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华 | 鸡鸣三省的战略要地--段窑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段窑,位于黄梅县境极东南,距黄梅县城63.5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16° 06,北纬29° 43',属自然镇。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江西省德化县交界的地方,所谓一鸡啼鸣,三省皆闻之处。
此地又为吴楚分疆,万里长江封喉之地。长江与鄱阳湖口交汇于此,前有大江大湖天堑可守,后依大别山共进退,钳东制西,左右南北,兼拥水路交通之便利,为历代军事战略要地,是闻名遐迩的古战场桑落州的一部分。

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在此演义千古风流。设点将台,布设九洲八卦阵,操练水军。这支历经严格训练的队伍,取得了赤壁大败曹操的辉煌战绩,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来形成吴、蜀、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元末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十八载时,段窑和小池是两军争夺的据点。当年,朱元璋亲率二十万水军,分派两军扼守在段窑江口和对岸的江西湖口,另派一军切断陈友谅退路。
朱元璋则亲率水师进入鄱阳湖,主动出击,采取诱敌深入,合围而歼之的战略战术,精心布置口袋阵。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生死大决战,陈友谅虽兵力强大,却屡战屡败。结果朱元璋大获全胜,一举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业。
据乾隆和光绪黄梅县志记载,明末抗清将领左良玉多次在这里和清军进行阻击战。顺治七年大兵驻段窑,大乱初平,小醜互作不靖,九月剿贼兵驻段窑。康熙十二年,清知府于成龙与抗清军湖口水师发生大战,败敌于段窑。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在小池筑新城驻守,段窑一带为屯军重地。现段窑周边有胡家营,谢家营,戴家营,蒋家营,梅家州等,即为当年太平军驻营遗址,也因农民革命军在此扎营而得名。
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敦厚,居民操持纯正的黄梅口音,军民相处融洽。曾国藩湖口兵败一战时,太平天国著名战将罗大纲,将兵力屯于湖口对面段窑的梅家洲,助力石达开兵出奇招。
曾国藩也在段窑驻扎过,还在这里迎护帅远燡的灵柩。帅远燡灵柩经段窑上岸,经陆路,渡过龙感湖,送回黄梅家乡安葬。帅远燡(1817-1857年),黄梅人,探花帅承瀛的孙子。清道光丁未(1847年)殿试,一代名臣曾国藩为阅卷大臣,所取翰林中,以合肥李鸿章、湘阴郭嵩焘、溧阳陈鼐以及黄梅帅远燡文章最佳,号称丁未四君子。
太平军占领黄梅期间,挖了黄梅县探花帅承瀛的墓,盗走了陪葬品。家仇国恨,帅承瀛的孙子帅远燡誓与太平军不共戴天,他招兵买马,组织队伍围剿太平军。公元1857年,曾国藩因父去世,回乡守孝。
石达开因此放松了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准备带领队伍撤走。这时报仇心切的帅远燡认为是机会,于是,亲率人马孤军深入追击,在江西东乡与石达开力战不敌,战死他乡。曾国藩在这里为帅远燡扶灵,这在曾国藩1857年十一月初五日的一封在段窑致九弟家书中有记载。
沅甫九弟左右:帅逸斋(帅远燡号逸斋)之叔号小舟者,于初二日来,携有张六琴太守书缄,具告逸斋死事之惨。余具奠金五十两,交小舟为渠赴江西之旅资。又作书寄雪琴,嘱其备战船至广西,迎护逸斋之眷口,由浙江来,又备舟至省城,迎护逸斋与其侄之灵枢于南康,会齐同出湖口,由湖口段窑至黄梅帅宅,不过数十里耳。
前此仙舟(帅承瀛号仙舟)先生墓门,被贼掘毁,余曾寄书润芝中丞,莲舫员外,筹银三四百两,为修葺之资。此次小舟归里,可一并妥为安厝,少有余资,即以赡济逸斋之眷口,然亦极薄,难以自存矣。
段窑是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焦点。曾国藩日记还记载:朱、唐、喻、张俱扎段窑,振字营扎小池中矣。根据《中兴别记》记载:杨载福率水师护李续宾陆军筑垒官牌夹下,驱贼船于段窑湾。根据《胡林翼奏议》记载,1857年三月初九,多隆阿攻段窑。毁掉了很多太平军的营垒。后陈玉成带领大军来援助,双方互有死伤。
曾国藩一生有三大耻,第二大耻就是湖口兵败。咸丰四年,曾国藩取得了田家镇、半壁山大捷,曾国藩决定趁此势头,集结1.5万兵力,发兵太平军的军事重地九江,而奉命在此坚守的正是翼王石达开。
太平军却兵出奇招,在段窑对面的湖口阻挡湘军的前进路线。一举杀出,围歼湘军船只四十多艘。使用火器袭击了曾国藩的随行军队,使得曾国藩只能仓皇逃上岸,自己的坐船被太平军俘获,随行官员被杀。
在湖口之战中,曾国藩有两次寻死的表现。一次是太平军逼进曾国藩的战船,他不想成为俘虏,被迫跳水,幸好被身边的幕僚救起。第二次是曾国藩已经获救,进入手下大将罗泽南军营中时,他欲效仿春秋晋国大将先轸以死明志的行为,策马赴敌而死。
湖口之败和帅远燡之死,让曾国藩大彻大悟,立志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他驻扎段窑,每日三省,修身养性,重振旗鼓,最终打败了太平军,挽救了清朝岌岌可危的统治,成为一代圣贤。
抗日战争时期,段窑一带是湖区革命活动地之一,段窑梅花屋,是1938年5月四区区委会旧址,是1941年段窑敌后武工队诞生地。
段窑是黄广长江大堤与宿松同马大堤的交结处,有马路口、梅家口、胡家口、汪家囗、金家口、刘佐口、正港口,俗称七口堤,全长计18公里。过去有史记载,从1608年至1954年的三百多年历史中,江堤大溃口十五次,刘佐口破堤最多。
解放后,加强了干堤岁修工程,堤身高达24米,沿江筑起一座长城,西有清江口大闸,东有八一大闸,东西有长江干堤,南北有新百里长堤,是全县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可实现排灌两全旱涝保收。

作者简介
黄仲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链接👇】悠悠南风里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