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今天,是我姥姥出殡的日子。远在天津的我却不能回黄梅老家,心里挺不是滋味,记此文。
打我能记事的时候,爷爷奶奶早已不在了。那会儿,我开始上村里的小学。在学校里待着是件快乐的事,不过回家吃饭就是另外一件事了。每每中午放学回家,发现的总是妈妈并没有开始煮饭。那会儿我就着急了,妈妈煮饭得花一个小时(在我们那儿,还不是很现代化),等饭快熟了的时候,小学里上课铃声也已响了。我很爱学习,于是我急得快哭了,没吃上饭就跑回了学校。
有时候,上课已经好大会儿了,我还狂奔在去学校的路上,校长在楼上远远望见我,喊道:“**,你们家吃牢饭呀(或许是认为牢里的饭很难吃,而且很迟)。”
这种情况一持续就是6年。于是我很怕回家吃饭(现在看来,我的个头不高,和那时候没补充好营养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养成了我急躁的心理),但是,姥姥到我家就不同了。这样,当我回家时,姥姥早已准备好了饭菜,而且比妈妈煮的好吃;姥姥还很慈爱地帮我钉上玩耍时弄掉的衣扣,缝补好开裂的裤裆。姥姥在我家的这段子日里,我是幸福的。
姥姥待了一段时间后的回家。姥姥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大舅舅排行老三,细舅舅老幺,我妈妈是妈妈最小的女儿,排行老四;姥爷在我大姨出嫁后,细舅1岁时去世了。姥姥一个人供两个舅舅读至高中,可以说是对两儿子无比疼爱了。
女儿们出嫁后,养老得靠儿子们。但是中国农村有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儿子们对父母是孝顺的,娶了老婆以后,却很听老婆的话,这个现象也发生在姥姥身上。两个舅娘尤其是大舅娘老是由于姥姥吵出了事端,或则说姥姥为这家干活多,不顾那家等等,姥姥则总是夹在中间受气,吵的结果是,两舅舅都从姥姥家搬出去了,也就是分家吧,让姥姥孤单地留在那个小屋里,然后两个舅舅家按年轮流着供姥姥柴米。
按农村的规矩,嫁出去的女儿已不是家里人,三个女儿也没办法,只好在逢年过节是要么送些东西要么就姥姥去家里住一段时间。
有时候,爸爸带我去姥姥那拜年,姥姥也常常向他的半个儿子,我的父亲诉苦,但爸爸也无可奈何。姥姥都快80的人啦,两个舅舅家怎么还这样呀,心里挺不是滋味。
姥姥对自己的外孙们是很疼爱的。记得在农村流行过给外孙送观世音或是小灯笼等避邪,姥姥一次不拉地把东西送到30里开外的我家。这些年,我和哥哥都也大了,都在外上学,加姥姥的机会少了。只能在年底去姥姥家拜年是才见上她老人家一面,人也日渐苍老。
按照黄梅农村的习惯说法,姥姥被称为有福的老人,因为人们说她儿孙满堂,有四个(外)孙子上了大学。事实上,各中甘苦只有她老人家一个人明白。
但愿天国的存在,而姥姥在天国能够幸福安详!
细外孙
03.10.21
【作者】打虎桥
【链接】为什么红颜婚姻多不顺?
苦竹张胜二 外婆家的原野
大别山下故乡亲
黄梅东山半日游 大别山下故乡亲
李福登 | 匆匆那年
黄梅一小周翠霞:爱管闲事的老师
龙静 | 相亲黄梅女--我与黄梅佬的故事(四)
余建新/异乡际遇--《故乡遗情录》连载之廿七
濯港十里益海小学蔡友刚:灵动作业设计 释放语文潜能
黄梅一小石慧芳:老师 你的杯子摔破了
黄梅七小柳再军:用真情温暖学生
何梅 | 黄梅的映山红
为公众号“老家黄梅”点赞!
王唤柳 | 攀登高峰的人
苦竹乡小溪村无法无天?
李滨 | 频繁行走在平凡中
柳景钢 | 我与飞哥
那年 那女孩 那粽子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