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望 | ​五哥·板栗薯



▲李正阳题
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普天下所有游子的心声。
今天一大早,我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来电:"喂---,是六叔公吗?我是路亭院子上的亮亮,请发个位置我。五叔公找我搭了好多家乡自己种的土特产给你……"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五哥五嫂会找村里外出在东莞塘厦打工的堂侄孙搭东西给我!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五哥五嫂会不声不响地不跟我说一声,就自顾自地自把主张地找村里在东莞塘厦打工的堂侄孙亮亮搭东西给我!
亮亮?!我真的想不起来也不知道是院子上哪个屋里叔侄的后代亮亮。在东莞塘厦打工愿意为了我这个从未谋个面且从未通个电话发个微信的六叔公搭好多东西绕道几十公里特意送来东莞万江坝头呵!而且,偏偏不凑巧,我不在家,疫情期间,响应政府号召,早就报名到万江小享社卫医疗站去做志愿者了呢。
贤妻告诉我:亮亮不仅将东西拉到坝头,还将东西搬到家里哩!然后,风风火火地就上了车,不仅未尝一口我妻特意为他烹制的美味早餐,就连进屋水都没有喝一口就汗流满面地匆匆忙忙赶去塘厦上班了!(真感觉过意不去!)
做志愿活动结束回到家,我推开门一看:哇塞,整个厅里堆满了东西:花生,黄豆,圆豆,板栗,干姜,剁辣椒酱,竹笋干,红薯,宁远土特产茅台,宁远特酿甘蔗酒……都是五哥五嫂特意.精心制作的!也都是五哥五嫂特意有心找到院子上堂侄孙亮亮特意绕道好几十公里搭送来给我的惊喜!
酒,是我的至爱!五哥五嫂搭了两大塑料桶自酿的酒来给我。一桶是"宁远茅台",另一桶是"甘蔗酒"。这两酒是我的至爱。尤其是宁远茅台,虽然比不上国酒茅台那么名贵,也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绝对不会有假冒伪劣!百分之百货真价实的用自家种的红薯酿造。这个红薯绝对不下化肥催长催熟,也绝对不喷洒农药杀虫保苗。用的全是自家的猪牛有机肥载种培植出来的,更不会有什么伪科技所采用的转基因菌子栽培的高产移植特殊品种。
纯酿的宁远茅台一开盖醇香四溢,入口甘冽清润。不喝酒的闻着这酒也会直咽口水,忍不住也想开开戒试那么一小口儿。那些嗜酒如命的酒鬼们,一见到宁远茅台就忍不住一大碗一大碗地咕噜咕噜咕噜地往肚里灌往死里喝!
这个宁远茅台说来也奇怪,尽管喝的醉倒了,也不会伤头伤胃伤肝伤肺伤心儿,只要去上上厕所拉拉小便,排泄完就像没事一样,过不多一会儿就神清气爽,就又可以下地去干活儿了,趁着酒劲干起活儿来劲儿更足呢!听老人们说,红薯中富淀粉,糖份特高,可以化解酒中的乙醇,难怪这"宁远茅台"红薯酒喝不醉哩。
我虽然对家乡的红薯酒情有独钟,但是我却讨厌红薯!
---"五哥五嫂也是的,老家那么多的土特产什么不好搭呀,偏偏搭些我最讨厌最怕吃的红薯来!?"
小时候家里穷,生产队里分的稻谷不够吃,就用红薯来充数填饱肚子。一到下半年的农历九十月挖红薯了,一天到晚就用红薯当餐充饥,十天半个月才煮一餐红薯饭。说是红薯饭却也见不到几粒米,一大锅子里绝大多数以红薯为主。

开始刚吃红薯饭甜甜香香的,感觉还是蛮有味道儿的。一天二天三天十天半月一月甚至半年都吃红薯当餐,吃下去的红薯儿多了,肚子里的肠子肚巴窟窿窟窿的响,有点儿像酿酒发酵的响声,整个肚子里都是像火在烧的热辣辣的火烧火燎地难受极了,尤其是喉咙里火辣辣的疼痛,连咽口水也疼出眼泪水来。
这种吃红薯吃到怕的日子总算是熬到了头,掐指一算,我整整有三十多年没有吃过红薯了。一见到五哥五嫂搭来的红薯,我便在心里嘀嘀咕咕着:搭什么都好为啥搭红薯来?!
正在这时,好像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手机滴滴响了起来:春旺,你是不是嫌我搭红薯给你?这个红薯不是以前小时候吃的那种红薯!这个红薯叫"板栗红薯!"我这么老了,也是头一回吃,吃了觉得好吃,才特意搭来给你尝尝鲜的呢!

哦?五哥五嫂书读得不多,做人老老实实守本份,从不轻易赞美人和物,三天三夜也不放个响屁来(老家俚语用来专指不爱说话之人)。尤其是五哥从小到老都是个闷葫芦一一一三天难讲两句话!小时候和我一样吃红薯吃到怕的五哥都说板栗红薯特别好吃,出于好奇,于是就叫妻煮来尝尝鲜。
可是也没感觉这板栗红薯不怎么特别的样!五哥听后,哈哈大笑……
这板栗红薯是我们村里的一个青皮后生出外打工带回来的新品种。听他说:是一位农业科学科家参照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科学技术方法,用板栗嫩苗和红薯嫩苗嫁接出来的科学新品种--板栗红薯!
板栗红薯个儿不是很大,每个约半斤左右,但很坚硬般结实,尤其耐干旱,一般的病虫害都奈它不何!也不长蛆婆虫。
这板栗红薯遗传了板栗的优势,表皮比一般的普通红薯的表皮稍厚实点儿却坚硬得多!一般的虫子想啃食它却咬不破它,只能在它的表皮上啃咬着而留下一些乱七八糟的牙齿印,尤如雕刻艺术家在板栗红薯的表皮上雕刻出来的画,哈哈哈哈,这个虫儿啃咬过的板栗红薯的表皮虽有瑕疵,却叫做"瑕不掩玉”,而是叫做"锦上添花“哩。
这板栗红薯烹制也与普通的红薯不同。它要用生铁锻造的鼎锅或菜锅隔水蒸煮。开始时用旺火将水烧开,揭开锅盖,放上蒸笼,将洗净的板栗红薯放在蒸笼上,盖上锅盖,然后用湿毛巾铺围在锅盖与锅相接触的缝隙处,不让锅中的水蒸汽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偷偷地溜逃掉了。
蒸锅里的水开了之后,用炆火慢慢地蒸煮大约个把小时,以鼻子透气能闻到一股股鲜甜清香之气味之后而停火。大约让它在锅中冷却一二十分钟后揭开锅盖,用手轻探觉得还有些烫,便用勺子或铲子盛出来,趁热咬下一小口,细细嚼慢慢咀,顿觉满口清香鲜甜鲜甜的,狠不得立马咽下却又舍不得咽下,让舌根上的味蕾细细地品品尝尝这奇异的清鲜味儿!尝个够了才咽下肚里去!

按照五哥五嫂讲的方法蒸煮出来的板栗红薯味道的的确确不一般!使我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从小形成的讨厌吃红薯和看见红就怕的观念。
今年的国庆假期因为疫情原因,我们一家老小哪也没去,就宅在家里蒸煮和品尝着五哥五嫂不露声色悄悄搭来的老家土特产---板栗红薯。
用高科技嫁接培育出来的新产品就是不一样。亦或许,这个中还蕴含着别有一番其他的滋味吧。久居他乡的游子,你的心情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呢?
有人说:父在,母在,家就在。不!我却不这样认为,父不在,母不在,只要还有兄弟在,屋里叔侄在,家就永远还在。
【作者简介】王春望(本人因仰杜诗圣爱国爱民而改也),原名王春旺(父亲起的),教师。老朽虽老,不甘伏枥,与时俱进,乐献余力。传递正能量,为励新一代。生于困难期,长在红旗下,爱入文字里,殁没创作中。1985年湖南九嶷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卅载时光蹉跎岁月,写了些拙作,幸获大师赏识,获了省市县奖励。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尤奋蹄!
【链接】王春望 | 我的父亲
王春望|抄家-生儿育女(3)
王春望 | 长寿大哥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聂铁贞、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负责人\聂铁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