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刊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是第一个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infodemi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真假信息,助长恐慌和希望。所谓“信息疫情”,是指网上有过多真假不一的各种信息,可能导致人们在需要帮助时,找不到正确的指引,反而可能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报道中分析称,虽然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和Zika(寨卡病毒)都引起过全球恐慌,但当前的社交媒体放大了人们对冠状病毒的担忧。
“它使得虚假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造成了一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加剧了个人和网络的焦虑与种族主义。”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在新闻公报中提出,呼吁对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蔓延的“信息疫情”(infodemic)进行管理。
世卫组织还试图通过与推特、脸书、腾讯和短视频平台TikTok合作来管理虚假信息。例如,世卫组织最近发布了一个谷歌搜索警报,将世卫组织的信息推到搜索结果的顶部,以便人们进行冠状病毒相关的查询。世卫组织还与脸书合作,瞄准特定人群,以广告形式为他们提供重要健康信息。
社会媒体也有类似的行动。TikTok试图删除有意误导用户的视频,它在一份声明中称,“不允许(发布)可能对我们的社区或广大公众造成伤害的假消息。”Facebook也试图删除含有可疑健康建议的帖子,腾讯则对网上流传的冠状病毒谣言进行审查。
“尽管社交媒体一直在传播虚假信息,但它也是经过核实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称,世界各地的记者利用中国的社交媒体更准确地了解情况,并为后代收集和存档经过核实的报道。社交媒体上每天流传着大量关于疫情真相的个人轶事和报道,这也促使政府发布更准确的信息。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行为值得挖掘,以便在未来爆发疫情时能够进行捕捉和跟踪。一些服务机构已经在使用相关技术,帮助公共卫生官员监测冠状病毒的进展。
2020年1月,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生物安全专家雷娜•麦金太尔(Raina MacIntyre)在《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推特上的热点可能是研究疾病传播的良好指标。她说,这可能有助于相关组织更早作出反应,在病毒爆发为全球紧急卫生事件前阻止其蔓延。
社交媒体也成为集体表达悲伤的场所。“在微博和微信上,绝望和善良的故事比比皆是”。“除了被隔离者和无法接受治疗的病人的恐惧表情外,还散布着人们捐赠、做志愿服务以及以意想不到的慷慨方式互助的轶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称,这些个人故事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疫情的重要方式,在恐慌中给予人们希望。
最后提醒大家,上班上学一定要戴好口罩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关注武汉疫情,您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揭开魔鬼面纱:新型冠状病毒最新彩色显微镜图像公布
疫情趋于平缓,病毒命名尚存分歧,传播线路日渐清晰,RO仍需再论
日本的新冠病毒公众防疫指南,简单明了!
细菌和病毒上了天怎么办?
潜伏期再延长,致死率需再议?帝国理工再发重磅报告
囚禁致命病毒的武汉P4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王炸齐聚武汉,离拐点还有多远?
历史信息
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或为穿山甲 完整数据待公布
囚禁致命病毒的武汉P4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春暖花开,席卷中国的疫情在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新型冠状病毒首张彩照公布,致命恶魔原来长这样!
在飞机上感染病毒概率多大?示意图带你看清
计算机仿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出门!
新冠状病毒扑朔迷离的身世,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SARS病毒实验室泄漏事件十年记事,生物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先不提双黄连能否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显然可以抑制智商
新冠状病毒疫情预测与发展,大流行风险或高于SARS
武汉出院患者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治疗过程?
蛇?蝙蝠?水貂?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来源于哪种动物?
《柳叶刀》老年有慢性病史的男性可能更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英双语)
同济新发现:亚裔可能更易感染新冠状病毒?勿断章取义别被标题了!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冠状病毒疫情更难控制或因致命性更低
【最新】Science:华南海鲜市场“翻盘”了?恐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
武汉封城:谁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除了吃货,果子狸、竹鼠、蛇...这锅谁背?
与时间赛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大范围传播风险有多大?
武汉疫情海报:敬畏大自然,共生才能共存
武汉的冠状病毒从哪儿来?又是怎样传染人类?来龙去脉或许很简单
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217例!从病情病理到口罩选择,大众该如何预防?
防治新冠肺炎怎么吃才营养?戳我!
以史为鉴,敬畏自然
END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点击“星标”,给予支持!点击“在看”,助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