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单日死亡病例超4000;白宫警告可能会出现新的“美国变种新冠毒株”;法国考虑全境封锁;变异毒株不影响中国新冠疫苗保护力...




 
白宫警告可能会出现新的“美国变种新冠毒株”
单日死亡病例超过4000 专家预计美国每个州或都存在变异新冠病毒
拜登证实美国新冠疫苗接种活动的重大战略变化:将分发所有可用剂量
法国新冠疫苗接种进度堪忧 恐将三度宣布封锁
中高风险区域地市名称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将不再标红
国家卫健委:新冠变异毒株不影响我国新冠疫苗保护力

01
白宫警告可能会出现新的“美国变种新冠毒株”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周五(1月8日)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白宫冠状病毒特别工作组表示,该病毒可能存在一种新的变种,这种变种在美国进化,并正在推动传播。

根据1月3日向各州发布的报告,除了英国的变种外,这一新的变种已经在社区中传播,而且传染性可能高出50%。
报告称,该工作组表示,最近的病例激增速度几乎是春夏两季的两倍。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使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计算出的七天平均数据,美国每天至少记录22.84万例新冠肺炎病例,至少2760例病毒相关死亡病例。周四,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过4000人,创下新纪录。
报告称:“这种加速传播的趋势表明,除了已经在我们的社区传播的英国变种之外,可能还有一种美国变种已经在这里进化出来,而且传染性可能高出50%。”
“必须采用积极的缓解措施来匹配更迅猛的病毒;如果没有统一实施有效的佩戴口罩(两层或三层和合适的)政策并实施严格的社交距离,随着这些变种的传播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大流行可能会迅速恶化。”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代表没有立即回复媒体的置评请求。
报告中没有提供关于这种新型美国病毒的细节,包括它已经传播了多长时间。最近几周,美国加大了对基因组的测序力度,试图检测其他菌株。
公共卫生官员已经开始担心英国发现的一种名为B.1.1.7的新病毒的到来。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网站周四更新的数据显示,该机构已在美国确认了至少52例英国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然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警告说,他们的数字“并不代表可能在美国流行的B.1.1.7病例的总数”,并且可能与当地官员报告的数字不符。
到目前为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只发现加州、佛罗里达、纽约、科罗拉多和佐治亚州出现了B.1.1.7变异病毒的病例,但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其他州在周四宣布他们的州也出现了这种病毒。
美国当选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的冠状病毒顾问委员会成员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Michael Osterholm)周二表示,美国可能会看到更多新型病毒出现。
奥斯特霍尔姆是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的流行病学家和主任,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在英国发现的病毒株“非常令人担忧”。
他补充说:“这是第一批可能出现的病毒,我们正处于大流行的这个阶段。”
02
单日死亡病例超过4000 专家预计美国每个州或都存在变异新冠病毒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1月7日,美国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4000例,是自疫情出现以来美国新增死亡病例最多的一天。截至7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148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6.4万例,美国依然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研究:每7名美国民众中就有1人感染
当地时间1月5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实际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可能是报告病例数的4倍。研究还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中旬,每7名美国民众中就有1人感染。
截至2020年11月1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了约1080万例新冠肺炎病例,但研究表明,实际感染人数接近4690万。另外,约35%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可能没有上报。
研究人员在美国10个州进行一系列调查,对随机选取的血液样本进行了新冠肺炎抗体检测。通过比较样本中的抗体感染率和报告的病例数,研究人员估算出了截至2020年11月15日美国与新冠肺炎有关的感染、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以对漏报的数据进行填补。
专家:美国可能每个州都存在变异新冠病毒
7日,得克萨斯州和康涅狄格州宣布,其境内发现了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这一变异病毒最早在英国发现。目前,美国国内已确认至少56例感染变异病毒的病例。
得克萨斯州卫生官员表示,该州的变异病毒感染患者没有旅行史,意味着这种变异病毒正在当地传播。此外,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科罗拉多州、佐治亚州、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也发现了感染变异病毒的病例。
另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近日报道,这种变异病毒可能早在感染病例被发现之前就已经进入了美国,并悄无声息地传播了数周。专家认为,这种变异病毒可能是12月份传入美国的,“很可能每个州都有”。

2020年9月,英国首次发现了这一变异病毒。截至11月中旬,伦敦28%的病例与这一变异病毒有关。三周后,这一数字升至62%。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认为,这种变异病毒很可能在英国高频率出现后传播到了美国。美国疾控中心也认为,考虑到变异病毒的传播速度,以及美英两国之间的人员来往频率,这种病毒传播到美国是“意料之中”。
耶鲁大学流行病学家内森·格鲁博格认为:“无论病毒是否变异,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并佩戴口罩都将阻止病毒传播。”
03
拜登证实美国新冠疫苗接种活动的重大战略变化:将分发所有可用剂量
美国当选总统乔·拜登证实,他计划对美国的新冠疫苗接种活动进行重大战略调整。拜登计划将所有剂量的疫苗分发给各州,以便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尽快得到免疫接种,而不是保留50%的供应量,以便在第一剂疫苗接种后三到四周进行第二剂疫苗接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仍然认为,应该尊重在3期试验中使用的、被授权用于应急的疫苗接种方案。

据报道,当选总统乔·拜登确认了美国新冠疫苗接种活动的重大战略变化。特朗普政府的策略是储备目前50%的疫苗供应,以便接受第一剂疫苗的人能够按时接种第二剂。辉瑞/BioNTech公司的疫苗分两次注射,间隔21天,而 Moderna药物则分两次接种,间隔28天。
其他国家,包括英国、一些欧盟国家和加拿大,已经考虑推迟第二剂疫苗的接种时间,以便更多的人可以接种最初供应的疫苗。英国继续进行了这一改变,称在某些情况下,疫苗可以混合使用,建议在接种第一剂后4至12周之间接种第二剂。英国正在经历COVID-19病例的激增,受在该国国内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影响,其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打破了以往所有记录。世卫组织刚刚表示,在短缺期间,两次用药之间最多延迟6周是可以接受的。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拜登计划在上任后发放所有可用剂量的COVID疫苗。拜登过渡团队发言人TJ Ducklo证实了这一举措。
当选总统认为,我们必须加快疫苗的分发,同时继续确保最需要疫苗的美国人尽快接种疫苗。他支持立即分发可用剂量,并认为政府应停止扣留疫苗供应,以便我们现在就能为美国人接种更多疫苗。他将在下周分享更多细节,说明他的政府在1月20日上任后将如何开始分发可用剂量的疫苗。
这一评论是针对一些州长给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和“曲速行动”官员古斯塔夫-佩尔纳将军的一封信,要求政府发放保留剂量,以便更多的人可以接种。HHS的发言人表示,目前的策略不会改变。
“曲速行动”将继续确保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疫苗接种点能得到第二剂疫苗,这是由辖区领导指示的。我们很高兴了解到,各辖区实际管理的剂量比他们目前报告的要多得多。我们鼓励各辖区根据需要扩大其优先群体,以确保没有疫苗在运送到辖区指定地点后被搁置。
FDA官员,包括局长Stephen Hahn和Peter Marks博士指出,该机构一直在关注关于改变疫苗接种协议的讨论。
“然而,在这个时候,建议改变FDA授权的这些疫苗的剂量或时间表是为时过早的,而且在现有证据中没有坚实的根基。如果没有适当的数据支持疫苗管理的这种变化,我们就会面临将公众健康置于危险之中的重大风险,破坏历史上为保护人群免受COVID-19的影响而进行的疫苗接种工作,”他们说。
辉瑞公司对加拿大推迟第二剂的决定进行了反击。在试验中注射第一剂后,疫苗的疗效达到52.4%,只有在第二次注射后才达到95%。
周一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给更多人接种第一剂疫苗可能会减少新病例的数量。通过将前三周的疫苗储备量减少到10%,每周供应600万剂疫苗,美国可以在8周内多避免29%的病例。
研究人员使用了几种模型,发现只有一种不太可能的情况下,才会显示出为第二次接种节省50%剂量的任何好处。对于该模型,将节省一半的剂量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因此供应将不得不减少,并且与接受首次戳刺的个体之间的最小保护相关。
根据几天前的报道,“曲速行动”官员一直在考虑给人们注射两次半剂量的疫苗,而不是两支全剂量的疫苗,以扩大疫苗供应。
04
法国新冠疫苗接种进度堪忧 恐将三度宣布封锁
法国新冠疫情近日出现严重反弹。根据法国卫生部当地时间1月 8日发布的数据 ,截至当天14时,法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2747135例,过去24小时新增19814例,累计死亡病例67431例,新增590例。2021年第一周每日均增15052例新冠确诊病例。
当地时间7日晚,法国总理让·卡斯泰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新一轮疫情防控措施:原定7日结束的全国性“宵禁令”延长至1月20日,新增10个实施宵禁的省份,宵禁开始时间从20时提前至18时;博物馆、影剧院、体育馆等文娱场所月底前继续关闭;餐馆、酒吧保持关闭至2月中旬。
此外,总理让·卡斯泰还承诺,法国将简化新冠疫苗接种程序并加快疫苗接种速度。下周一前,法国疫苗接种中心的数量将由现在的100个增加至300个,月底前达到600个;继医护人员和50岁以上的家政人员被予以优先接种之后,75岁以上的老年人1月18日起亦可接种新冠疫苗。法国卫生部长奥利维耶·韦朗表示,争取“本月底前完成100万人口的接种”。
疫苗接种远远落后
自2020年12月27日启动新冠疫苗接种以来,法国的疫苗接种较欧洲其他国家进展相对缓慢。据法国卫生部数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1日,只有516人接种。同时期,德国已有超过20万人接种新冠疫苗。截至8日,法国人均新冠疫苗接种率为0.07%,远远落后于英国(1.91%)、丹麦(1.43%)、意大利(0.68%)、德国( 0.5%)。
(世界人均新冠疫苗接种率统计。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据法国著名时政周报《星期日报》披露,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在一次电话会议中怒斥了“全家出游散步”式的接种节奏,称它“既有悖于当下形势所需,也不符合法国人的期待”。“我从早到晚一直在战斗,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同样投入抗‘疫’。但目前的情况不尽人意…… 这必须尽快改变!”
但在疫苗接种方面,法国政府仍需要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国民对疫苗普遍持有较强的怀疑态度。据民调机构益普索(Ipsos)于去年12月29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40%的法国人表示愿意接种新冠疫苗,这一数据远远低于英国(77%)、美国(69%)、德国(65%)和意大利(62%)。
(15国成年人新冠疫苗自愿接种率民意调查。图片来源:益普索官方网站)
鉴于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法国卫生部长奥利维耶·韦朗近日透露,“不排除在疫情恶化的情况下启动第三次封锁”。法国政府将于1月20日再次评估疫情状况,做出下一步的决定。
05
中高风险区域地市名称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将不再标红
据中国信通院官微消息,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城市名称后括号备注包含中高风险区域。备注仅作为出行提示,不关联健康状况,具体管控政策请遵循各地联防联控机制。
截至2021年1月8日20:30,标记提示的地区有:
北京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
河北省邢台市
辽宁省沈阳市
辽宁省大连市
黑龙江省黑河市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 ,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基于电信大数据,由三大运营商统一提供接口,仅须填写手机号、验证码并确认本人授权,无须填写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个人信息。

06
国家卫健委:新冠变异毒株不影响我国新冠疫苗保护力
针对“新冠病毒突变株是否会对我国目前接种的疫苗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9日表示,通过实验表明,我们的疫苗对这样一个突变株具有同样的中和能力。至少目前看来,这个病毒的突变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力,这一点非常明确。
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近期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最近国内好几个地方都发现从境外回来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英国突变株,这种变异会不会对目前接种的疫苗效果造成影响?
曾益新指出,新冠病毒的变异问题一直是大家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设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来研究、监测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最近大家看到了,媒体也报道了,在英国,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就是S蛋白第501号氨基酸发生的变异,因为这个变异刚好处于关键位置,就是S蛋白的RBD区域,这个区域是病毒跟人体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部位,所以这个突变受到高度关注。

曾益新称,另外最近也有报道,从境外回来的人群中已经发现了这个病毒。这个病毒会不会影响到疫苗的保护力,这个情况国家卫健委特别关注。最近有两个科研单位做了专门的研究,一个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另外是中山大学的病毒研究所,这两个单位都专门对这一毒株进行了研究。他们对我国1月份、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国内出现的病毒,与这次英国的突变株进行对比,发现新冠疫苗免疫猴子和免疫人体产生的抗体,对境内早期的病毒毒株和英国的突变病毒毒株,能够同样进行中和,他们已向杂志投稿,正在等待发表。
“这个结果应该是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的疫苗对这样一个突变株具有同样的中和能力。至少目前看来,这个病毒的突变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力,这一点非常明确。”曾益新说。
曾益新同时指出,病毒的变异是个持续的过程,每天都在发生。目前看来,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还是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变异速度不是特别快。“但是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还是要继续密切地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另外我们也要做好应对,万一突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影响到我们疫苗的保护力,我们也要做提前准备,开展广谱性的新冠疫苗或者变异后的新冠疫苗研究,以有效应对可能产生的问题。”
(信息来源:CCTV、中新网、Science科学综合)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