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黄梅县城西南五里,105国道东侧,有个章大屋村。村口,有一口面积较大的水塘,水塘中有一土墩,土墩上还有残砖碎瓦,这就是传说中的学堂墩。
据说,清朝时章大屋有一家农户, 兄弟四人,老细章宗礼,年满二十一岁,一字不识。因近县城,他经常到县城街上挑粪做肥料。
有一天,天上下着毛毛雨,街上很滑,跌了一跤,把粪泼在西门口的街上,正好挡住了后面来的一顶大轿的去路。原来大轿上坐的不是别人,正是黄梅县知县老爷。随行衡役大发雷霆, 宗礼苦苦求饶。
最后,知县老节下轿,说:“好吧,我刚才出门匆忙,忘了一件事,帮我送封信到县衙去,就算了。信不送到,重惩不饶。宗礼无奈,只好拿着他的信找到县衙,岂知县衙管事人把信一看,就叫衙役把他按在地上打屁股,宗礼鸣冤叫屈,衙役说是你自己送来的信上,知县发落扙责五十大板,你来讨打,我们能不打吗?重重地被打了五十大板,才放他回家。
宗礼回家后,兄弟几个气不过,决心让宗礼读书。于是在塘中挑了个土墩,做了个学堂,清了位塾师,专教宗礼一人,一日三餐,哥哥们划着小船,把饭送到学堂里,。一年到头,宗礼足不岀户,专心致志,发愤读书。后来进了学,当了安徽省某县的县令。
宗礼当上县令后,资助家乡兴办学校,黄梅县修建调梅书院时,他曾捐过钱。并在县城西门口当年泼粪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励志”牌坊。这座牌坊,在抗日战争时,被日本佬的飞机投弹炸毁。但学堂墩遗址仍在,是黄梅教育史上一段精彩的励志故事。
据传,这位欺负文盲农民宗礼的知县老爷,后来却栽倒在与其交好的一个黄梅监生手里,被朝廷发配到新疆充军,也算是天理昭昭,善恶有报。
有句老话,叫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在许多人看来,读书人都知书达理,将来甚至还可以做官,牧民一方。读书人确实比不识字的人要聪明一些,这无可非议,确实前世福报大小不同,但这一世就不好说了,很多时候聪明人做起坏事来反而更加厉害,如这位欺负文盲的黄梅县知县老爷。
相反很多不识字的人,倒是朴实善良,如章大屋这家农户的兄弟四人。故也有句老话说的不错:“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作者简介
黄仲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链接👇】妻儿的送别
姚文元入狱前后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