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黄梅有很多有趣的地名,毎个地名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这里说的是黄梅数字地名中苐一山、百万城和万柳堤的来历。
一、苐一山是明太祖朱元璋御封。
苐一山位于黄梅县城西十五华里,是意生寺所在地。苐一山的称号,是明太祖朱元璋御封。朱元璋与陈友谅打了十八年仗,元末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打了一个败仗,被陈友谅从江西追到黄梅,朱元璋所率残部跑得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将至,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藏身之处。正在危急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座长满茅草的小山,足有三四尺高,朱元璋心中一喜,急忙带领残部钻进了茅草丛中躲藏起来。
陈友谅追到山门前,发现山门外有马蹄印,断定朱元璋逃进了此山。可仔细一瞧,山门里面又没有马蹄印,而且山门上布满蛛网,网上还有小虫,陈友谅当即告诉部下:蛛丝封门,马迹西行,不必搜山,因而就带兵马朝远方追去。
朱元璋躲过此劫,正应了释迦牟尼‘佛指化城’的典故,他就把这座山叫作化城山。朱元璋怀着感恩的心,为化城山题写了‘苐一山’以感激救命之恩。部下请教,第字是竹子头,为什么写成了草字头呢?朱元璋说:长竹是地,长草还是地,长草之地能救人性命,我们正好得力于有草之地。部下问:‘既然如此,为何不写第一草呢?朱元璋回答:如果写第一草就埋没了山长草的功绩,如果写第一山就埋没了草的救命之恩,所以只有苐一山最合适,明赞山第一,暗谢一山草’朱璋当了皇帝后,化城山自然号称天下第一山。
朱元璋离开化城山后,意生寺的僧人便请人将‘苐一山’做成了一块匾挂在正殿的门头上,因为有这个古怪的字,再加上是明太祖御笔亲书,所以许多人都想看一看,从此意生寺的朝拜的人就多了起来,香火也旺盛了。”
事后朱元璋还写了一首雨落黄梅麦已秋以示纪念:
雨落黄梅麦已秋,日思精舍梦还游。
晨昏几度经钟听,岩壑云生出野楼。
二、百万城是唐军招讨使曾元裕所筑。
百万城在今湖北黄梅县东北。唐乾符四年(877年)十月,唐王朝放弃政治谈判瓦解策略,以曾元裕为招讨使,颖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又调四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决定以武力围剿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军。
黄巢、王仙芝率农民起义军转战蕲黄广,围攻蕲州,曾元裕在黄梅东北驻兵,筑有百万城,下有百万坡,指挥唐军以逸待劳,围剿起义军。
乾符五年(878年)2月,王仙芝率五万起义军与唐招讨使曾元裕在黄梅激战,全部被杀,王仙芝尸首被解送西安请功,尸体被当地人民葬在黄梅县百万城附近的多云山,起义军余部由尚让率领投奔黄巢。
三、万柳堤因明万历知县曾维论筑堤植柳而得名。
黄梅县黄梅背山面湖,自古多发水患,民田尽蔽泽中,江汉直注,彭蠡旁射,水患岁有。(明)永乐中,筑堤障之。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以堤为命。因濯港至孔垅,地势低洼,春夏之交,洪水淹没官道,行旅苦之。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县事曾维论,捐俸筑堤,堤长四十里,植柳数万株,遂名万柳堤,群众又称为曾公堤。此堤西阻太白湖水,使由白湖渡东流,经黄连咀入源感湖。堤由渡口南北横建长堤,以遏水势,俾其直下。万柳堤是黄梅县内湖堤最早的历史记载,开了黄梅后湖民堤,108圩民堤的先河。因此堤高燥,遂成官道,更好地改善了交通条件。
捐俸筑堤的知县曾维伦,字惇吾,江西乐安人。万历庚辰进士,万历十年以本府司理署县,是黄梅名宦,民大悦服,建两生祠祀之。邑举人瞿甲为纪其政绩有《曾司理生祠记》曰:自隆庆来吏争严酷,公独外明而内恕,论宽猛所先后,最识政体。观公行事,所言非虚。大丈夫有能忠国利民者,何必大官哉。后官至嘉兴府同知,有《来复堂集》二十五卷。
黄梅县带有数字的地名还有好多,据我不完全统计,有以下84个,从一到十,个十百千万非常齐全,如:
一尖山,一峰洼,一天门,刘伏一,袁祖一,邻一墩,李胜一。两河渡,两河口,王二店,吕受二,潘二房,二套口,二里半,陈二,张胜二,洪二房,李二房,罗福二,朱福二,二套口,二郎庙,二房墩,田二房,涂秀二,梅勿二。吴三房,三渠,黄三房,王三房,袁三房,张伏三,,李三房,三升墩,王三墩。
四祖寺,四房墩,黄四六,王四房,四十八间,胡四房。五祖寺,五沙坡,王五房,黄天五,五里墩,上五房,五里桥。程德六,六渡河,李六房,胡六桥,张伏六,六家咀,梅太六,细六房,六家咀,下六甲。七里湖,七里畈,陈兴七,邢七房,七姓墩。程八房,八一港,柳八斗,八个墩,八姓村,廖八房。
陈九房,九房墩。九十九丘。十里铺,十垅口,十八举,十大户,十八家,十八户。百亩塘,仁千墩。李万禄,万九墩,万家桥,万家垏。
这些十分有趣的地名,各有来历,记录了黄梅自然地理面貌的变化,和人文历史的変迁,有不少精彩的传奇故事,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珍惜这份遗产。
作者简介
黄仲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链接👇】悠悠南风里
春雨滋润的土地上,禾苗正在拔节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