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核磁共振检查那么贵?国产化率不到5%,中国制造难点在哪?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说到核磁共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昂贵的检查费。因为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进口一台核磁共振仪价格可以高达上千万,并且机器一旦开机以后,就不能随意关停。
为什么核磁共振仪会如此娇贵,不能关机又是怎么回事?国外又是如何卡我们脖子,我们自己制造难在哪?

关闭核磁共振仪会怎样?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为什么核磁共振仪一直不能关机,其实这主要是跟它的工作原理有关。
核磁共振仪的核心就是一坨磁体,这坨磁体一般可以产生1.5t的磁场,强度相当于地球磁场的5万倍。
由于磁场强度这么高,所以就必须有一个可以约束磁场运作的外力装置,它就是液氦冷冻装置。这个装置可以产生-269度的超低温,将磁场爆发出的能量牢牢锁在一个机器里,这样就不会造成“异次元爆发”的惨烈场景。

当然了,能够牢牢锁住这么强大的磁场,说明这个液氦装置特别精密,运行起来也特别麻烦。整台机器内一共含有2000升的液氦,这些液氦每天24小时流动在制冷线圈中。在强大的电流刺激下,液氦可以保持每秒钟3.5米的流速。
众所周知,随着冷冻物体的不断流动,它从外界所吸收的热量,就会以能量的形式慢慢流逝。正是靠着这样一套精密的运动冷冻体系,液氦才能牢牢控住磁场,让核磁共振仪实现正常运转。

但是,如果你一不小心把核磁共振仪给关掉了,或者突然断电了,那核磁共振仪里的冷冻装置就会出现停滞。这时候停在流动管内的液氦,就会慢慢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当吸取到一定程度的热量后,液氦就会不断膨胀。
如果此时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给核磁共振仪释压的话,积聚过多的液氦就会突然爆炸。轻则炸毁整台仪器,重则炸掉整个器材室。

重启成本太高
除此之外,即便核磁共振仪在断电之后,工作人员的释压工作做的好,没有出现爆炸的情况。但其后续的重启过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核磁共振仪的工作零部件太娇贵了。
一台正儿八经的核磁共振仪,需要经过6个月时间的运转。把整套系统跑顺之后,才能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因为这时候冷冻系统和核磁成像系统已经实现同步运转了,各个零部件也配合的比较到位,所以产生的图像就比较清晰。

一旦机器停止运转,液氦全部泄露出去了,这时候又得重新灌装新一批的液氦。随后核磁共振仪会把各个系统重新磨合一下,以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关于这些操作,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搞不定。
除此之外,重启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升液氦的市场价是50块钱,2000升液氦就是10万块钱,这里面还不包含灌装费。而且万一在停机的过程中,其他设备受到了损害,那又是一笔钱。

所以整体下来,重启一次核磁共振仪,至少需要花费二十多万,这笔费用都可以让几百个患者做一次核磁共振了。所以说,为啥核磁共振仪不能停?一方面是安全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成本问题。由于这两个问题的影响实在太大,所以一般来讲核磁共振仪能不关就不关。
技术层面奋起直追
好了,说完了核磁共振仪为啥不能关,咱们接下来再来讲讲,我国是如何在这块领域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目前市面上一共有两款核磁共振仪,一款叫1.5t核磁共振仪,另一款则叫3.0t核磁共振仪。

别的不说,单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3.0t的核磁共振仪要厉害一些。因为它的磁场更加强大,成像也更加清晰。而要做出这两款核磁共振仪,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部件,那就是核磁共振仪里面的磁体。
这里面的磁体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超导磁体,一个叫超导线圈。这两个东西的制作过程,就跟发动机和变速箱一样,是一个极其复杂精密的过程。光是材料的研制,就需要耗费一个工业强国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目前来讲,也就只有德国和美国才能把这两样东西做到极致。我国虽然在超导磁体和超导线圈上也有所研究,但由于起步太晚,所以在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和西方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了,我国如今凭借强大的国力,可以在这块领域实现奋起直追。如今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也能够做出可以和西方国家比肩的超导磁体。利用这些超导磁体,我国的许多医疗器械公司,就可以照猫画虎的做出国产核磁共振仪。

比如像联影医疗、鑫高益医疗、东软医疗等医疗器材公司,就做出了1.5t的核磁共振仪。虽然和国外3.0t的核磁共振仪还是有一定差距,但至少差距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市场化程度不行
只不过,虽然技术层面上是实现赶超了,但在市场化方面要想追赶上他们,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就是产业链的问题。国外在这块领域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其上下游产业链上积累了无数的集成商。这些集成商可以用低廉的价格,给各大医疗器材公司提供优质零部件。

但这一套玩法在国内行不通。由于我国并不具备这么一套完成的医疗器械产业链,所以制作一台核磁共振仪的成本极高,零部件的品质也不能得到保证。一旦西方的医疗器材公司跟我国公司打起价格战,我国的公司几乎很难抵挡。
其次就是品牌效应。目前很多三甲医院用那些国外设备已经很多年了,所以对那些国外设备的使用操作知根知底。一般来讲,只要按照正常程序来进行操作,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国产的设备由于没有太多使用记录,或者没有相关的使用数据,医院方面并不了解这款设备究竟靠不靠谱。万一出现问题了,那就不是亏钱的事儿了。毕竟这些都是关于人们生命安全的东西,一旦设备运行不稳定,那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进而给医院造成名誉上的损害。
所以医院在采购这些大型医疗器械时,一般都会选择合作多年的老伙伴。虽然价格是高了点,但至少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就算有时候遇到机器故障,设备公司也会及时派出专家团队来进行检修。正是靠着这种稳定且完善的服务,那些国外设备公司才能霸占医疗设备江湖多年。

国产核磁共振仪路在何方
所以说,关于我国能不能造出核磁共振仪,这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市场层面的问题。只有医疗市场接纳国产的核磁共振仪了,那这些医疗器材公司才会有继续造下去的资金和动力,目前高端核磁共振仪的国产率不到5%。
当然了,关于如何打开医疗市场,其实也难不倒我们中国人。现在很多做核磁共振仪的厂商,就推出了一系列医院进驻活动。比如某医院采购一台核磁共振仪,不仅可以享受超低价格,还能免费享用设备包修服务。即便是更换零部件和液氦,也是拿的最低价。而且在2年保修期内,所有设备的零部件更换全部免费。

通过这些恰到好处的配套服务,我国直接把低端核磁共振仪的市场给卷起来了。至于高端核磁共振仪市场,我觉得终有一日我国也会把它做起来。毕竟我国作为一个综合实力数一数二的强国,在国产化设备的赶超方面,就从来没输过其他国家。
总的来说,西方国家之所以掌握了核磁共振仪的绝大部分市场,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成熟的产业链和积累多年的客户。从生产端到销售端,都让他们给占了,可不就形成垄断了嘛。

关于国产核磁共振仪路在何方,我只能说,这需要依靠各大医疗器材公司的不断攻坚克难和砥砺前行。在技术到位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国产核磁共振仪市场化。当各大医院认可了我们的国产化设备后,我们就能逐渐取代西方国家的设备,这样就不用担心被别人卡脖子了。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