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在无人注意的地方已经登上世界之巅!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中国钢铁产业,在无人注意的地方已经登上世界之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钢铁是如何一步步撑起国家的工业和军事实力的?有人认为,一部金属加工锻造和应用的历史,就是半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4000年前甚至更早,中国古人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锻造青铜的技术,准确地说应该叫铜锡合金。无论是1000多公斤重的司母戊鼎,还是精巧雅致的越王剑,都反映了青铜在上古时代的大量应用。公元前1500年,人们发现了更强大的铁器,他们利用风箱等先进的锻造技术,提高了炉火温度,从熔点800℃的铜转向对1500℃的铁的锻造和冶炼。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铁器时代其实就是钢铁时代,因为纯铁是比较柔软的,只有钢铁才是既坚硬又有韧性的。而钢铁的学名是铁碳合金。我们看古装剧中的铁匠打造铁器,都是先用炉灶把铁矿石加热烧熔,提炼出铁水,然后倒入模具成型,再反复淬炼锻打,目的就是控制好碳元素在铁器中的比例,并均匀地融入铁器中。只有把控好铁和碳地比例,才能锻造出质量上乘的钢铁。
中国古代的钢铁锻造技术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的,即使是再外国开展工业革命,我国经历闭关锁国的500年后,这种钢铁实力依然支撑着中国扛住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然而,在吃完这些老本之后,到了1949年中国钢铁年产量却只有16万吨,在全球占比仅为0.2%。而德国和苏联上万辆坦克组成的机械化部队,证明了我国与外国在钢铁产业上的差距。可以说从建国开始,中国就那么执着于追求钢铁产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们非常清楚,钢铁直接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钢铁洪流”呢?从1951年到1960年,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厂、武汉钢铁厂、九四二四工程相继开工,1916年就成立的辽宁鞍钢作为“共和国长子”,更是在1952年以全国69%的产量撑起了中国的钢铁市场。经过40多年的沉淀,1996年是中国钢铁的关键时期,我国钢铁产量正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国。在此之后是2003年的2亿吨,2005年的3亿吨,2008年的5亿吨,2012年的7亿吨,到如今的10亿吨。中国钢铁完成了从无到有的伟大转变。
巨大的钢铁产量支撑起了我国的汽车、铁路、轮船、军工和民生这几大板块的需求,每年上万亿的产值拉动了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2004年是中国钢铁取得伟大成就,却没有固步自封的关键一年,中国人正式开始了高铁研究,能够支撑起铁路工程的钢铁材料,是否能够安全应用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呢?光是高铁的车轮这一项就流程复杂。高铁车轮由一整块钢坯材料制成,在制作时需要进行热处理加工,工艺要求极高。要想钢铁坚固耐用,就要剔除铁和碳以外的杂质元素,加入适当的其他金属,尤其是含氧量不能超过0.0002%,光是看着这个数字都能感觉到技术难度。而这还仅仅是钢铁锻造的一个阶段,想要制造出更高工艺的钢铁,钢材性能指数、铸造方式、杂质含量都有极高的要求。车轮在成品后内部结构还要高度一致,因为哪怕是0.2毫米的内部缺陷也可能造成开裂,最终导致脱轨事故。如今,我国的钢铁制造技术正在将目光转向特种钢,作为制造航母军舰的首选,我国的产量却依然不足,2018年,全球特种钢需求为1亿吨左右,全球第一大生产国日本就占据了20%,而我国则不到5%。钢铁产业的另一大问题在于原材料和市场。我国的铁矿纯度不高,含铁量仅有34%,总储量也严重不足,进口依赖度超过80%,每年如何维持进口量增长和市场稳定都是一个大难题。有人说,以中国每年10亿吨铁矿石的进口量,再过15年,国内钢铁保有数量足够大,我们只需要利用废钢回收,重新冶炼,我国就可以达到钢铁内部循环,不需要再进口如此多的铁矿石了。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但是关键在于废钢回收和提炼技术的进步。目前我国的废钢回收率仅有17%,距离世界45%的平均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希望15年后,我们真的可以提高废钢的利用率吧!#头条创作挑战赛##去年中国钢铁产量10亿吨占全球一半##钢铁产业走向“高精尖”##铁矿进口##废钢回收利用#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