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我的老家在黄梅县大河区黄桥大队黄中墩,位于太白湖边的黄湾和黄桥中间。因很久很久以前村边有一於姓庄屋,也叫於庄屋。我家老屋在黄中墩东北角,一棵有六人合抱的大枫树脚下,土砖瓦盖房屋三间,座东朝西,岀前门是坦,岀后门是坡。
在我和我家处逆境时期,有一年春节,我曾在这后门上贴了一副自书对联,上联“道路虽曲折”,下联“前途定光明”,横联“岀门爬坡”。与出后门口就要上坡的地理环境和当时所处逆境的心境,都比较吻合,既表露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吿诉他人我已习惯岀门爬坡的生存环境。
成家立业后,我已迁岀另建新居,现在又已离开黄桥和黄梅,但这里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自从地上爬行到蹒跚学步,从启蒙识字,到放下扁担进城,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模糊地记得,刚会走路时是妈妈牵着我的小手,从大门岀来,向前门口坦走去。跨过门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同伯的菜园,菜园反手边紧邻一进五重祖堂屋第五重最北边一间的山墙。
岀门顺手边是水发伯坐北朝南的三间瓦屋,与其西侧相邻不到一米处,是一排座东朝西的青砖瓦房,比一般房屋要好,颇有历史渊源。当时住的是治明爷爷和承先爷爷他们一支。再往前走二三十步,是五重祖堂屋第四重和第三重的北侧,当时住的是我细娘、长生伯、文龙伯几家。
妈妈一手牵着我的小手,告诉我刚走过的各家户主和家庭成员的名字和辈份,对我说,从小就要学会讲礼貌,嘴巴甜的孩子得人疼。比父母高一辈的叫爷爷奶奶,与父母同一辈的叫伯伯叔叔婶婶。要知道尊老爱幼,大大方方的男伢才有人喜欢。我照着妈妈说的去做,嘴甜面笑对每一个人,坚持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果然得到了左邻右舍不少夸奖。
妈妈牵着我的小手继续往前走,看到的就是墩上的大门口坦和门口塘,门口塘呈长方形,长到从上墩到下墩,塘岸上一棵棵垂柳依依,门口坦一座座旗夾石巍然挺立。
门口塘下岸是门口垅,座落在与对面的羊毛山和门口塘之间。羊毛山上有座娘娘庙,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羊毛山下就是太白湖,湖天相接,碧波万顷,渔舟千艇,朝暮歌声不绝,故有倾倒太白听漁歌之句。
羊毛山下南行里许是游螺墩,状如覆銮,每于雨暗雾蒙时,望之若浮于湖中,考古确认游螺墩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清梅雨田有诗赞曰:游螺墩畔月初圆,短棹漁歌唱九天。密网下湖新馔美,银鱼霜落味增鲜。
在乡下,那时是没有托儿所或幼儿园的。从四五岁起,父母亲下田干农活就带着我一路去,所以我从小就晒得油光滑亮的,身上不沾水也不长痱子,一直到年老都是这样。在1957年合作社入社之前,农村土地还是私有的。
我家自有两块水田,一块是在墩东北连二塘背上的斛坵,实际只有二点二亩,一块是在长塘勘下的亩零半即一点零五亩。两块田虽邻近水塘,能登塘里的水,但放不到塘里的水,叫只能用水车车水的塝田,多半是等天下雨,靠天吃饭。
一块旱地是桃园塘背上的六分沙壳地,可以种芝蔴,绿豆和红苕等小杂粮。父亲告诉我这三块田地虽然不算好,但是靠他打长工卖短工的点点积攒和奶奶的资助买下的己业田,来之不易啊。
父亲和我说,种庄稼的穷人不能只想插垅田,塝田也要插,因为我们没有挑肥拣瘦的资本,现在想起来,这朴素语言里隐含了不少大道里。在往返这三块田地的路上和周边的田头地角,无处不留下了我一行行浅浅的脚迹。长大后知道存得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话,才想起老爷子成家立业时买田置地的艰辛,感慨良多。
当我可以自由自在蹦蹦跳跳以后,在老家墩上留下脚迹最多的地方是我上四房的祖堂屋。随着年龄增长,跟祖屋的接触越来越多。
过春节吃年饭前要到祖堂辞岁,在祖宗牌位前三跪九叩,鸣鞭贺年。初一早起,要到祖堂团拜拜年,这时候男丁是必须要到堂的,我也跟着大人做样学样。
祖堂屋最热闹莫过于赶场看办红白喜事的程序,娶回新媳妇要到祖堂来拜祖宗,老人去世在要到祖堂设灵堂,亲房族人分班守灵直到送上山。敬生重死的古礼,在老祖屋里如同春夏秋冬的更替,年年往复。
我看到的老祖屋是一进三重,毎重五间,中间一间是正厅,属公用场所,两侧各两间是厢房供居住用。
第五重上堂屋正墙安置庄严肃穆的祖宗牌位,牌位中间是天地君亲师之位七个大字,左右两款小一点的字是九天东厨司命和黄氏堂上宗祖。两侧对称悬挂着: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范长。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等数条笔力遒劲、蕴涵儒家经典的木刻长联。
现在的年轻人对祖宗牌位见到的不多,知道其含义的更少。
这里记几笔当年老夫子对我讲解的有关知识:天,上天;地,大地;君,皇上,国家领导者;亲,先祖及父母;师,老师,合称五圣。所谓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是我国民间供奉的神,摆在神龛里,供家人祭拜。
老夫子治明爷爷告诉我,写祖宗牌还有讲究,写天字必须站着写,写地必须坐着写,地不能大过天。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口。親字中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師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被撇开。
据祖辈口口相传老祖堂本是一进五重,共二十五间,上下重之间是透光通风的四方天井,装饰装修十分讲究。只可惜在日本鬼子进村时,残暴日军放上一把火,把祖堂屋一二重全部烧毀,只剩下了砖石墙体。曾经的辉煌,只存活于后人记忆中。
如此规模的老祖屋,即便以今观之,也算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匠心布局、错落别致。而建此功业者,是我往上第七代先祖之同公率子本勋、本徽、本校、本序于清雍正年间所建。之同公是清初黄梅第一个进士黄利通堂侄,好读书善属文,后改习武,例授武略佐骑尉,官居武官从六品。
其次子本徽、三子本校例赠武略佐骑尉,四子本序例赠修职郎。本校之子光魁,嘉庆癸酉科武魁,中武举人,五品候选守备。是这三代祖辈勤耕苦读,修文习武,终才攒下这份家业。文革前祖堂三重正厅成为全大队群众大会堂,可容纳八九百人集会。文革中,祖堂屋被拆毀,彻底推平。自我十八岁后,再见不到祖堂屋的踪影。
先祖几百年基业,创立何等维艰?建起耗费数代,推平只须瞬间。谁能抵挡岁月之力?总归难逃荣衰宿命。现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子孙及家人已入籍广东。
本想将老房子整修一新,可以再用三十年,但黄黄高铁修建需要征用了我的房屋,致我在这这地方已经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了,是该到收回脚迹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
黄仲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链接👇】悠悠南风里
湖北知名自媒体人上官云开因这事被刑事拘留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