,尽管当前暂缺疫苗和特效药,但社交疏离措施(Social Distancing)的落实和个人防护装备(PPE)的使用,仍有助于积极平抑 COVID-19 疫病的曲线。
(研究配图:社交距离远近对传播风险的影响)
据悉,与他人近距离社交时,很有可能接触到包含病原体的飞沫。但若做好社交疏离和个人防护,即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以及加上经常洗手,便可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措施,加上广泛开展的监测与密切接触者追踪工作,可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引发的 COVID-19 疫病在未来某个时候席卷整个国家。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这项新研究指出,尽管没有可靠的方法能够彻底阻断 COVID-19 的传播,但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仍可带来积极的成效。
科学家们研究了现有的 COVID-19 数据、以及对比 SARS 和 MERS 的研究,从而对来自 16 个国家的 2.5 万冠状病毒感染者 / 44 项研究的数据有了更深入的见解。
世卫组织支持的这些研究,分析了社交疏离、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对病毒传播的影响力。结果发现,只要两个人之间能够保持至少 3 英尺(约 1 米)的社交距离,便可将传播几率降低 82% 。
至少保持 3 英尺的社交距离,感染病毒的几率就低至 3% 。此外每增加 3 英尺的距离,风险还可进一步降低一半。如果小于三英尺,被感染风险即上升至 13% 。
若佩戴口罩,便可将感染或传播风险降低至 3%,不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的感染风险则是 17%,意味着防护用品可降低 80% 以上的风险。
医用级 N95 口罩已被证明在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上更为有效,对佩戴者的保护有效率高达 96%,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则是 77% 。此外护目镜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感染几率,从 16% 降至 6% 。
研究高级作者 Holger Schünemann 表示:我们率先综合了有关 COVID-19、SARS 和 MERS 相关的所有直接信息,并提供了这些常见和简单干预措施的相关见解,证实其确实有平抑疫病曲线的作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Kirby Institute 教授 Raina MacIntyre 及其同事亦在该研究随附的评论中表示:
对于医疗护理人员来说,N95 医用口罩应是最低的标准。此外这项研究支撑了另一个观点,即口罩在医疗保健和社区环境中同样有效。
有关这样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柳叶刀》(The Lancet)期刊上。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142-9/fulltext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