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王达强(1901-1928),名镜清,号士豪,乳名百发,1901年7月3日出生于黄梅县古角山王安仁村。这里群山环抱,路转峰回,青松绿竹,飞瀑流泉,风景十分秀丽。然而在旧中国,这秀丽的山山水水,却和贫苦百姓无缘。住在这里的劳苦大众,长年累月为地主豪绅当牛做马,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而那些朱门大户,不稼不穑,却饱食终日,挥金如土,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种强烈的反差,在年少的王达强心灵深处投下了一片阴影。
王达强的父亲王海舟是前清的儒生,思想守旧,顽固地按照封建传统规范,教育儿女成龙成凤。随着年龄的增长,王达强有自己的人生观,根本不受父亲的思想束缚,对眼前扭曲的人间生活,萌发了一种不平则鸣的思想感情。
王达强7岁入私塾,后考人黄梅县城八角亭高等小学,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刻苦攻读,博闻强记,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他好读书,尤其善于独立思考,对古书古训,有鉴别地取精华而去糟粕。他仰慕班超投笔从戎,推崇马援马革裹尸,欣赏祖逖中流击楫,把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面对军阀混战,列强侵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他立下救国救民之志。在八角亭高等小学,曾赋七律《自励》一首,以明心迹:
自叹青春运不济,山河破碎又支离。
胸怀东海波涛阔,气压西江草树低。
怨处每时思国恨,闲来挥笔写新诗。
男儿未展凌云志,空负天生五尺躯。
1924年,王达强从八角亭高等小学毕业,暑期回到家乡。一次,他和同窗好友姜旭旦等议论国事,探讨前途,写下五绝《感怀》诗首:
国事蜩塘甚,民生唤奈何。
投笔从戎去,舞剑斩妖魔。
同年秋,王达强考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就读。尽管是初到省城,但对王达强这样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山乡青年来说,无异如蛟龙人海畅游自如。不久,他就结识了校内外许多有志之士,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博闻广见,思想豁然开朗。1925年春,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怀抱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潜心研究中国革命形势,投身革命洪流,参加实际斗争,很快成为党的中坚分子,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
1925年寒假,他回到家乡黄梅古角山进行革命活动。他和共产党员李镜人在落溪口王寿康药店建立古角青年学会,在学会会员里吸收王友梅、陈绍基等骨干入党,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古角支部,书记李镜人。春节期间,他和古角党支部的同志一起跋山涉水,沿门逐户宣讲革命道理,发动农民组织起来,打倒土家劣绅。从此,古角山区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
春节之后,他从家乡启程返回学校,路过黄梅县城和濯港,思绪万千,挥笔写下了七律一首:
长堤烟柳绿菲菲,二月风寒傍晚微。
两岸垂杨随燕舞,断桥残雪逐帆飞。
笛归牛背声催客,风落梅花香满衣。
大好河山多破碎,邦家脆尯万民悲。
第三日乘船去武汉,江上风雨交加,浊浪排空,他在船上写下七绝一首:
一叶扁舟似羽毛,眼前洪水逝滔滔。
拖风带雨孤帆重,击楫中流志愈高。
他意犹未尽,接着又写下七律二首:
北辙南辕叹旧痕,纵横未就兴犹存。
崎岖关塞身忘倦,浪迹江湖志愈精。
得失何曾占理数,行藏原不计亨屯。
中原逐鹿人神疾,唤醒同胞莫醉沉。
年来书剑走天涯,只为匡民不顾家。
东海狂澜西蜀险,南京名胜北燕奢。
苏州风景扬州月,沪口楼台汉口花。
大地茫茫荆棘布,风烟募地我心嗟。
这些诗作都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坚强的革命斗志。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王达强适应形势需要,毅然离开学校,深入社会,全力做革命工作。开始,党派他任口地区团委书记,随之又任团汉口特支负责人。他平易近人,经常到工厂、学校,把广大青年吸引到自己身边。他非常关心青年的学习生活,把自己有限的钱财,用来为青年们排忧解难。许多青年都把他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听他召唤、调遣。他又积极开办青年训练班,培养骨干,扩大队伍。由于他精明能干,且无比忠诚,工作卓越有成效,中共湖北省委不断委以重任,先后派他任中共武昌、汉阳县委书记,不久又任团省委书记兼京汉铁路总指挥。1927年冬,省委改选,他被选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许多优秀共产党员遭到逮捕、屠杀。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王达强经常化装出入,有时光头赤脚,卖油条烧饼;有时长袍礼帽,像巨贾富商。无论是怎样艰难的工作,危险的处境,王达强都毫不灰心,坚持斗争。恰在这时,他接到家里的来信。父亲在信中一再叮嘱他好好升官发财,衣锦还乡。他十分愤恼,随手把家信撕成碎片,立即回复父亲6个字︰“我要福国利民。”
1928年2月上旬,王达强在“泰记”旅馆不幸被捕了。敌人如获至宝,把他投入汉口铭新街监狱,连日连夜提审,企图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全部线索。敌人软硬兼施,先以高官厚禄作诱饵,王达强鄙夷一笑;后用枪杀刀剐相威胁,他怒目一视。这一笑一视,无声胜有声,使敌人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敌人用铁钉钉他的手脚,用铁梳梳他的皮肉,惨象目不忍睹。王达强铮铮铁骨,始终没有说出党的秘密。他没有呻吟,有的只是对敌人的唾骂与痛斥。一天,受审后的王达强,带着皮开肉绽的身躯回到牢房,用血淋淋的手,从破烂的衣袋里摸出半截铅笔,在狱室的墙上写出感天动地的《七歌》以明其志。歌曰︰
有客有客居汉汉,自伤身世如颠狂。
抱负不凡期救世,赢得狂声满故乡。
一心只爱共产党,哪管他人道短长!
我一歌兮歌声扬,碧血千秋吐芬芳。
有家有家在鄂东,万山深处白云中。
老父哭儿伤无椁,老母倚闾泪眼空。
故乡山水今永诀,天地为我起悲风。
我二歌兮歌声雄,革命迟早要成功。
有友有友意相投,千里相逢楚水头。
起舞同舞鸡鸣夜,击楫共济风雨舟。
万方多难黎民苦,相期不负壮志酬。
我三歌兮歌声吼,怒掷头颅报国仇。
有弟有弟在故乡,今日意料有我长。
昨夜梦中忽来信,道是思兄忆断肠。
可怜不见已三载,焉能继我起乡邦?
我四歌兮歌声强,义旗闻起鄂赣湘。
我五歌兮歌声止,慷慨悲歌今日死。
我六歌兮歌声乱,地下应多烈士伴。
我七歌兮歌声终,大地行见血花红。
王达强无比坚贞的英雄气概,深深感动了狱中难友。难友们看到他受到如此酷刑,无不为之泪流满面;读他的《七歌》,无不为之哀愤。他们机智地避开敌人监视,偷偷地把《七歌》一字不漏地抄下来,暗地传出牢房,以启后人。
2月18日清晨,一群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从汉口铭新街监狱押出满身血污的王达强,向龟山刑场走去。一路上,王达强毫无惧色,边走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几声枪响,王达强倒在血泊中。这位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团委书记,牺牲时年仅27岁。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共黄梅县委和人民政府把王达强的革命经历材料、诗作陈列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人民日报》于1962年7月2日全文发表了王达强写于狱中的《七歌》,教育后代永远继承烈士遗志,奋发图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链接】一个极度戳心的真实故事
弘度 | 智斗石扒皮
Azr | 忽而今夏
王唤柳 | 印象桂林枫
阮耀华 | 记忆中的王唤柳老师
田宇祥 | 重辉四祖寺
张锋 | 薪火相传
田宇祥 | 重辉四祖寺
玖西诺 | 回首成长
胡筱涵 | 这个夏天
三月白杨 | 末
王唤柳 | 黄梅籍外交官田锡进
弘度 | 悲情流浪汉(四)
母亲身亡 舅舅硬要他赔60万
商金桥 | 母亲节忆母亲
弘度 | 黄梅侠士张五风
弘度|八卦老父
程春华 | 黄梅太子街 中药名医王凤高
祖父山俨公
鲁绍友│思念母亲
涂明华|缅怀黄梅籍杏林女杰石美玉
你要出书啦!快来荐稿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负责人\聂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