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农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上过大学的男生过年回家总是沉默寡言,不爱打交道,反倒是那些早早出去打工的孩子回老家后很热情,是不是大学生自视甚高,看不起父母和家乡的人?这种现象真的不是个例,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那些上了大学的农村孩子,尤其是男生,回到家里后往往沉默少言,跟父母的交流不多,跟其他人更是不怎么打交道。过年的时候,他们不是吃就是睡,平时要么抱着个手机玩,要么跟儿时的同学和玩伴出去玩,对于亲朋好友们的聊天话题漠不关心。而且,这些年轻人很少喜欢过年的,与其说是讨厌过年,不如说是讨厌抛头露脸的氛围,讨厌与人相处的客套。假期还没结束就想着早早地离开家乡,回到城市里上班。相反,那些学历低一些的年轻人,普遍和父母的关系更亲近一些,过年回家总是开开心心的,很有节日的气氛。他们热情大方,和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和老人都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在人际交往上似乎更有优势。
而且,一般学历低一点的年轻人会比上过大学的年轻人更早结婚生子,而上过大学的孩子普遍以工作忙推脱,其实是抗拒结婚生子。明明都是同龄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首先,大部分学生能不能上大学其实跟智商无关,真正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是性格和态度。小时候胆子大,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般都不怎么听父母的劝说,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随意;而很多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别想父母这么辛苦”,这些孩子们相信了,并且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他们的性格本来就是听话内向的,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又会助长这样的性格。比如,大部分上过大学的农村孩子和父母的交流时间非常少。回顾这些孩子的求学生涯你会发现,农村孩子小学可能都是在村上读书,成绩好的到了镇上或者县里的初中去,一路披荆斩棘到了高中,可能就要去市中心读书了,最后考上大学更是要去省会或者外省。
而且,这些孩子回到家总是要花更多时间写作业,平时在家不是学习就是吃饭睡觉,和父母说不上两句话,因此关系也就渐渐疏远了。还有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家里只有老人说得上话。等到他们长大了,家里的老人生病的生病,离世的离世。这样以后他们就更觉得孤独,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其次,那些能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小时候总是父母亲戚口中的好孩子,父母和他们自己内心其实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孩子的内心更复杂,因为他们早早地到更大的县城、市中心或者大城市生活,见识过了城市的繁华,更深切地体会到了自己与城市孩子的差距。也就是说,农村里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内心是既有优越感,又觉得自卑。上了高中或者大学以后,他们会进一步认清楚家庭、思维和能力上的差距,那一点优越感也就渐渐消磨殆尽了。有的人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跨越这个差距,从此更加自卑和沉默,甚至不再像以往那样努力,彻底失去了希望;有的人则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将所有压力和辛酸都压在心里,憋着一口气想要出人头地。最后,上过大学的农村孩子见识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开阔了眼界,对于农村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了。而且大学教给学生的人生规划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要在城市里闯荡,父母和家乡的亲戚帮不上忙,甚至他们还会给出错误的决定。于是大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但他们明白父母的辛苦,自然也不愿意顶嘴,只能装傻充愣。很多人说这些孩子读了大学之后,体会到了社会的人情冷暖,应该更体恤父母的辛苦,更应该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才对。而不应该自以为眼界开阔,对父母乡人自视甚高,这反倒是一种幼稚自私的体现。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我说过大学生的优越感早就被磨平了,他们很少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因为城市里的烦心事都忙不过来,谁有心思计较农村里谁比谁高贵。而且大学生远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全能,他们也只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而已,在人际交往和人生处事上比那些早早步入社会的孩子更缺少经验,要求他们同时处理好城市和农村里的各种关系,既没有那个精力,也没有经验和能力。最后,大学生的生存压力,和被人投入的期望都比早早步入社会的孩子更大,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在社会机会方面,大多数大学生上升空间并不大,真正能够单靠读书来摆脱农村出身和思维局限的少之又少。#所见所得,都很科学##农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为啥不容易呢?#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