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取代火葬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树葬取代火葬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科学的树葬方法,省时省力省地省钱,环保卫生,还能拿补贴。死后伴着大树继续生长,有多少人愿意选择? “如果我死了能变成一棵银杏树,那该有多好”,从这个浪漫的想法开始,王雪峰发明了树葬的新方法。将骨灰放入树中,让灵魂得到安放,伴着大树沐浴阳光,随着大树洒落阴凉。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在以“入土为安”为主的中国,还是挺独树一帜的。 这种葬法只需要选一棵大树,在树干上开个洞,将装有骨灰的不锈钢容器放入洞中。然后,再涂上愈合剂,把树皮封回去,就能完成一次下葬。这种方法,不用墓碑,几乎不用占用任何一寸耕地、山地、林地。 而且树不仅是取天地之精华,吸日月之灵光的自然精灵,它还是文化寓意的象征。橄榄是和平,枫树是爱情,银杏是长寿,松树是勇敢,榕树是坚贞,不同的树代表着不同的气节和态度,如果死后能安葬在一棵与自己的性格、脾气、秉性相同的树中,其实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有些人会为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属选择这种很新、很潮、很浪漫的方式。 
但是,关于这种丧葬方式可能是由于太新的缘故,支持的人还是比较有限。以河南郑州为例,2016年全市的死亡人口在5.3万人左右,但是选择的生态葬的不到千分之七,这些生态葬包括树葬、海葬、花葬等方式,如果单计算树葬的数量,则占比更少。 作为全国最早推行树葬的城市之一,自2008年以来,郑州就举行公益树葬活动。但是从2008年至2019年间,河南郑州的死亡人口数至少我50万,他们中选择树葬的人也不到千分之三。 虽然人们都知道这个方法环保实用又省钱,但是基本上是叫好不叫座,使用的人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是过不了心的那道槛。2021年12月12日,为了宣传这种环保的丧葬方式,一段关于植入式树葬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和转载。其中不乏一些谩骂、讽刺、质疑和担忧的声音。有人说,树影从此成了鬼影,谁还敢在下面乘凉。还有一些人,则是为家具厂担忧。 这些言论虽然没什么科学依据,但是担忧的还是有一些道理。毕竟,中国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一下改成“入树为安”,确实有点难为人。而且,树的功能有很多,譬如观赏、乘凉、做家具等等,但唯独没有放骨灰盒。想让大众接受这种方式,的确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但是,只要这种方法是好的,随着观念的转变,时代的进步终有一天会被大众所接受。毕竟,在上个世纪,人们都还在讲究“留个全尸”,到了这个世纪火化之后再下葬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和自然而然地选择。 其次,是不方便祭拜。现代树葬除了在树干上挖个洞以外,还有两种比较常用的方式。分别是将骨灰洒在树下,或者将可降解的骨灰盒埋入树下,这也是变相的入土为安。 但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几乎都是不留碑的。一般而言,逝者的名字会被统一刻在一块集体纪念碑上。而根据中国一些地方的习俗以及要面子的习惯而言,一块气派的墓碑既能表示后代对逝者的尊重,又能展示家庭实力。虽然随着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这些行为有所收敛。但是,直接把墓碑拿了,对祭拜而言却有不方便之处。 祭拜还算是一件比较私人的事情,有些话想与逝者诉说,有些情感需要表达。如果每到清明大家都对着集体纪念碑表达感情,确实有点奇怪。而且树都长得差不多,即使是在树皮上刻上名字或者系上丝带表达留作纪念,时间一长,这些痕迹也会逐渐淡去。一些糊涂的祭拜者,弄不好会祭拜错人,比较尴尬。 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树葬一个致命的缺点是,树木有一天大概率也是会死的。为了保持的陵园的郁郁葱葱会有新的树木代替它,里面的骨灰盒和树下埋的骨灰盒难免被拿出来。而且,根据不同的需要树木可能会转移位置,也不方便祭拜。 但是,随着新型树葬的诞生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逐渐被克服。很多地方为了推行树葬、海葬等生态葬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以郑州为例,从2020年4月,对于生态葬可给予1000元补贴。到2021年,又提高到了1500元。 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受到一些质疑,这很正常。但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发展,缺点会不断被克服,优点也会不断显现出来。相比于前些年,现在接受树葬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觉得,与其让逝者埋入黑暗的土中,不如让其在树中面朝光明,永远肆意的生长。#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树葬##生命##环保##生态##民俗#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