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一、春节祭祀
黄梅人的春节祭祀是一次性的,既不存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也不存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而是将天地国亲师、诸大百神和本家宗祖全部集中供奉在中堂上方,亦即诸天神圣之全图,在吃年饭之前一次性祭祀。而吃年饭,若无特殊情况,一般是在大年三十中午。
祭祀的方式是:先摆上香案,点燃一对红蜡烛和三炷香,八仙桌上摆上晕菜(不少于八碗),倒上两杯水酒,燃化纸钱,待燃放鞭炮后,一家人便按长幼顺序对着“中堂”上的诸天神圣全图磕头作揖。
黄梅文史哲发红包喽!详见公众号“老家黄梅”2022年2月2日推发的第二条消息。
吃罢年饭,一家人便掂锹挑担地到本家亡人坟茔,给亡人整修坟墓,也就是清除杂草,培培土什么的。整修完毕,还要给坟墓戴帽,有几个亡人便戴几个帽。帽子的制作很简单,就是在平地上用锹挖两个圆台形土块,一块小头朝上放在坟尖上,另一块小头朝下叠放在下面的一块上。
到得夜间,一家老少(成年妇女一般不参加)还要给亡人坟前送灯(一组坟前送一盏灯即可),送灯的时候,要在每位亡人坟前燃三炷香,并燃化一些纸钱,待放完鞭炮,接着就是给亡人作揖三下。
回到家里,在中堂前点燃两根红蜡烛(蜡烛一般要燃到天亮),再敬上三炷香,燃化黄裱纸,敲罄三下。一家人如不再出门,应放炮封门。
天明早起,应出天方,其方法是:先在“中堂”(天地国亲师位)前敬三炷香、敲三下,燃化黄裱。出到外面,燃放静炮,点燃五炷香,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插一,中间一炷即代表天,然后,便对着东西南北中各方各作一揖。待做完这些,幼者便可向长者拜年。
吃罢早餐,一家老少(成年妇女一般不参加)便带上鞭炮和三张黄裱、三炷香,出门拜族谱。族谱一般放在家境较好,有一定文化,在族中有一定威望人家中。待燃了香,化了裱,放了鞋炮,一家老少便按长幼顺序对族谱磕头作揖。
至此,祭祀便算结束,相互之间才可以拜年,互致问候。
二、叫花子村为何腊月二十九吃年饭?
黄梅人吃年饭时间一般定在腊月三十,然而有一个村却是个例外,他们将吃年饭时间提前到腊月二十九。
相传,这个村过去很穷,常常是吃不饱上畅便愁着下顿,几平是靠乞讨度日。由干该村在外乞过的人较多,人们便称之为“叫花子村”,久之,其真实村名反而被人遗忘了。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所以乞讨也极其困难。但中国人的习惯是攒钱过年花,再穷也要过个年,因而过年便成了极好的乞讨机会,特别是年三十,一般人家都要在这一天吃年饭,此时上门乞讨,一般不会被人拒绝。于是,他们便将吃年饭时间提前在腊月二十九,三十这一天便拖家带口外出乞讨,以便省下一天饭食。
于今,人们生活富裕了,叫花子村再也不用靠乞讨度日,村名也换成了“幸福村”。然而,腊月二十九吃年饭的习俗却一直沿袭了下来。
三、瞿姓过年不贴门神
节贴春联、门神,这是全国大多数地方共有的习俗,然而,黄梅瞿姓族人去却不贴。为何?这得从清朝乾隆年间说起。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黄梅发生特大洪水,四十八圩尽破民不聊生。洪水过后,朝庭下拔饷银40万两,以工代赈,免粮救灾,组织堵口复堤。但层层克扣,到黄梅县只剩下12万两了。然而,以黎鸣为首的八处堤长仍不放过,以降低复堤堵口质量、克扣目民工工银等形式,大肆侵吞饷银。不仅如此,还以修复堤坝为借口,大肆搜舌刮民脂民膏。刚从灾难中过来的百姓哪堪如此折腾,弄得不少人家破人亡,到处逃荒要饭。
官府的恶行激起了全县人民的极大愤慨。明代理学家瞿九思的六世侄孙、!监学瞿学富义愤填膺,向官府揭露了八处堤长的勒索行为。本就侵吞饷银又受受堤长们贿赂的官府们自然不能容忍瞿学富所为,便以诬陷官府之罪将瞿学富监押了起来。
为伸张正义,替父伸冤,瞿学富的儿子瞿实贵、瞿实亮和侄儿瞿正国等,决定不避艰险上京告御状。乾隆皇帝准了状词,决定派钦差去严办八大堤长。
瞿实贵等人从北京回到黄州,便以探望之名,将皇上己准御状的消息告诉了瞿学富,瞿学富让瞿正国迅速将喜讯告诉家人和乡亲。此时己是乾隆三十年年的腊月二十九了。
瞿正国腊月廿九下午从黄州启程,由于无钱雇请驴、车,只得一路步行。暑 望正国太兴奋了,为了尽早将这一消息靠诉亲人,他其实是一路跑着回黄梅 终于于次日,也就是腊月三十午时赶
回到村里。一进到村口,便兴奋地高喊:“状子告赢了……”此时瞿家村的家家家户户正在鸣鞭、贴门神过年。乡亲们听了他的喊声纷纷走出家门,向他执龙了过来,瞿正国却因疲劳、兴奋过度而一头栽倒在地上。在民间,贴门神是为了“避邪拒鬼”,但为了让瞿正国的的灵魂回家,于是,家家户户便纷纷把门神撕了下来。此后,瞿家村人春节再也不贴门神了,此习一直沿袭至今。
【链接】黄梅过年习俗
黄梅文史哲贺新词
黄梅女孩翩翩起舞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