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紫云山: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寻访隐士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黄梅紫云山中多石洞,隐藏于高峰幽谷之中,吐云纳月,清净幽深,最适于修行。朝阳洞便是众多有隐居修行传统的古洞之一。伴着缕缕泉声,沿着山谷间一条幽径,一直走,路的尽头便是朝阳洞。
地邻老祖,平分一片紫云;
洞号朝阳,相映三竿红日。
松竹掩映间有巨石如象,象鼻上刻着“朝阳洞”三个大字,洞前几间旧屋,沐浴在朝阳之中。日影移时,云烟升起。 
朝阳洞的得名,便是因为它面向东方,洞迎朝阳。妙觉师父说,这里以前叫茶园寺,有茶园,有一个小村落。不过后来村民都搬下了山。这里也曾有道家的人住洞修行。
在他来到这里之前,这里便住着一位道姑,独自在这里修行了二十多年。朝阳洞前的几间房,便是那位道姑留下的。
房子和普通的山间民居并无大的不同,只是门楣上一块石头刻着“朝阳洞”三个大字,正中挂着一串风铃,右边一个破旧的灯笼,左边的灯笼已经不见,门前因人迹稀少,杂草侵阶,乱花迷径。人经过时,虫鸟不惊。

妙觉师父来这里已经三年了。他去过许多地方,住过峨眉山,也到过终南山,最终云游到此地,一住就是三年多。问是否会一直住下去,答曰,来去随缘。不过给人的感觉,他近些年是不会离开的。
在这里,他将侧边的一个古洞修缮了一下,加了一面墙,两扇门,两个圆窗,更名为明心洞。洞修好时正是傍晚,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正好在洞顶,熠熠生辉。石象头上见实相,明星洞里悟明心,所以称为明心洞。
我们来时,他便提着一壶烧开的泉水,带我们去这古洞静坐喝茶。洞中并不大,一张长长的茶几,一个坐垫,几个小凳子。但一进去,便能让人完全安静下来。从洞中可以看到阳光竹影中的朝阳洞,以及半幅蓝天。妙觉师父说晚上洞里能看到漫天繁星,夏夜更有流萤飞舞。
洞中冬暖夏凉,时常会有小动物进来,妙觉师父从来不惊扰、驱赶它们,各自相安。圆窗下摆着一盆兰草,妙觉师父说是从山上挖下来的,没怎么管,也越长越好,年节时还开了不少花。
“师父,来这里的人多吗?”
“不多,十天半个月也没有一个人来,偶尔会有居士上来住几天。”
“听说政府本来打算从大道上修一条公路下来,到时候来的人会不会变多啊?”
“修就修嘛,这里这么偏僻,游客们来去匆匆,也不太会特意找来。”
“中间有一段水泥路,是政府修的吗?”
“不是,我自己修的。那段路陡,全是沙土,特别滑,修成水泥路好走一些。”
“您真不担心路修好了游客的来访会影响您的清修吗?”
“随缘嘛,他们要是能找到,那也是缘分。何况,山中清静,心中清净,有人来也不妨碍。”
妙觉师父的声音很轻,语速很慢,倒茶的动作也很缓,不说话时,天地寂静,唯有蝉鸣。偶尔一两声鸟语,妙觉师父说,那是画眉的声音。喝茶,静听,感觉凉意从心中生起,闭上眼睛,便不知身在何处,但觉清凉自在。

十一点,居士叫我们回去吃饭。大堂左侧摆开饭桌,简单的饭菜,默念完佛号,几个人便开始吃饭。
妙觉师父说,这里没有寺里过堂那么多规矩,你们可以随意一点。他这么一说,我们便开始聊起天来。聊天中得知两位居士是从武汉来的,来山中小住几天,吃完饭就要下山了。
“师父,您看那面墙上,我把三个斗笠这样挂好看吧?”女居士说。
“嗯。”师父端着钵看了一眼。
“再挂一个蓑衣更好看了。”我说。
“好,那这面墙就叫‘渔樵问答’!”女居士高兴地说道。
“《渔樵问答》?那当有古琴弹奏啊!”
“她会弹古筝,”师父笑着说,“吃完饭让她给你弹一首。”
 渔樵自古便是隐逸的象征,高蹈独立,放浪于青山绿水之间,漠视红尘,《西游记》第九回中有用大量篇幅写一个渔翁和樵夫对各自生活的赞叹,诗词唱和几十首,写尽了渔翁与樵夫生活的闲适淡泊,安逸洒脱。
现在的我们,只能从古诗词和小说中去感受这种生活,心向往之,终难以实现。两位居士说,能上山住几天,己经是很大的福报,深以为是。
吃完饭,妙觉师父带我们绕过堂中的佛像入朝阳洞,洞中昏暗,却有流水声。抬头一看,一只蝙蝠倒挂着,一笑,便把它吓跑了。男居士拿了手电筒过来,灯一照,才看见壁上石龛供着的观世音菩萨像,清净庄严。
从石壁上有水流下,汇入侧面的水渠,居士说,这是供饮用的泉水。洞口的泉流旁摆着一盆石菖蒲,妙觉师父说,也是从山中挖下来的。这个洞便是古老的朝阳洞了,洞是天然形成的,但何时供了佛像,何时开始有人住洞修行,又有哪些修行人住过,还真没人说得清。

从洞中出来,妙觉师父又带我们去他的小树屋,一路还给我们介绍路边的花草,原来那些随意长着的杂花野草都是有名字的,还有不少是药材或是野菜。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小树屋搭着着松树倚石而建,石下一棵桃树,结着很小很小一颗的桃子,已是盛夏,桃子还如此小,怀疑妙觉师父说这桃子能长大能吃是不是真的。
沿着竹梯踏上大石,再从平坦的石头上返身进入竹楼里,但见一窗如画,不知是哪位大家的画落到了这里,又被哪位仙人吹了一口气,变成了活的画,远山青翠,白云悠悠,松竹茂然,蝉鸟悠然,深林幽谷之中,时闻泉声,松林崖石之上,时见云起。
“这个树上的小竹楼是我和我俗侄亲自搭的。建好的时候,石下桃花灼灼开放,石上云岚氤氲如海,整个小楼仿佛浮在海上,所以我给它取名为桃花岛。”
“其实这个大石头上以前应该也有建筑的,你看那石头上有一个圆槽,绝对不是天然形成的,或许以前这石头上就有一个小亭子。”
“这个竹楼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做得并不规则,你应该看得出来,不管是屋角还是窗户,都不是水平垂直的,反而有一种独特的美。”
妙觉师父一边说着,一边点好香,开始泡茶。小竹楼也并不大,只摆着一张大桌,几把椅子,桌上摆着茶具,零食,以及书画用品。
妙觉师父一边为我们泡茶,一边招呼我们吃零食。他是持午的,所以这些居士们供养的零食,他很少吃,大部分供养给了不速而来的松鼠们。
“这里会不会有燕子或者其他的鸟飞来筑窝啊?”
“来筑窝倒没有,不过它们似乎特别青睐我的书法毡子,看这毡子被啄得都快要破了,可能是这毡子毛特别软,适合给他们的孩子做窝用吧。”

妙觉师父还说,在这里,四时景异,甚至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会发生不同的趣事。
春天,满山新绿,点缀着杜鹃和山樱,烟雨蒙蒙,石崖上倒挂着小瀑布,空谷云生,氤氲如画。夏天,清风最是解意,拂过竹林松海,涛声清凉,岭外有闲云,林中有蝉声。秋天,树树皆秋色,明丽如画,山间有红枫,谷中有妙觉师父栽的银杏、梧桐,色彩斑斓,仍旧充满生机。
冬天,万山积雪,冰雪琉璃世界,宛如仙境,妙觉师父特意说,这个时候可以滑雪,雪压倒的树木,可以直接拖回来做备用的柴。
而此刻,正是夏天。竹楼中闲坐,清风幽幽,白云悠悠,不说话时,除了愈叫愈欢快的蝉声,更无一点非自然的声音。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妙觉师父开始闭目打坐,我们也开始打盹。渐渐的,身心俱寂,无上清凉。
山中的时间似乎过得格外漫长,一觉醒来,不过才两盏茶的功夫。
妙觉师父平时打坐是能坐一整个下午,四五个小时的,这次因为我们在这里,我们醒了,他也便停止禅坐。
继续喝茶,看山,看云,听泉水,听蝉鸣。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师父,为什么我们打坐时,好像还是有很多念头冒出来?”
妙觉师父一笑,“你那不叫禅坐,只是静坐休息,真正禅修到了一定境界,是可以如如不动,六根互用,甚至超越形骸的。不过你又不是真的学禅,只是体验一下,要是下山后能坚持静坐,调节身心也是可以的。”
“师父,山中药草多吗?”
“多,有灵芝,何首乌,黄精,金蝉花等等。野菜和蘑菇也有很多。春天还有竹笋。山上还有野生的猕猴桃,上次和一个居士去摘,背了一大篓子回来,吃都吃不完。”
“那您经常上山采药吗?”
“不,我很少去。我又不生病,采那么多药干嘛?所有的病,无非来自身口意三业,贪嗔痴三毒,世人多病,很多都是吃的太多,想的太多,欲求太多,且永远不满足。人活一世,其实是心活一世,外在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心在感受。如果能安住自己的心,学会转念,安住当下,那便无寒暑,无苦乐,无生死。”
“如果现在的人也想过您这样的生活,难吗?”
“生活的方式都是自己选的,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好。如果真心想,也真的能放下世间的一切,又有什么难的?”
“那您会一直隐居下去吗?”
妙觉师父摇摇头:“我这不叫隐居,只是觉得在这里住着清净,自在,我没有特意去隐。”
日影渐移,竹楼外的大石上半布松荫,妙觉师父闲闲走出,坐于松荫之下。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访朝阳洞主人赋得五古并赠
溪谷岚生处,山人幽且独。
古洞观日月,青崖履松竹。
树屋闲宜坐,白云亲可掬。
有时林中去,归路落花逐。
文丨张灵慧
图丨惟誓,张灵慧
【链接👇】悠悠南风里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