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老乡群文学自媒体群免费信息群
哈尔滨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盛夏七月,我们一行来到了哈尔滨。由炎天暑热的湖北来到这里,第一体感是凉风习习,那入心入肺的骀荡之气让人只觉得眼前的景色格外的清明朗阔起来。真不愧是夏都,胜过在挪步园避署,不差于在庐山上歇伏。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地处我国东北三省最北方,辖18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5.31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大致相当于8个上海市,26个深圳市的面积。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素有“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之称。
我们下榻的酒店,位于哈尔滨市红军街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十字街口,是由俄国人留下的欧式风格建筑改建而成。酒店对面的省博物馆西侧,是一座巍峨峻拔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塔上屹立着一对高擎前苏联红军功勋章,手持刺刀步枪的前苏联红军战士的铜像,这座塔见证了当年中国和前苏联友好合作的历史。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建成于1945年11月,塔高约18米,铜像高3.5米,宽约2米,由前苏联红军水兵和陆军战士两个塑像组成。塔身正面和背面分别镶着铜铸的四面红旗和镰刀、斧头、麦穗的党徽。
主塔呈锥台型,四面镶嵌铜质前苏联国徽,下方镶嵌铜铸的俄文碑文,写着:为了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自由和独立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宽厚的底座上部白色大理石板上中文碑文为:为中国的自由独立在解放东北作战中牺牲的苏军英雄们永垂不朽……塔的底座右下方镶嵌着铜板一块,俄文铭文是:苏军指挥部为纪念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中阵亡的红军战士建立此碑。
在纪念塔东侧,就是黑龙江省博物馆。我们走进的博物馆主楼,也是一座始建于1906年的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是哈尔滨市历史上第一个商场,属国家一级保护建筑物。
展馆内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馆陈列的历史文物,展示了黑龙江地区4万年的人类历史和文化,重点突出了史前文化、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共11个部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公元1911年,所陈列的展品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典型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历代珍贵的传世品。
我对中东铁路历史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故特别留意。博物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黑白老照片,介绍了上个世纪初,大批的俄罗斯人到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时期的照片,还有实物模型。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全境,整条铁路全部落到日本人手里,俄国人开始退出这个舞台。一部中东铁路历史,就是旧中国的一部血泪史,更是中国东北的一部苦难史。
从大量的黑白照片和各种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当时西方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围绕着中东铁路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博弈和角逐,每一次的此消彼长,都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苦难。从这些黑白老照片中可以看到行人的衣着和街道、建筑完全不像在中国,还以为是欧洲的某个城市,但是这里确实是哈尔滨。
这些俄国人在中东铁路沿线,留下了很多欧式风格的建筑物。如今这些建筑被统称为中东铁路建筑群,作为国家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我们从参观中感觉到,中东铁路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被殖民历史的见证,一方面又极大地促进了东北的工业文明进程。
参观完博物馆,打的去索菲亚大教堂,的士司机见我们是南方来的游客,热情的向我们介绍哈尔滨的人文地理知识,他说哈尔滨是因修中东铁路而兴盛,街区也是因这一条道而分为道里区、道外区和南岗区,南满时期报纸上说,道外是地狱,道里是人间,南岗是天堂。他说我们现在去的教堂,就是为当时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铁路的军人修建的随军教堂。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这座始建于1907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大教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东侧,它那绿色的洋葱头式大穹顶十分引人注目,这座宏伟的拜占庭式建筑,虽然已不再具有教堂的功能,但作为哈尔滨最漂亮的异域风格建筑,它仍吸引着众人慕名前来参观,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气势十分恢弘,一砖一瓦都可以用精美绝伦来形容。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帅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了主从式布局结构。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站在周围,恍惚间使人回到了古老的哈尔滨。
中央大街紧邻着索菲亚大教堂,全街现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罗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保护建筑13栋。还保留着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0余栋。这些建筑涵盖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十七世纪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等四大建筑流派,以及仿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人们说,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中央大街不但是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也是国内外友人心中的向往。有人说它堪比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大街。涵盖历史的精深久远,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将欧洲最具魅力的文化发展史,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哈尔滨有300多条俄文命名的街道,让这个城市的许多角落还留下了许多俄罗斯文化的印痕。果戈里大街也是一条很著名的俄罗斯风情街,位于哈尔滨南岗区,建于1901年,也有百年历史。在这条街道上,一样印刻着百年来的经济发展史。那满大街异域风情的建筑,有种身在俄罗斯的感觉,
如今行走在哈尔滨街头,无不留存着犹太人“大刀阔斧”的痕迹。犹太银行、犹太教堂、犹太首富豪宅,犹太人创立的品牌,餐厅、宾馆、公司。细细数来能够说得出的哈尔滨旅游名片,似乎都是犹太人的杰作。 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总是洋溢着浓郁的异域情调。目前,印度风情街、俄罗斯风情街等特色风情街,逐渐成为哈尔滨又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我看来,恍惚有一种出国旅行的感觉。
如果关注哈尔滨的历史,你会发现此地不仅是女真人的龙兴之地,金朝的上都,到了近代更与“ 中东铁路”息息相关。20世纪开始,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外国人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让哈尔滨成为一个国际城市。
不过,也还有那许许多多方方正正的高楼,哈尔滨依旧是很中国,它是个中西合璧的城市。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构成哈尔滨人们心中的浪漫、时尚、典雅和高贵。
作者简介
黄仲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链接👇】太白湖
黄梅僧人惹争议
县名新说: 黄梅是显示先民南迁踪迹的地名
毛主席与黄梅的渊源
忆年少时学算盘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