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遍布大江南北,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为什么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河蚌遍布大江南北,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曾经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菜肴,现如今为什么吃河蚌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呢?河蚌常见于淡水湖泊、河流等地区的水底,是一个类三角形,半埋在泥沙里,相信在不少人的童年记忆里,少不了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捉虾摸河蚌的场景。如果一种东西在餐桌上不常见,要么是不能吃,要么就是不好吃。河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以进行食用,但是需要食用新鲜的河蚌,如果蚌壳关闭不禁,一下子就能掰开,那这河蚌肉肯定都臭了,肯定吃不了。新鲜的河蚌做起来也比较考验厨艺。河蚌拿回家后不要急着下锅,先放在清水里,加点盐养上两三天,让河蚌把壳里的泥沙给吐干净,不仅口感更好,处理起来也轻松些。河蚌肉不是全部能都吃的,要去除掉黑青色的部分,尽量不要弄破,用清水清洗干净。河蚌肉有很多种做法,可以煸炒过后加水加豆腐做成河蚌豆腐汤,也可以切丝加上葱蒜青椒爆炒等,总之就是烧、烹、炖、煮皆可,但在烹制过程中要注意火候,不然可能做出一锅咬不动也撕不开的“橡皮筋”,河蚌肉本身比较鲜,所以也不需要再加味精之类的提鲜调味品,盐也不要过多。
除此之外,还有人担心河蚌肉的安全问题。野生河蚌一般都会有寄生虫,比如肺吸虫、肝吸虫等,但只要高温煮上5~10分钟就能杀死大多数的寄生虫,但也有人处理不好,导致寄生虫进入体内,确实是一个隐患。另外,水质不仅决定了河蚌肉的鲜美程度,也决定了河蚌肉是否安全,农药、化肥的使用难免会污染水质,这就导致了河蚌、鱼、虾等水生生物难以生存,就算活了下来,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所以久而久之,野生河蚌不仅变少了,安全问题也增加了,吃的人自然少了。除此之外,除了食用价值之外,人们更关心的是河蚌的另一个使用价值——蓄养珍珠。河蚌里是有珍珠的,当有外界的小虫子、小沙子之类的东西被河蚌吸了进去又吐不出来,肉天天卡着受刺激,为了保护自己,河蚌会分泌出珍珠质,将这些异物包裹起来,一层层地包裹后形成了光滑的外表,也就是常说的珍珠。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追捧起珍珠饰品,于是养殖河蚌风靡一时,但不是所有的河蚌都能够产珍珠的,产出的珍珠也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圆润,原始的珍珠都是奇形怪状的,需要进行打磨过后才能呈现出漂亮的球形。
有了更高的经济价值,河蚌的食用价值并不再重要,所以人们更多地还是养殖河蚌来蓄养珍珠,而不是为了吃。但因为直播的盛行,还出现了不少所谓的开河蚌取珍珠的主播,直播开河蚌,每个河蚌开出来的珍珠大而圆润,色泽漂亮,光彩夺目的。但大多都是后来添加上去的作假河蚌,以此为噱头吸引流量,并推销自家的产品,上当受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所以大家在购买珍珠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除了上述所说,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的生活变好了,食谱也更加丰富了,饮食观念也有所改变。曾经难得一见的美味已经成为了餐桌的一部分,相对于难处理,又安全隐患较多的河蚌来说,人们自然会去选择一些平价且放心的替代品,比如鱼、虾、蟹等,都是鲜味十足的美食。但这也不代表河蚌从此将退出大众的餐桌,依旧有不少人喜爱河蚌的那一口鲜味,只是食用前一定要处理好,并查明河蚌来源,在健康安全的情况下食用,既要吃得舒心,也要吃得放心。#头条创作挑战赛##眼界##河蚌##我要上微头条##在头条看见彼此#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