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感叹“这个人,选对了”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在新中国历史上,1976是个发生了诸多大事的年头。
这一年10月初,居住在北京宽街的邓小平听闻感慨地说(华)这个人好,“选对了”。
这句话并不仅仅针对个人际遇而言,更多的关系到整个新中国的未来。

“这个人好,选对了”
1976年10月7日,整个北京城乃至全中国仍然沉浸在失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悲痛气氛之中。
住在北京宽街的邓小平一家,却不无惊讶地迎来了骑着自行车一路赶路、匆匆而来的小女婿贺平(他是邓榕的丈夫)。
他是刚刚得知了粉碎反动势力的好消息,特地赶来分享喜讯的。
与此事相关的不少文章曾经回忆过当时情景细节——在尘埃落定的第二天,叶帅侄子叶选基见到吕正操的女儿,两人谈到邓小平,叶选基便对吕说“应该尽快让他知道”。

这才有了一开头“飞车报喜”的一幕,听到这个特大喜讯,邓小平一家都非常振奋。
邓小平兴致很高,特地向子女们解释了毛主席那句“厚重少文”的含义以及西汉初年周勃、陈平等人的典故。
接着他又说华国锋这个人好、选对了,还发出了“可以安度晚年”的由衷感叹。
邓小平之女毛毛(邓榕)后来回忆道:到了那个月的10日、消息再一次获得证实后,她的父亲郑重认真地提起笔来,致信党中央和华国锋,表示自己“同全国人民一样”,对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表示由衷的高兴和支持。

这一行动犹如一声春雷,顺应了数以亿计的民心党心,实现了党和人民共同的热切愿望。
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此发自内心地喜悦和拥戴,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老一辈革命家们。
在高兴和庆祝之余,面对当时百业待举、时间紧迫的现状,不少人也想到了更长远的未来——应当如何尽快且有效率地、投入到有意义的工作中去?
为了更有助于局面的稳定团结,不久中央就通过了两项决定。
其一是关于毛主席纪念堂的,应尽快完成选址设计等工作,在北京建立纪念堂,让群众和国际友人都有瞻仰遗容的适当处所。

其二则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工作,接下来还要完成全集出版工作的筹备。
数年以来,关于来自主席和总理的多次关照、信任和回护,没有人比邓小平自己更清楚。
他其实也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不是“做官”,而是要切切实实地做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和目标,兢兢业业地再干下去。
此后不久,关于邓小平的讨论也被提到了政治局会议的桌面上来,定调了三条基本办法:一是要请邓出来工作,二是要在中央会议上提出,“堂堂正正地出来”,三是应当做好相关的群众工作。
华国锋曾说,解决邓小平问题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当时国外媒体纷纷扰扰,掀起了不少不和谐音,也是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的原因之一。

“你是个老实人!”
华国锋出生于1921年,十七岁参加抗日走上革命道路。
他的生年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同一年,这也就意味着他并不是资历最深的那一批“老资格”。
至于在政治舞台上受到关注,也是比较晚的事了——他给人的印象是衣着朴实、不善言辞,但做事却踏实认真,正是这些特质让他在毛主席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他原本是山西交城人,在交城、阳曲等地当过书记政委,1949年随军南下,从此就在湖南工作了二十多年。
1955年,因为三篇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文章,时任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之后参加会议、做报告、接见的过程中,毛主席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曾对他说过一句戏言——“你是我的父母官呐!”
这句话虽然是开玩笑的戏言,但也事出有因,因为毛主席正是湘潭县人。
在当时,毛主席已经年逾六旬,而对面的人才刚刚34岁。

面对这句话,原本就因为激动而紧张拘谨的华国锋,一时就更加不好意思起来。
事后,毛主席给他留下一句评语,说他是个老实人。
在多年后许多人的回忆和评价中,华国锋确实也符合主席的这一评价。
即使党内出现了分歧和观点争议,他也常常强调要从团结角度出发。
胡耀邦长子胡德平还曾经追忆过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的一个细节,这次会议对于改革的开启意义重大,华定下的调子就是“让大家讲话”,这样才能做到集思广益。

关于“厚重少文”
邓小平专门提出来对子女进行解说的“厚重少文”四个字,也是毛主席对华国锋的评价之一。
由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撰写、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的《毛泽东传》中,就记述了这一评价诞生的前因后果。
该书的撰写者认为,华是一位“和蔼可亲而诚实的人”,能够“在疾风骤雨中保持冷静的风格”。
但是一部分由于他是1969年才登上国家级政治舞台,另一方面也由于其行事风格和方式,他也招致了一些负面的评价。
很可能是为了反驳这些看法,毛主席给出了一套更为全面细致的评价——“无私、不蠢、厚重少文”。

与此同时,为了能让这个人被更广泛地了解,在华上任代总理之后,毛主席还曾经发出“要让全国人民认识华国锋同志”的指示。
评价中的“厚重少文”四个字,最著名的出处是汉高祖刘邦用来形容周勃的,原文是“重厚少文”,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性格稳重厚道,为人质朴平实。
周勃活跃于西汉初年,从小喜欢习武,终生都对文字没什么兴趣。
哪怕是后来当了高官需要召见一些儒生和辩士,他总是一边坐着听,一边催促对方赶紧说完。
只看外表行为,周勃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个粗人。

但实际上他对于大事既沉得住气,也很拎得清轻重。
汉高祖刘邦在世时曾经对吕后说,周勃虽然“重厚少文”,但安定刘氏天下的人一定是他。
吕后记住了刘邦的嘱托,果然让周勃做了太尉。
之后局面的发展,也确实印证了刘邦的先见之明。

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华,也确实与此前对他“老实人”的评价一脉相承。
不过,毛主席提出“厚重少文”这四个字,并不是仅此一次。
此前的某次会议间歇,他就曾经对邓小平提过“人家有点怕你”的问题。
他提出送邓小平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告诉他外面和气一些,内部是钢铁公司。
也是在差不多同时,毛主席还专程将参会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从后排叫到前排来坐,对他谈起“厚重少文”的周勃故事,还建议他回去找《汉书》来读一读。

毛主席说,“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这句话里的“绛”就是指周勃,他还说“周勃厚重少文,你(指许)这个人也是厚重少文!”
由此可见,毛主席虽然欣赏厚重少文的周勃,但并不把他视为只懂打仗的纯武人,自然也不希望同志们走上只关心武事的“偏科”道路。
学生和战友
从参加革命的早期开始,邓小平就是毛主席的忠实追随者,在他决定辞去正式职位之前、前往毛主席故居参观时,更直言自己“一直都是主席的学生和战友”。
关于参观,其中同样埋藏着值得注意的细节。
邓小平于七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初,曾经两次专程去参观主席故居,第一次是湖南韶山故居,第二次则是北京中南海。

1973年10月份,由于工作需要,邓小平亲自出京、送一位重要外宾前往桂林。
返程的路上他抽出一些时间前往湖南,去参观韶山的毛主席故居。
当时毛主席故居已经经过保护整修,以故居陈列的方式开放对外参观。
邓小平突如其来的行程,令当地人员颇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他本人并不在意这些接待方面的细枝末节,他本人的目标十分明确:一是想亲眼看看毛主席出生地的样子;二来也是为了深切怀念牺牲的毛泽覃、毛泽民等老战友。

在韶山冲的短短时间内,他聆听了讲解员的详尽解说,询问了主席早年生活学习的种种细节,还抽出时间来关注了韶山党支部的现状。
众所周知,建立党支部是毛主席主导的重要决断之一,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意义重大。
十六七年之后,邓小平又一次专程前往毛主席故居参观。

不过这一次,他要去的是主席自从建国之后长期居住、生活、工作的中南海。
一切房屋陈设,仍然保留着主人使用时的样子。在这间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意义非凡的旧房屋里,邓小平静静地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
无人知道那时候他在想些什么,也许是房间主人在几十年人生起伏中留下的精神和思想,也许是他当初对这个国家和后人的期许……
从各种细节中都不难看出,邓小平对毛主席的思想和行动决断充满了理解、尊敬和信服,毛主席也曾经评价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欣赏之溢于言表。

水到渠成
如何回应毛主席的欣赏和信任?
在第二年为他恢复所任职务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的发言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秉持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立场,摈除私心杂念,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责任,听从党的安排”。

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列腺问题后,由叶帅全程关注安排,邓小平一家都住进了位于北京西山的疗养区。
从健康和安全等角度考虑,当然是适当的安排,但这也不可能是叶帅的个人行为。
与此同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编辑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
该卷中涉及到毛主席对邓小平做出多次评论的内容,一旦出版之后,将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细节。
而邓小平先后两次发出的信件内容,也得到了“转发全党”的办理。

水到渠成的条件,逐渐成为现实。
1977年7月17日十届三中全会上,为邓小平恢复职务的决议得到一致通过。
此后他公开露面、出现在一场足球赛闭幕式现场时,许多外媒都视为一条重大新闻加以详细报道。

当务之急:抓科教
从手术后的恢复修养期开始,虽然多次表态做什么工作完全服从安排,但从自己的角度,“最想做”的工作范畴是什么,邓小平并不是没有思考过。
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急起直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而要发展科技,就必然需要知识和人才,这便是教育的重要性。
他在几次谈话中都提到过形势的紧迫:科学技术领域,我们至少落后了二十年。
首先必须承认落后,承认之后才会努力去改善,才有解决的办法。
当时美国科技人员不下一百二十万,苏联也有八九十万,日本同样投注了大量资源。
而中国当时的科技人员仅有二十多万,其中还包含一部分老弱病残,这显然是不够用的。
与此同时,由于不够注重与国外信息的交流沟通,科研领域存在脱节问题。
“我们的尖子,现在许多新的科技文献都看不懂。”
为了要把教育和科技抓起来,首先要注意人才培养。

应建立重点大学、重点中学、重点小学,通过严格考试将优秀的人集中在一起学习。
而从事科学研究的队伍也应当更加精干,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能跟上最新的科技进步发展,与此同时,也要从现有的科研人员中选出一部分不适合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的人,让他们去中学或大学里担任教员。
要让科教领域能够发展变好,整个社会的风气也要扭转过来。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确认识脑力劳动的价值和地位。
对于确有能力的尖子人才,要给予必要的后勤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安心进行研究工作,能研究出有用的东西,“就是对政治有利”。
这些谈话中的很多要点,都成为此后落实工作的方向。

此后1978年,邓小平曾经连续出访美日等国,每到一国,他总是带着观察该国社会状态、经济发展、科教水平等多种目标,时时关注着这个世界。
经过这些观察,更加加深了他“我们必须急起直追”的想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时代无时无刻不在加大压力。

而如同毛主席当年的精辟论述“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所说,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民族的前进,都需要对未来应有明确的方向感。
不止一次面对记者的发问,或者在其他的一些场合,邓小平时刻都在旗帜鲜明地表达态度:“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因此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也要世世代代地挂下去。
这或许就是他对于当年那位“老师和战友”,最好的回答。

参考资料: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2018年04月20日;广安日报
《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程中原,夏杏珍著
《追忆华国锋:“沉默老人”刻意与历史绝缘》;2008年09月02日;中国新闻网
《73年邓小平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内情》;《党史博览》;2010-11-2;
《毛泽东传》;[美]罗斯·特里尔;金羊网-新快报
【链接👇】黄梅过年习俗
新春逛老家(二)
胡耀邦的六个春节
黄梅的年味:辣酱蒸鱼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