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江浙人有这样一句俗话,叫做:“生不谢宝庆杨,死不怨泰州张”。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宝庆杨的地盘上即使能活下来,大家不会去感谢他。但如果在泰州张的地盘上死了,大家也不怨恨泰州张。泰州张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张士诚。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是运盐工出身。在中国古代,由于盐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获利颇丰。
国家一般都会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一是为了开辟财源,提高税入。二是为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避免地方实力做大。张士诚就是为国家运盐的盐民。
张士诚从十岁的时候就跟着当地居民在官府的盐场上运盐,通过干苦力活挣些微薄的工钱补贴家用。可以说,和他以后的死对头朱元璋一样出身卑微,家境贫寒。
但是张士诚自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据史书记载,年少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并且乐善好施,虽然自己没有多少钱,却经常接济乡亲们,久而久之,张士诚凭借自己的人品在当地的盐民中树立起了威望。
运盐的时间一长,张士诚也明白盐铁行业利润之高,再加上天灾人祸,朝廷为了填补开支,经常在盐铁经营中提高价格,这使得当地的居民苦不堪言。
于是,张士诚就决定和人一起做贩卖私盐的生意。张士诚通过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偷偷藏下一部分私盐,等将盐运到了地方,偷偷把私盐卖给当地的大户。
然而,当地的大户们也深知张士诚的软肋,张士诚走私私盐,一旦被抓到可是重罪。于是大户们经常以此为要挟,克扣张士诚的银钱。张士诚也不敢反抗,只能任由他们欺负。
与此同时,有一个叫做丘义的盐官经常欺负张士诚,时不时地恶语相向出言侮辱,时间一长,张士诚实在忍无可忍,召集了自己的弟弟们和李伯升等十八个人杀掉了丘义,顺便干掉了经常欺负他的富家大户,然后烧掉了他们的房屋。之后一行人来到旁边州府的盐场,招募年轻人起兵反元。
《明史》记载:“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可以说,张士诚的造反之路,正是由这十八名挑夫的扁担铺就而成的。
起事之后,张士诚充分利用了自己在盐民心中的声望,召集附近的盐民加入自己的队伍。而这些人也因为张士诚威望极高,平日里待他们不薄,也就一同推举他为统帅。有了自己起义队伍的张士诚随即率军攻占泰州、高邮,逐渐打下了自己的地盘。
此时,北方的元朝看到起义扩大,派丞相脱脱前来平叛。脱脱算是元朝后期最有能力的大臣之一。他率大军将高邮团团围住,并且打算攻下高邮后屠尽兵民,以儆效尤。
然而天助张士诚,当时的元朝皇帝听信谗言,将脱脱就地解职。而围困高邮的大军一时群龙无首,张士诚抓紧时机,率军主动出击。元军军心涣散,被张士诚击败。这样,张士诚才度过了人生最危险的时刻。
击败元军的张士诚迅速扩大自己的地盘,占据了江浙大片土地,实力大为增强。而此时手下也多有能臣良将。
据史书记载,“张士诚以士信及女夫潘元绍为腹心,左丞徐义、李伯升、吕珍为爪牙,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主谋议,元学士陈基、右丞饶介典文章。”
可见其人才之多。而这时张士诚的领土也达到了极盛,北达山东,西至河南,南抵绍兴,东临大海带甲数十万,此时的张士诚可谓风光无限。
不思进取,绝望中自缢而亡
据当时的情势分析,张士诚完全有能力击败朱元璋统一中国。
事实上,朱元璋的绝世谋臣刘伯温早已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当时,朱元璋十分害怕张士诚会在自己与陈友谅争霸的时候偷袭自己,然而刘伯温的一句话却打消了他的顾虑。
刘伯温是这样评价张士诚的:“士诚自守虏,不足虑”。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士诚只能自守乖乖的等您来俘虏,实乃不足为虑。
可以说,刘伯温的这句话看透了张士诚的本质,张士诚在平江称王后,早已不是原来十八条扁担起义的他了。张士诚被自己打下的基业所束缚,只想割据一方,安稳享乐,丝毫不图进取。可是,在凶险的元末乱世,不进取只能被宰割。
于是,当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张士诚就失去了统一中国的唯一机会,他并没有乘机大举进攻朱元璋,白白看着自己的敌手扩张地盘,增强实力。而张士诚仍然沉浸在自己的平江美梦中,殊不知雄心壮志的朱元璋正在一步一步逼近。
结局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战胜了张士诚,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元朝。张士诚也保留了他的骨气,被俘虏后乘人不备,上吊自杀。
据说张士诚被俘后,投降朱元璋的李伯升对他说了一段话:“当年我和您一起十八人起兵,被困高邮的时候。您当时拼死抵抗,我们才占据了大片土地。如果我们能一直保留在高邮的心态,夺取天下也非难事。”也许张士诚在临终前想的也是这段话吧。
张士诚平日里勤政爱民,免除贫苦农民的苛捐杂税,深得百姓爱戴。据说苏州方还会给他烧香祭拜他。
张士诚还有一个幕僚叫作施耐庵,张士诚败亡后,隐居著书,写了一本书叫作《水浒传》,据说书里的宋江,事迹原型正是张士诚。
【链接👇】悠悠南风里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