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疾控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新冠疫苗有效性要6个月以
新冠肺炎疫苗研制生产工作将可能危机50万条鲨鱼生命
研究人员发现有关最令人费解新冠症状的好消息
福奇发出新冠新警告:感染水平仍很高
01
中疾控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新冠疫苗有效性要6个月以上
“对于新冠疫苗保护持久性的要求,理想状态是1年以上,至少要6个月以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在9月30日上海举行的第二届全球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作出以上表述。在演讲中,尹遵栋从防控效果、接种实施等角度重点介绍了新冠疫苗的需求及使用预期。
尹遵栋介绍,截至2020年9月25日,全球有189种候选新冠疫苗,其中40种进入人体临床试验,9种进入临床三期。另有149种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在防护效果上,希望疫苗能够产生最高比例的保护效果,希望三期临床试验能够得到70%以上的掩护机制和保护效应。”尹遵栋从防控效果等角度介绍对新冠疫苗的需求,他表示,希望疫苗的主要临床终点是预防新冠疾病的发病,建议同时评价疫苗预防重症疾病的保护效力,也可从减少患者排毒或病毒传播能力的角度进行评价。
尹遵栋同时介绍了新冠疫苗接种实施的需求。他表示,“需要基于疫苗的保护效果来制定免疫程序,相同效果时,希望接种剂次尽量少”。目前看来,腺病毒载体及减毒疫苗需接种1剂,灭活及其他疫苗需要至少接种2剂。另外,如可用于应急接种时,希望疫苗能够较快产生免疫应答。储运温度上,希望能够适应现代的储运冷链要求。希望疫苗包装规格适当,减少冷链压力。可及性角度,最好能够大规模快速生产,且要求成本和价格比较适宜。
他在演讲幻灯片中展示了中国有望早期使用的3种新冠疫苗的特征。3种疫苗分别是两款灭活疫苗和一款Ad5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中两款灭活疫苗的预计上市时间在2020年年底或2021年初,Ad5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上市时间在2020年年底。
尹遵栋在演讲中表示,新冠疫情形势决定我国疫苗使用策略的特殊性。在全球多数地区,需在严重流行情况下考虑优先重点人群,且已经累计一定比例的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人群。而中国免疫策略制定需考虑的因素是:全人群普遍易感;多数地区和人群当前现实感染风险极低,但输入性风险持续存在;还需考虑免疫策略如何帮助减轻其他NPI的压力,如恢复正常国际交往。
尹遵栋还介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和优先顺序。他表示,原则是使疫苗接种效果最大化、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和循证,要从减低感染暴露风险角度和从未来疫情防控角度来考虑。
02
新冠肺炎疫苗研制生产工作将可能危机50万条鲨鱼生命
科学家们对新冠病毒的共识是,这种病毒在动物身上进化然后以某种方式转移到人类身上并由此获得了跟人类细胞连接及复制的能力,人类甚至还可以传染给猫和狗。实际上,新冠病毒可能在不感染不同物种的情况下而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全世界都在争先恐后地研制新冠疫苗,而疫苗需要一种由鲨鱼肝脏产生的物质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多达50万条鲨鱼的生命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据了解,鲨鱼的肝脏会产生一种叫做角鲨烯的物质,这是一种天然油,常被用作疫苗的成分。它被称为佐剂,通过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来提高主要疫苗化合物的效力。获悉,葛兰素史克公司在流感疫苗中就使用了鲨鱼角鲨烯。该公司今年5月表示,他们将生产10亿剂角鲨烯佐剂来用于新冠病毒疫苗。
该报告指出,1吨角烯大概需要3000条鲨鱼。总部位于加州的Shark Allies估算,为了获得角鲨烯,有25万头鲨鱼将会被宰杀,这样全世界的人才能接种一剂新冠疫苗。大多数候选疫苗则还需要间隔几周注射第二次,因此鲨鱼死亡的数量将翻倍至50万。目前还不清楚免疫接种后免疫作用会持续多久。
Shark Allies创始人Stefanie Brendl表示:“从野生动物身上采集东西永远都不会是可持续的,特别是如果它是一种不能大量繁殖的顶级掠食者。”
“对于这种流行病会持续多久、会有多大的规模以及我们要经历多少个版本还有很多未知因素,如果我们继续使用鲨鱼,那么被用于该种产品的鲨鱼数量可能会年复一年地非常高。”
据悉,环保人士估计,每年约有300万只鲨鱼因角鲨烯而被捕杀。角鲨烯还可用于制造化妆品和机油。这就是说,对新冠疫苗的额外需求可能会危及到某些动物的肝脏,因为它们的肝脏中含有特别丰富的角鲨烯。
03
研究人员发现有关最令人费解新冠症状的好消息
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使得医生在不进行PCR检测的情况下很难做出诊断。大多数早期症状可能跟流感或普通感冒一样,并且这还不是唯一的问题。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症状,而那些有症状的人也不会总是报告相同的症状。
然而,新冠病毒感染有一个非常可靠的症状,那就是突然失去嗅觉和味觉。医生们已经接受了培训,可以预测这些症状并将其跟新冠肺炎而不是其他疾病联系起来。失去嗅觉症状可跟其他疾病一起出现,因此仍需要常规PCR检测来确诊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尽管失去嗅觉可能很明显,但并不是每个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都会有这种经历。一些研究已经解释了嗅觉缺失症发生的原因,现在欧洲在这个问题上带来了令人兴奋的进展。研究人员认为嗅觉的丧失可以作为疾病预后的一个预测因素。具体地说,嗅觉丧失可能是这种疾病的轻到中度病例的一个迹象。
来自法国Foch de Suresnes医院和比利时蒙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300名新冠患者的数据,他们将这些患者分为四类。“轻症”组可以在家治疗,没有任何问题;“温和派”表现出呼吸困难。“中度”组则需要在医院进行氧疗的患者;“严重”组需要在医院接受氧治疗;“非常严重”组需要重症监护。
Jerome Lechien博士告诉媒体:“在COVID的进化过程中,嗅觉丧失是预后良好的一个因素。”医生们发现,在第3组和第4组中,只有10%到15%的病人失去了嗅觉。相比之下,组1和组2分别有70%和85%的患者出现了嗅觉缺失。
先前的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可以感染鼻子嗅觉区域的细胞,由此产生的炎症会阻碍神经感知气味。这种症状是暂时的,新冠患者通常会在病情消除几周后恢复嗅觉。
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无法解释嗅觉缺失表明新冠预后更好的原因。现行的假说认为,这种症状引发了更快的免疫反应,潜在地阻止了病毒到达肺部和影响血管。在新冠重症病例中,这两个器官都受到了严重损害。
“我们的假设是,丧失嗅觉意味着病毒不仅会进入鼻子还会进入中枢神经系统,”Lechien说道,“然后,MRI图像显示嗅球受损,嗅球位于大脑底部,对嗅觉起主要作用。病毒随后被免疫系统控制。这可以防止它在肺部和血液中出现太多的通道,而这是最严重的情况。”
他接着说道,嗅觉的丧失会触发味觉的丧失。新冠侵入嗅球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有助于解释味觉障碍的相关频率。
研究人员还指出,75%到85%丧失嗅觉的病人在疾病痊愈后两个月内恢复了嗅觉。其他研究表明,这可能会更快。90%的情况下都能恢复味觉。更多的好消息是关于类固醇的治疗,这是一种在临床试验中被证明对病毒有效的药物,地塞米松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药物可以减少嗅球的炎症,从而治疗嗅觉丧失。
跟新的新冠肺炎研究一样,关于这一问题的更多研究可以进一步支持这些发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嗅觉丧失并不能保证对新冠有更好的预后。在研究中,一些经历过这种症状的人仍会发展成严重的并发症。
04
福奇发出新冠新警告:感染水平仍很高
通常来说,冬天是一年中许多人最喜欢的季节。家庭聚会、圣诞假期、休假--人们有无数理由期待一年中的最后几周。然而来自白宫卫生健康顾问安东尼·福奇博士的最新新冠病毒更新却让这些美好蒙上了一层阴影。
福奇日前在接受AIDS活动人士Peter Staley采访时向他的观众、读者发出行为调整呼吁:由于人们正在迎来秋季和冬季的到来,美国每天的新冠病例数量仍处于非常高的位置。同周,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美国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已经超过20.5万。
福奇说道:“当进入秋冬季节时,这加剧了我的焦虑。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将被迫花更多的时间在室内。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恳求美国公众努力把我们的感染基线水平降低到令人难以接受的水平以下的原因。现在和昨天都有4万4例感染病例,因这表明存在社区传播。当这个社区在那里传播(病毒),而你会花一些时间跟那些不打算每天接受检测并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的人待在室内,那么风险就会增加。”
为了从福奇的话中获得更多的信息,covidexitstrategy.org网站跟踪了美国各州新冠病毒传播情况。根据该网站,以下是福奇担忧的视觉表现,其表明了美国距离控制疫情还很远:
就像福奇等这样的专家说的那样,美国从来没有真正击退病毒。现在人们不仅进入了一个危险时期病毒,而且政坛对采取激进的关闭和封锁其他行动也表现出了更少的意愿。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