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黄梅年鉴》人物选介
2018 年 1 月 8 日,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黄梅县小池镇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国良,带领团队攻关“干喷湿纺千吨 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填补我国碳纤维产业技术的空白, 打破发达国家对中国碳纤维行业的封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8 年 1 月 8 日,张国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与张国良亲切握手。
时隔三年后的 2021 年 11 月 3 日,202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隆重召开。黄梅县黄梅镇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胜,带领团队攻关“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和封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 等奖。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微电子工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电子封装被誉为芯片的“骨骼、肌肉、血管、 神经”,是提升芯片性能的根本保障。随着芯片越来越小,密度越来越高,高密度芯片封 装容易出现翘曲和异质界面开裂,导致成品率低和寿命短等产业共性难题。电子封装技术创新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摆脱困境的重要突破口。立项之初,我国 电子封装行业核心技术匮乏,先进工艺装备被发达国家垄断。
2021 年 11 月 3 日,刘胜(左一)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东门留影。
2000 年,刘胜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及优厚的待遇、顶尖的科研教学条件,举家回国, 报效祖国,先后被聘为中国杰出青年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访问教授、华中 科技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等。20 余年来,刘胜坚定目标,矢志不渝,带领科研团队与 国内行业主要企业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用”校-所-企联合攻关。
刘胜(前排中间)带领科研攻关团队研究电子封装技术
针对高密度芯片封装翘曲和异质界面开裂导致的低成品率,困扰封装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提出了芯片—封装结构及工艺多场多尺度协同设计方法和系列验证方法,应用于 5G 通讯等领 域自主可控芯片的研制,攻克了晶圆级扇出封装新工艺,突破了 7nm CPU 芯片封装核心技 术的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技术瓶颈。
组建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研制 7 类封装设备,3 类高精度在线检测设备,建立多条封装柔性产线,研发 300 多类产 品覆盖通讯、汽车、国防等 12 个行业,成果用于华为、中兴、英特尔、高通等海内外企业。
项目解决了电子封装行业知识产权“空心化”和“卡脖子”难题,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 实现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从无到有、由传统封装向先进封装的转变,具备国际竞争能 力,集成电路和全系列光模块封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二,为我国科学技术、企业生产、 国防建设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央视新闻报道刘胜团队开展校企攻关“电子封装技术”的画面
2021 年 11 月 3 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举行的当天下午,中央电视台以《国家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产学研用”科技攻关为芯片性能保驾护航》,对“高密度高可靠电子 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刘胜,男,生于 1963 年 3 月,黄梅县黄梅镇人,汉族,中国籍,博士,博士生导师, 教授。1979 年 7 月,黄梅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1979-1983 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 设计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3-1986 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88-1992 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86-1988 年,任中国成都飞机公 司发展部(611 飞机设计所)工程师。
1992-1995 年,任美国佛罗里达(Florida)工学院机 械和航空工程系助理教授。1995-1998 年,任美国韦恩(Wayne)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制 造研究所助理教授。1996-1996 年,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 访问教授。1997-1998 年,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教授。1998-2001 年,任美国韦恩(Wayne)州立 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制造研究所终身教职(副教授),电子封装实验室主任。
2021 年 11 月 3 日下午,中央电视台进行即时专题报道《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产学研用”科技 攻关—为芯片性能保驾护航》
央视新闻报道刘胜团队研发的“电子封装技术创新”成果
2000-2001 年,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科学系访问教授。2001-2004 年,任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微系统研 究中心主任。2002-2005,任科技部 863 计划十五微机电系统(MEMS)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 成员。2004-2014 年,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至今,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微光机电(MOEMS)研究部筹备组长。
2006-2011 年,任科技部 863 计划十一五 重大项目半导体照明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2012-2015 年,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微纳制造主题专家。2012年至今,任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研究院常务副 院长,鸟巢计划主任。2014年至今,任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工程科学交叉研究院院 长,电子制造和封装集成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至今,任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 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2017年至今,任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2020年至今,任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为工艺力学在微电子、光电子、LED、MEMS、电力电子等领域应用,宽禁带半导体生长在线实时监测科学装置,增材制造集成在线监测科学装置,MEMS/NEMS, LED, 系 统封装与集成,可靠性等。所做研究一直得到美国 NSF、SRC 和 NSFC 重点基金和重大 仪器专项、863 项目、973 项目、国家 IC 装备重大专项、重点研究计划项目以及国内外工 业界的大力支持。
【荣誉奖励】1991 年度先进材料与加工工程学会(SAMPE)优秀学者奖。1993 年度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研究启动奖。1994 年度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中美合作研究奖。1995 年度 Florida 工学院优秀教学奖,1995 年度 NSF-UCSD 力学及材料所(IMM)工业访问奖,1995 年度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美日合作研究奖,1995 年度美国总统教授奖,1995 年度 NSF 青年科 学家奖。1996 年度美国 Wayne 州立大学教学研究奖,1996 年度联合国发展总署资助发展中 国家咨询教授奖,1996 年度美国 ASME 电子封装分部青年工程师奖。
1997 年度国际微电子 及封装学会(IMAPS)技术贡献奖。1999 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B 类。2009 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发明一等奖,2009 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发明二等奖,2009 年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分会电子封装技术特别成就奖,2009 年 IEEE CPMT 杰出 技术成就奖。2012 年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奖。
2009 年当选美国机械工程师学 会(ASME)会士(Fellow)。2014 年当选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Fellow)。2015 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 年中国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2021 年 8 月 1 日,列入 2021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学术成果】刘胜是电子封装科学与技术领域杰出专家,长期从事集成电路、LED 和微 传感器封装及可靠性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论文 WOS 收 录 700 余 篇,其中 SCI 收录 300 余篇,WOS 他引 6200 余次,SCI 他引 4900 余次。被 30 多个国家的著名学者(包括 70 余名国际学会会士和 10 余名中国和美国院士)广泛引用。出版专著 5 部(英文专著 3 部),授权发明专利 180 余项。(2021 年 11 月)
【作者简介】桂刚,工作于黄梅史志研究中心,《黄梅年鉴》作者。
【链接】时代新农人李明攀
匆匆岁月 东山会师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