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个美人(四)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我回看了一下美人三,觉得一点都不过瘾,写又写不细,还有地方没有写清楚就结尾了,好草率。今天准备先解释的解释,补充的补充,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讲述,争取能够比昨天的写多一点。
解释一下:哪有细的写嘛,我和美人住的又不近,虽然是对河,喊着都可以对话,可是,我当年是一个迷迷瞪瞪的傻孩子,人家是大人啊,我和人家哪能有啥交集,这还是当年那个傻孩子的回忆呢。靠点点滴滴的事情完成对一个人完整的印象而已,大家姑且听吧,稍微了解一下以前的农村生活状态就行。
补充个昨天的爱妻宣言内容,不过,大家也不要寄予大希望,因为农村人说的土话,只会说眼面前的事物,水平有限,也没有多深内涵的。接上回:有好事者事后好心提醒美人老公,说,你老婆咋能够这样子,苍蝇不叮无缝蛋的啊,你可要把自己的老婆教训好。美人老公回应一句话:这个粑粑,我吃,人家也吃吧。
看这几个字吧,我连一个唉字都不敢添加,我怕把村里人的解读曲解了。因为,我不是第一第二第三转述者,可能是第几百都说不定。我不能以我的认识去揣摩当事人的态度,但我能尽量揣摩述说给我听的人的意思,这应该是接近大家普遍的理解,基本上也是后来大家广而告之的版本了。
那么,这个版本的主人公态度是什么呢,人家态度是有点无奈但不乏骄傲,你这看的各位读出来了吗?没有吧,这是要结合农村人的农村背景,时代背景的呀:“粑粑”一词,在那时候,可是好东西的代名词。关键是转述的语气还不是唉声叹气的,而是有点骄傲。你可明白?
这之后,在村里就出现了一个旧词新用“吃粑粑”。“吃粑粑”几乎作为了一件事的代称,如果有人开别人媳妇的玩笑,用它,一说大家就心知肚明,不需要费多的词,大家就能够打成一片,或者是真打,或者是假打。
花最少的词能够表达最狠的意思,引来血雨腥风的战斗。有时候大家还真别小看农村人的智慧呢,农村语言有时候很丰富又别致,并不都是那么的直露粗俗,这是特定的环境结的硕果。
粑粑是好,大家是公认的,所以,大家对美人差不多每月固定的那么几天往城里走,也是没有啥话说了。就凭人家有本事结识了一个城里的干哥哥,一般人就比不上。
据说这干哥哥是很有点地位的,大概农村人也听不明白是什么职位,连是干什么的也没有人说清楚过,反正是挺了不起吧。照我现在的见识,我也一样想象不了。能够和美人一家那么长久的友好联系,并且还对美人的后代继续加以照应,我是很服的。
至于是什么机缘两人得以结识就更没有人深究,可能人家开始也说明过,但是对于那些桥段,农村人都是很聪明的,有人听,有人是不听的。会有人信你才奇了怪了。所以,我这转述的人也没法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过程,既然以前的大家都不追究那个,现在大家就当个模模糊糊的传说听吧。
我还是比较的惭愧啦,有点后悔当年咋那么的傻了,居然想不到去追根究底,不然,现在就可以给大家的想象指一个合理的路线,只能抱歉了哈。
这说到了干哥哥,就又是个孩子没娘,说来话长的话题,又得花时间交代一番。容我慢慢的敲字吧。
美人育有两男一女,两个男孩都像爸爸的脸盘,比较周正秀气,大的还像了妈妈的一点白,更是格外的好看,一幅贵公子的气质。相比之下,那个女孩就没有那么会长了,皮肤黑得像碳,嘴巴和她妈妈一样,时常张开着的,说话时有点像关不住风一样,又有点像随时会流哈喇子的状况,所以一幅傻傻的样子。女孩虽然和我是同年,但是读书比我晚一级,我和她几乎也没有交往过。算是小时还熟悉。
先说这个女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好穷的,上小学就几块钱的学费,都让好多家里为难。每学期,一些没有交学费的名字,老师会在班上从学期始念到学期末,有些同学被念着念着,就不来了。也是哈,不能帮家里做事,还要交学费。所以,我们这一批60 -70年代的农村孩子,好多就只读了个小学。
穷是一回事,还也不怎么重视教育,特别是女孩子,除非你是先天条件比较好,特别聪明,家里觉得你不读书可惜了,才拼了自己受苦去供你读,一般的女孩都是早早辍学了的。美人的女儿就是小学没有读到头的这种,很正常。
我和女孩几乎就没有说过话,只能够算是望见之交吧,到后来再一次的望见就是都结婚后了,也是在村医务室,是很巧的哈,又是医务室。那是我两个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村医务室吊水。我是一个人抱孩子前往,她是俩口子带孩子吊水,后来我妈妈又来看我们吊水的情况。
我当时只看到了她和孩子,我没有和她打招呼。为什么没有打招呼呢,情况是这样子的,因为我与她小时就没有交流过,再随着我读书,好像与她们的距离是更大了,是更疏远的。所以,虽然咱们是一个村一个队上的离得近,人也一样大,但是我们是没有话说的。
当时就是各弄各的孩子,倒是我妈妈对她就像和自己孩子一样地说话,嘘寒问暖地。农村老人更多的是关心人家嫁的婆家好不好,过的好不好。也是一种关爱吧,女孩如果嫁的好的就尽量的炫耀自己的婆家如何富裕,如何宝贝自己,赢来乡亲们的赞美。不好的,一般也是尽量的不露短,说自己的优势地方。
那一次吊水,应该是我先走了,因为,我没有见过她老公,倒是我妈后来给我的描述,让我对这个女孩有了一点点的了解。
据我妈的描绘,我刚走,这个女孩的老公就买的大包小包的零食来了,然后女孩就是一直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大声大气,叽叽喳喳个不停,哪好吃,哪不好吃,想吃啥,不断地挑,我妈语言跟不上,就直接用动作模拟,满是嘴歪眼斜的不屑,刁蛮的样子。还有不离口的老子,他妈的口标满天飞。
这女孩子嫁到了城里我是知道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粮户口是一道硬杠杠,那是一道金招牌,农村里如果说谁家娶了个有城市户口的媳妇,或者女孩说嫁了个有城市户口的老公,大家一般就不说别的了,那就是高攀了呗,有啥说的。所以,我对女孩的那种趾高气扬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听我妈妈的描绘后还是让我大开眼界。刁蛮任性的有,但是,刁蛮任性加上粗俗到一个农村老妈妈都觉得辣眼睛的,我觉得少见,更加令我妈妈称奇的还是那个女婿还心甘情愿地百依百顺的态度。这个事有意思吧,我就问,这个男的是干嘛的呢?我妈说好像是教育局的。
我就更加奇怪了,我说,一个有文化有身份的城里人,怎么容忍得了这样子的媳妇?没有别的毛病吧?我妈说那谁能够知道啊,说问人家了,人家说这个女婿好像是美人干哥哥的侄子呢,现在年纪轻轻,已经是在教育局当着个小领导了呢。
呵呵,就这一面之缘,好多的八卦哦。(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金银贵,女,湖北仙桃市人,大学文化,广东某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教师。
【链接👇】太白湖
2022,再也不见!
雕塑让长春尽显艺术范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