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敬畏自然
引发人类灾难首推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居于首位的是水灾和旱灾。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饥荒达5079次。其中,水灾1013次,旱灾1022次,雹灾541次,风灾512次,蝗灾460次,疫灾254次,霜雪灾194次,地震686次,饥灾397次。陈高佣主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年表》涉灾范围更广泛,得出的数字更大: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达9697次,其中,水灾3459次,旱灾3504次。
事实上,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远不止这些数据所统计,据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专家赫治清分析,秦汉至明清,以水、旱为主的气象灾害发生次数不断增多,时间间隔不断缩短。
自然灾害的直接后果,是人类的大量死亡。统计资料显示,仅从西汉初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死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有144次;如果加上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灾害,至少在160次以上。其中,导致十万、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死亡的大灾害有20次以上;仅清代死亡千人以上灾害便有413次,共造成51351547人死亡。
瘟疫在人类社会出现的方式,除了爆发性流行以外,更多的是散发和小规模的流行。像H5N1、H7N9禽流感这样的疫病,在历史上可谓数不胜数。在中国历史上,虽没有出现像欧洲发生的“黑死病”那样对人口造成结构性影响的重大瘟疫,但较为严重的瘟疫也时有发生,如明末华北的大疫、嘉道之际的霍乱、清末东北的鼠疫等。瘟疫发生和流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发生在17年前的SARS非典,则人为因素较多。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身受沙文主义影响,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很特殊,认为自己比自然界其他部分更加高贵,因为我们会创造和使用工具,我们自称为“高等生物”,似乎我们的一切都要高于自然,自然的一切都要臣服于我们。然而,我们对于自然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毁灭自然前,我们必然被自然毁灭。从黑死病、各种流感、鼠疫、SARS、禽流感再到今天的武汉新冠状病毒肺炎……瘟疫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保护自然,善待自然,对自然保持警惕和敬畏,人类才可以生生不息。
《敬畏自然,共生才能共存》海报
海报一
采用无人机航拍和鱼眼效果
图片拍摄于河北承德坝上地区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是一段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传奇。塞罕坝精神,是几代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担当作为,耗时半个多世纪把荒山变青山的绿色奇迹。塞罕坝的意义在于改革创新和绿色协调发展的相互融合。这也是共建绿色、低碳、环保生态家园的基本理念。
海报二
这是一张用天文望远镜拍摄月亮并后期上色再根据实拍遐想的图片
拍摄于笔者卧室,卧室东侧的窗外,有一座海拔100米左右的山,山的背后是大江,大江背后是喧嚣的CBD。这里是某省会推行两型社会的先导区和国家示范区。
下面是原图,使用的600mm焦距镜头拍摄并放大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点击“星标”,给予支持!点击“在看”,助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