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迫使德军全面转向守势;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倒台;日本在亚太战场逐步丧失战略主动权。国内的敌后战场渡过了最困难的两年,进入了恢复和再发展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因不满蒋介石的黑暗统治而纷纷举义。
然而,在此形势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却一方面希望盟军迅速战胜法西斯德国之后,集中力量打败日本,他可以不费气力地赢得抗战胜利;另一方面,担心抗日战争胜利,国内人民更加觉醒,共产党和民主力量更加壮大,他的反动独裁统治将难以为继。
自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大肆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疯狂地把“制造内战、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罪名强加在中国共产党头上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华北、华中多地对中国共产党多个解放区进行军事进攻;还以召开座谈会、发文电告等方式,要求毛泽东同志“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边区割据”;叫嚣“十八集团军完全国军化”、“其他部队一律编遣”……形成了第三次反共高潮。
针对国民党发起的反共高潮,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和国统区人民坚决反对和回击:毛泽东亲自为《解放日报》写下《质问国民党》等社论文章;7月上旬朱德总司令致电蒋介石胡宗南等人,严正抗议国民党军队进犯陕甘宁边区的挑衅活动,呼吁团结避免内战;7月9日延安民众三万人举行大会,要求边区人民动员起来,保卫边区,并向全国发出呼吁团结、制止内战的通电;各边区部队也做好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准备,对敢于进犯的蒋军予以坚决回击;国统区有识之士也纷纷发文对此行径进行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第三次反共高潮,不仅激起解放区军民以至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而且遭到国统区中间势力的指责和国际舆论的反对。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反动派感到一意孤行下去,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此不得不停止军事进攻。鉴于国民党被迫停止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在《解放日报》上提出愿意随时恢复两党的谈判。随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恢复了谈判,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从而宣告失败。
至此,国民党政府转而声言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实施宪政。有一段时间,重庆街头还贴出过“树立民治楷模,奠定宪政基础”的标语。我们党的态度是,实施宪政,利国利民,当然应支持和推动,争取早日实行;若是国民党当局只是口喊“实施宪政”实际不能兑现,恰恰暴露了其衽独裁统治的真面目。
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并兼任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委员会书记的董必武,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重庆积极推动沈钧儒、黄炎培等人进行促进宪政的活动,经常举行不定期的宪政促进会,为促进实施民主政治而奔走。
一天,董必武安排《新华日报》记者陆诒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到重庆南岸汪山,去访问张群劢和江庸两位宪法、法律界的知名人士。董老把信郑重地递到陆诒手中的时候,说:“你拿我的信去找两位先生,请他们谈谈对宪政的看法。”同时,还嘱咐陆诒到:“我们要勤于交友,结交各方面的朋友,这首先就必须要尊重人家,处处为对方着想,照顾长远利益,把眼光放远一些。这次你去访问,能写成访问记发表最好;如果他们不愿发表,或者回避谈这个问题,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切勿强人所难。”
陆诒拿着董老的亲笔信即前往访问,但结果很叫他失望。两位先生虽都接待了他,但张君劢专谈他那套哲学理论,没有谈及宪政问题,而江庸虽从法学的观点谈了宪政问题,但两位先生都嘱咐陆诒不要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访问记。
陆诒回来把采访的情况向董必武进行了汇报。董老听了以后说:“从访问看,张、江二位先生对实施宪政还是有看法的,但都有些顾虑不愿深谈。我看,这次访问,你不写一字,也算是成功的。”
陆诒苦笑一下,说:“我连一篇最简短的访问记都发表不成,怎么能还算成功?”
董老拍了拍他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为人做事,信誉第一,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履行。他们不愿让你发表访问记,你一字不写地照办了,下次你再去,他们一定乐于接待你并让你发表新闻,因为第一次接触,你能诚实守信,就已在他们身上建立起了信誉。可是,若是这次你发表了访问记,那就是强人之所难,你就在两位先生身上失了信。不光是你,《新华日报》也在两位先生身上失了信,我们党也在两位先生身上失了信。一次失掉信誉,要想挽回来就难了。”最终,陆诒也没有在《新华日报》上刊载这次的访问记。
言必信,行必果。要讲信用,这是董老待人接物恪守的一条原则,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周围的同志。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人的执着坚持,董必武等共产党人在各民主人士中得到了尊敬,共产党在各民主党派中得到了信任;使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重庆、在南京、在全国各地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链接👇】悠悠南风里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