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华 | 黄梅县城古四亭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建于公共场所,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园中之亭,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居亭台楼阁之首。所以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明清时期的黄梅县城,虽规模不大,但古迹不少。古有四亭,俊逸亭,濯足亭,鸳鸯亭,八角亭,留有不少文人墨客的题咏。
一、俊逸亭
俊逸亭,在城西鲍照墓前,以杜甫诗俊逸鲍参军之句得名,后迁樵楼迎宾馆,有不少名人俊逸亭怀古之作。

胡镇楚《俊逸亭怀古》:孤亭曾倚曲池边,一望平畴意翛然。绿水皱波涌旧月,白杨垂絮舞新烟。弓藏楚幕宦情薄,赋就芜城风景悬。谁料雄才传昼角,至今唯有草芊芊。
喻钟《俊逸亭怀古》:当年余韵至今存,小立亭前别地春。六代烟花消王气,半生戎马老诗人。草埋荒冢魂犹恋,碑勒参军字颇真。到此俗情都洒尽,春风载酒往来频。
张维屏 《由东禅寺过鲍参军墓》:芜城赋笔迥超群,六代才华付暮云。行到东禅禅寺望,春山一碧护孤坟。
余文华《过俊逸亭》:参军故里草离离,几曲危亭半未欹。传遍唐人怀友句,生当宋帝忌才时。一方骚客兄兼妹,千载文名赋与诗。跌荡城西三月暮,我来吊古入荒祠。
余朝盖《过俊逸亭》:树椽闲架郭西门,古道荒凉暝色昏。可是当年亭下路,六朝烟雨吊诗魂。
梅雨田《竹枝词》:少陵两字品题经,碧树垂丝俊逸亭。赋罢芜城眉未展,吾王幻梦可曾醒。鲍姑坟上作清明,鲍母祠荒屋数楹。试读大雷书一纸,才子兄妹怎关情。
熊竹生《俊逸亭怀古》:为访遗亭趁晓晨,子规声里客愁新。孤坟谁渍清明酒,芳草犹争记室春。文藻千言辞学拙,烟花六代梦成尘。诗人自昔多穷厄,说与临风吊古人。

二、濯足亭
濯足亭在县治北洗脚坡,罗真人在此濯足飞升。邑人熊伟,嘉靖庚子举人,授山东衮州知府,诏进阶朝议大夫。构濯足亭如上,题曰濯足遣址。
罗致福,晋代黄梅人(一说江西广昌人)。晋武帝入阳明山洞,已遍历明山大川,至梅悦凤台山之胜,捿止焉。创建泰源观于今县城之东,成为鄂东地区最早的一座道教活动场所。罗善医术,晋元康(292-299)中, 惠帝疾旭几绝,遍索名医。罗被召往,剂药即愈,赐金银官爵不受,敕号真人,遣使送归泰源观修练。故观傍有炼丹池,一日濯足北氓之彼,升高阜,四顾观者骈聚福冉冉升起,谢众曰:泰源观若成河,河流北岸吾重过。白日冲举,后名其地为飞升台。《黄梅县志》仙释传均有记载。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三四一页载:罗致福,晋黄梅人。修道于县北凤台观。传尝以丹与自称为病龙之老人疗疾。后于观池中濯足,龙负之,飞升而去。梅雨田有诗:浣手施医濯足飞,丁零鹤化几时归。凤凰台畔升仙址,草树春深碧四围。

三、鸳鸯亭
鸳鸯亭在思姑巷,世传徐拭妻齐氏,夫妇相敬如宾,齐事姑尤孝,所居有塘,塘蓄鸳鸯,齐每称觞鸳鸯随之。这两只鸳鸯是老母当年在娘家时,池塘里的两只鸳鸯,也能善待。鸳鸯通人性,也喜欢这位姑娘。出嫁时,她就从自家池塘里把鸳鸯招唤到岸边,亲手捉起,作为嫁妆,陪到婆家来,放到徐宅附近的池塘里蓄着。徐家人和睦邻里,待人以礼,邻里都知道这对鸳鸯的来历,所以他们待鸳鸯如同待徐家人,不惊不扰。
徐家是小康之家,每天午餐有酒。轮到齐氏向老母敬酒,两只鸳鸯必然随之,齐氏举杯,鸳鸯也抬起头,仰望徐母;待齐氏饮尽,徐母亦饮,饮尽后,鸳鸯似心满意足,这才缓缓离开,去往池塘。齐氏目送它们,目光亲热有加。
忽一日,徐母仙逝。徐拭夫妇痛失老母,按礼数办理丧事,心身憔悴。有人告诉他们,鸳鸯飞了。齐氏思婆母,亦思鸳鸯,心中痛苦不已。不久,她病倒了。姑死鸳鸯飞去,齐思不己,竞殒。拭亦随亡,里人悼之,以思姑名巷,建鸳鸯亭。亭虽小,但很别致:朱红立柱,飞檐斗拱,倒映水中,煞是美不胜收。引来游人观赏,驻足指点议论,乃至留连忘返。
若把唐代李白诗移到思姑巷,鸳鸯亭也非常贴切应景: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梅雨田诗:思姑港畔两鸳鸯,舞彩欢供孝妇觞。凭吊徐陵佳偶没,侬家原傍旧池塘。梅雨田在诗的注释中,对县城思姑巷地名的由来,历史变迁,记叙得清清楚楚。“徐拭妻齐氏,孝于姑。有塘蓄鸳鸯一双,每孝妇称觞,随而舞。姑殁,齐不久即亡。后人名其巷曰思姑巷,后改左家巷。予宅居二百余年。”

四、八角亭
八角古亭,建于乾隆五年,位于县治西南一公里,与许濯隔河相对,亭高二丈余。八角翘檐上各雕琢有髯须鼓睛龙头,口衔响铃,有微风吹过,铃声叮咚,八面玲珑,生气盎然。
八角亭建成不久,有一位外地到黄梅游学的老先生,深为八角亭的典雅丰姿所吸引,赞不绝口,灵机一动,随口吟出一句上联:“八角亭,亭八角,一角点灯诸角(葛)亮”;上联既出,惊动了四面八方,黄梅及周边的一些文人学士却久无佳对。是黄梅的一位青年学士,从梁太祖修建五凤楼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而对出下联:“五凤楼,楼五凤,四凤同栖旁(庞)凤愁(雏)。”上联出得巧,下联对得妙。上联提到了诸葛亮,下联也依谐音提到了同时代的庞统(庞凤雏),自然工整,佳联天成。

八角亭中学
八角亭竣工后,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55)的大林书院由东关外迁于此。乾隆七年(1742年),知县邵丰侯将书院更名为调梅书院。大林喻其书院十年树木而参天大树成林;而调梅则取“为有暗香来”的梅香之意喻其学子学识渊博而精深。  
维新变法,明令废除科举制度后,州县书院改为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邑绅就调梅书院基地改建高等学堂,又名八角亭高等小学。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县续办的初级中学,翌年由儒学迁至八角亭与高等小学互换校址。
抗日战争时期,八角亭毁于日军炮火中。八角亭中天似水,七言城里夜未央。主人解榻贤材馆,门客避堂上下床。籁寂寂时星历历,泉涓涓处山苍苍。主人门客皆觞咏,羽扇纶巾独篆香。
作者简介
黄仲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链接👇】悠悠南风里
朱镕基关于台湾问题的答问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