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新/《故乡遗情录》连载之六



        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编委会将视情况择优结集出书。投稿后,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微信公众号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定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以内,读者留言2条及2条以上:阅读数达到5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7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9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20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数超过5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联系小编,以便编委会在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荐稿和爆料!
声明:
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后台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4、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内容均来自作者投稿、读者荐稿或已公开的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名誉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5、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搜狐号、网易号、大鱼号 等平台,您的原创文章将全网发布。 
(前文请见:余建新/《故乡遗情录》连载之五) 

六、恶因善果 
六月下雨隔牛背,西边那是乌云压顶,暴雨倾盆,可是东边却依然阳光普照,稻浪泛黄,只是从扑面而来的风中感受到了盛夏的清凉,正应了刘禹锡那句古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场暴雨堪称及时雨,双抢季节、盛夏的雨水贵于黄金,田地里的庄稼在拔节,园中的瓜果在喷香,树上的鸟在欢叫,河下的鱼在跳跃。雨断断续续,绵延到傍晚,天际悬一道彩虹,雨后的彩虹更加艳丽夺目,收工的钟声悠扬回荡,倦鸟归去,牧童的短笛骤然响起,暮归的老牛结伴返栏,一天的火热渐渐消退,不知什么时候,月亮也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平日里这个时候,小伙伴们不是在我家空旷的屋场上,玩老虎吃猪的游戏,就是在梧松树下大谈特谈道听途说的英雄传奇、鬼怪故事,或者互相猜着翻炒了无数次的、简单得再简单不过了的谜语,七嘴八舌、叽叽喳喳、没完没了的,可是今天却是出奇的静,静得有点压抑。自从分享了胜利果实后,小伙伴们早就作鸟兽散,一个个都乖乖的在家做作业,不敢正视大人们的眼睛,我则胆颤心惊的躲到西督阿雄家的阁楼里,“政治”避难去了,用了十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买通阿雄的小妹妹去我家左近打探消息。
我知道父母自尊好强,邻里往来一向从容淡定,就算是别人家送给我们尝鲜的东西,父母也会想尽办法以物换物,以情还情,礼尚往来,从不亏欠邻里之情,为的也是让我们安分的享用,让我们挺直腰板做人,现在我竟然冒家庭之大不韪,光天化日之下,动了偷窃的念头,而且付诸于行动,这是父母最不能容忍的。
是福还是祸?是祸躲不过,果然,阿雄妹妹反馈回来的消息:不知是谁出卖了我,阿华领着他的父母、哥姐一家,怒气冲天,正在我家兴师问罪,喊打喊杀的,偏巧父亲出诊在外,只有母亲刚刚收工回家,祖奶奶正和我母亲谦卑地给他们陪不是,母亲又央求近邻四处找我回家训话,大哥和老二也从没有见过这阵势,吓得躲在一边直哆嗦,我是事后才得知的,那时家里已经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乡邻,近邻也不知道我躲在了哪里,母亲和祖奶奶就格外的着急,生怕我事情败露,心里愧疚,再折腾个什么意外,两个妹妹还年幼,大的搂着小的,也急得直哭,家里老老小小乱作一团。又过了一个钟,见我还没有露面的迹象,许多乡邻议论纷纷,有的甚至指责阿华家做得过份,不要为了几个顽童偷吃了几个烂桃烂梨的,就三年不了、四年不清地纠缠,孩子不懂事,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就是大事了,见大家说得在理,阿华一家也有所收敛,不再气势汹汹,本来在气头上,说了些过急的话,毕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乡邻乡亲的,有什么过节不能够冷处理呢?最后反倒是阿华父母催促我们家、包括大伙儿一起寻找我的下落。
父亲总算回来了,小孩打破锅,理应由大人来补,父亲好歹也是洞庭湖上的水手——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在问清了事情的原委后,父亲没有火冒三丈,也没有轻易表态怎么处理,在向阿华的父母、家人道歉后,径直温和地走向几个和我们一同玩耍的小伙伴,父亲心里最清楚,人找鬼不易,鬼找鬼不难。我躲在哪里,这些一起玩耍的伙伴们心里雪亮。
我终于乖乖地返回了家,就在空旷的屋场上,在众目暌暌下,在盛夏的夜风中,在皎洁的月光里,慈祥的父亲也终于忍无可忍,对我一顿暴打,母亲也竭斯底里、恨铁不成钢、哭哑着嗓子在我的大腿上、屁股上死劲地拧着。父亲的严历竟没有一个乡邻敢上前劝阻,而母亲的疯狂亦让人望而却步,这是从来没有动我一根手指头的父母第一次、也是我平生最后一次被父母教训的场面,它已经深入了我的骨髓,任何时候都不会忘却,每当我的私欲膨胀、损人利己时,我就会想起这次深刻的教诲,它使我终生受益。从此一个正直无私的生命在茁壮成长。
至今我的屁股上还保留着桃子般大小的斑痕,就是那次偷桃所得的、弥足珍贵的纪念品。
第二天天不亮,父母亲就将集体刚分两天、新鲜白蜡般的、二十斤黄豆送给了阿华家。
那一年我刚好九岁。
作者简介:余建新,微信名野渡舟横 ,湖北黄梅小池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文学爱好者。

链接:余建新/怀念在周田服役的日子
余建新/空城计的另类结局
余建新 | 故乡的端阳节
余建新/《故乡遗情录》连载之五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