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特色菜



▲李正阳题
本平台将于2022年6月出版文集。请在“黄梅文史哲”“鄂东文史哲”(含被屏蔽的公众号“黄梅文史哲”)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与小编联系,以便定稿!
在“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里,“食”是当作“吃饭”来理解,就是说,人们的生活最重要的事情是吃饭,因为不吃饭就不能活下去。黄梅有一首顺口溜,说“一天忙到黑,为了一条横辙,横辙不吃,还要着急”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在没有火的岁月里,人类只能茹毛饮血,生吞活剥地吃,发现火以后,绝大多数的食物都是煮熟再吃。这有两个好处,一是食物煮熟后其中的物质成分发生改变,人更容易吸收。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调节食物的味道,让人觉得好吃,吃饭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所以就有所谓“一饱口福”的成语,烹调学也就应运而生。
中国开始研究烹调学的第一人,据说是齐桓公身边的三个小人之一叫易牙的人,他为了获得齐桓公的欢心,潜心于炒菜,把齐桓公的胃口都吊了起来,所以在听了管仲的建议把这三个小人赶走后,齐桓公食不甘味,不久又悄悄地把他们接回来,最后酿成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宫廷案。可见,菜肴的味道,对人们有着难以拒绝的诱惑力。
因此,各个地方都在探讨如何把菜做得更好吃一些,不仅餐厅的厨师在研究,就是家庭主妇也在研究。这样,就各个地方就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成为一块吸引游客的招牌。所以我为五祖寺风景区旅游开发提出的建议中,就包括要让游客能够品尝黄梅特色菜。
现在能够真正标榜为地方特色菜的并不多,因为各地的人们都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在黄梅菜中,我发觉还真有两道菜,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至少我没有看到过,一是所谓的“锤肉片汤”,一是所谓的“蓑衣圆”。

锤肉,顾名思义是用锤子把肉锤扁锤薄锤平,延展成纸一样的薄,然后切成小片,再下锅煮熟。不过这里有几点不可缺少,否则就没有什么特色了。
第一,必须选用上好的纯瘦肉,猪肉,越新鲜越好,不要带筋的。这样的肉比较好锤,也比较嫩。
第二,肉要裹着纯正的苕粉一起锤,把苕粉锤到肉里面去,或者说,把肉锤到苕粉里面去,二者混然一体才算锤好了。
第三,不能用白开水,要用高汤,最好是土鸡汤来下肉片。
第四,要有配料,就是马蹄,也就是通常说的荸荠,削片切片,先下锅煮熟再下肉片,但不能太多,否则喧宾夺主,肉片汤变成了荸荠汤就不好了。
第五,千万不要煮过头,越嫩越好,再配上必需的佐料,葱花与姜末不可少。我想,各位不妨照此做一回。这道锤肉片汤,与普通的肉片汤,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个香,那个嫩,那个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许多游客就是冲着这道锤肉片汤到黄梅旅游的。

另外一道菜,现在有点不太受欢迎,因为人们都担心太胖了,都担心胆固醇高了。但是我以为,一年吃个一次两次并不要紧,这就是“蓑衣圆”,或者称为“蓑衣丸”。为什么把这种丸子称为蓑衣圆,问老人,也都摆摆头,不知道,因此就这样叫下来。
它是用藕粉做皮,黑芝麻、新鲜猪油、白糖做馅,做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形状,用水煮熟或者蒸熟。芝麻淘洗干净去沙,炒熟捣碎成粉末状,新鲜的猪油剁成肉茸,与白糖按1:1:1的比例混合揉匀,做成球。混合馅子时,千万不要再加水,只要猪油茸即可。
藕粉做皮,就有点麻烦,技巧全在这里。因为藕粉在没有煮熟的时候,没有韧性,所以要将小部分藕粉用半开的水泡熟,再加藕粉一起揉拢揉熟,使之具有足够的韧性。这样,擀成皮,包上一个馅子,封口,搓圆即可。藕粉皮不要太厚。也有人将馅子球外面蘸水后在藕粉里滚动,从而粘上藕粉,反复多次,就可以裹上一层藕粉。
在以前缺少荤腥的年代,这个蓑衣圆,那可是难得做一回,非上等客人来家不可。平时哪里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藕粉皮的韧劲十足,耐人嘴嚼,越嚼越有味道。而馅子是油而不腻,甜且爽口,香气扑鼻。有的地方虽然也有类似的丸子,但做法不同。比如有的将芋头煮熟后与苕粉揉熟做皮子,但那与藕粉相比,就不知差到哪里去了。有的馅子没有用新鲜的猪油,就只有芝麻与白糖,味道也差得太多了。正宗的蓑衣圆,就是我们黄梅的配方和做法。
可惜现在我们家再也不做这个丸子了,不是做不起,而是不敢做,因为老伴见猪油就一律拒之门外,没有办法说服她,只好望蓑衣圆兴叹。但我建议没有吃过的朋友,也可以试一试。

至于像鱼面、发饼这些黄梅特产,现在外地也到处都有,做法也大同小异,就不多说了。唯有锤肉和蓑衣圆,外地还从未见过,所以写出来,供网上朋友参考。那个锤肉不仅可以当菜吃,甚至可以当饭吃,因为没有丝毫的油腻感,可以吃个饱。那个蓑衣圆呢,则一定要趁热吃,刚出笼就吃,而且吃的时候要小心又小心,如果一大口咬下去,说不定里面的油水夺口而出,喷溅你一脸。
作者简介
老鲁,男,黄梅人。
【链接】黄梅捶肉 一碗深情
潘理宏│家乡的黄梅戏
黄梅紫云山莲苞尖
黄梅戏到底发源于哪里?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