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体内有抗体, 就能抵抗新冠病毒吗?



2月13日晚,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宣布,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开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备。据中国生物介绍,这种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是由康复者捐献的含高效价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并对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多重病原微生物检测后制备而成的,用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疗。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认为:是不是只要我们体内有抗体,就能抵抗新冠病毒?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黄波介绍,事实可没那么简单。

不是任何抗体都能抗病毒
黄波介绍,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们呈现出树杈一样的Y字形结构,树杈部分可以识别和结合抗原,这些抗原通常是异己蛋白质。
“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异己蛋白质,抗体用来识别它们的树杈部分,也相应是各种各样的。”黄波说。
再来说说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的核酸遗传物质位于核心,被核衣壳蛋白包裹。再外面是一层包膜,包膜上有包膜蛋白、膜蛋白和钉子蛋白——这种蛋白放大后形状类似钉子。
除了形成病毒结构的蛋白质之外,病毒的核酸遗传物质还可以指导生成不参与病毒结构的其他病毒蛋白。只是,这些病毒蛋白不存在于病毒中,而存在于被感染的细胞中。
“所有这些病毒蛋白质都属于异己蛋白质,对于任何一种异己蛋白质,机体都有可能产生专门针对它的抗体。因此,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体内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针对病毒的抗体。”黄波说。
既然如此,是不是每种抗体都能发挥抗病毒作用?未必。
“抗体要发挥抗病毒的作用,前提条件是抗体要识别并结合病毒。而且只有识别病毒表面蛋白质的抗体,才可能有抗病毒作用。”黄波说。
这样一来,有些病毒蛋白并不存在于病毒中,针对这类病毒蛋白质的抗体,是没有抗病毒作用的。另外,病毒包膜里面的病毒蛋白质,抗体无法接触到,这部分抗体也不具有抗病毒效应。
中和性抗体是抗病毒主力军
那么,能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抗体,又是怎么工作的?
黄波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让人生病,是通过病毒表面的钉子蛋白与肺部上皮细胞表面一种称为ACE2的蛋白质结合。
随后,ACE2的形状结构发生变化,病毒趁机进入细胞内。它们会利用人体细胞里的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病毒。这些新病毒释放到细胞外,会故技重施,继续感染周围正常细胞。
但人体并不会束手就擒。人体内产生的针对钉子蛋白的抗体,可以结合病毒表面的钉子蛋白,阻断它们与ACE2结合,这样就阻断了病毒进入细胞。
“这种针对钉子蛋白的抗体,就是所谓的中和性抗体。中和性抗体通过阻止病毒入侵细胞,而发
挥保护作用,是抗体发挥抗病毒效应的主要力量。”黄波说。
针对病毒的中和抗体一旦产生,可以高效地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内。病毒不能进入细胞,就不能繁殖、扩增,细胞外的病毒会逐渐分解。
别忘了,除了钉子蛋白,冠状病毒表面还有包膜蛋白和膜蛋白。黄波介绍,后面两种蛋白可能并不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所以抗体与它们结合,可能不影响病毒进入细胞。但是,与它们结合的非中和抗体,可以介导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颗粒的吞噬。
要充分认识抗体的复杂性
总体而言,抗体发挥作用的途径分为两类: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御敌于“国门之外”;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杀敌于“国门之内”。
黄波补充说,非中和抗体主要是介导病毒进入巨噬细胞,在早期阶段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在中后期可能会导致肺部免疫损伤。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抗体被寄予太多希望。但抗体并非一般理解的那样简单。对于抗体的复杂性,甚至对疾病加重的一面,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认识。”黄波说。
黄波认为,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疫苗研发也很重要。因为接种疫苗的目的,主要是让机体产生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中和抗体。产生抗体容易,产生这种中和抗体却很难,这正是疫苗研发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我们应持谨慎的态度,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位生物研究领域的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研究面向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有不同策略,如抑制病毒结合细胞,抑制病毒出细胞等,必须保障药物的有效性、特异性和安全性。

最后提醒大家,上班上学一定要戴好口罩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关注武汉疫情,您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人造泄露传闻再起!网传武汉病毒所一研究生系"零号病人",官方回应!
疫情趋于平缓,病毒命名尚存分歧,传播线路日渐清晰,RO仍需再论
日本的新冠病毒公众防疫指南,简单明了!
细菌和病毒上了天怎么办?
潜伏期再延长,致死率需再议?帝国理工再发重磅报告
囚禁致命病毒的武汉P4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王炸齐聚武汉,离拐点还有多远?
历史信息
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或为穿山甲 完整数据待公布
囚禁致命病毒的武汉P4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春暖花开,席卷中国的疫情在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新型冠状病毒首张彩照公布,致命恶魔原来长这样!
在飞机上感染病毒概率多大?示意图带你看清
计算机仿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出门!
新冠状病毒扑朔迷离的身世,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SARS病毒实验室泄漏事件十年记事,生物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先不提双黄连能否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显然可以抑制智商
新冠状病毒疫情预测与发展,大流行风险或高于SARS
武汉出院患者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治疗过程?
蛇?蝙蝠?水貂?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来源于哪种动物?
《柳叶刀》老年有慢性病史的男性可能更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英双语)
同济新发现:亚裔可能更易感染新冠状病毒?勿断章取义别被标题了!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冠状病毒疫情更难控制或因致命性更低
【最新】Science:华南海鲜市场“翻盘”了?恐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
武汉封城:谁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除了吃货,果子狸、竹鼠、蛇...这锅谁背?
与时间赛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大范围传播风险有多大?
武汉疫情海报:敬畏大自然,共生才能共存
武汉的冠状病毒从哪儿来?又是怎样传染人类?来龙去脉或许很简单
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217例!从病情病理到口罩选择,大众该如何预防?
防治新冠肺炎怎么吃才营养?戳我!
以史为鉴,敬畏自然

END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点击“星标”,给予支持!点击“在看”,助力传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